“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情况说明“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课题于2018年9月批准立项,近两年以来,我们扎实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课题申报前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性研究;批准立项后邀请了刘秀妹和林子忠专家对课题进行了反复论证,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对课题进行更是进一步完善实施方案、修订计划,学习、思考、研究。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要求,课题组结合实际,做好过程,不断提升课题研究的品质。本课题研究中我们借助《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以多元智力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围绕历史课堂教学,依托七至九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实践与反思探讨如何通过创设情境,打造互动式历史教学课堂,将历史人物与学生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快、渴求、探索的状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信心。近两年的课题研究,课题组从历史课堂教什么明确历史课堂人物家国情怀的渗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教学情境设计三方面入手,历经准备、实施、总结三个阶段,两年中我们先后完成阶段课题计划、阶段性小结和课题总结;收集了课题随笔,教学设计、案例、论文,每位课题组成员都开设了研讨课、观摩课。
其中,薛影老师承担了市级展示课的任务,并在2019年开设了“如何把历史课上活”的县级讲座;林秀清的《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公开课能把宋元时期的科技和历史人物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陈益珍《内战爆发》省级示范课,学生们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身临其境,历史画面和场景的再现让学生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实践活动中接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肖燕《明朝的对外关系》通过戚继光抗倭、郑成功下西洋这些鲜活的历史人物形象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历史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担起重任,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位。卓颖《历史试卷讲评课》以具体试题为例能巧妙的渗透学生的价值关怀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从而关注现实问题。课题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课题组成员指导的多名学生的核心素养竞赛获得县市级一、二等奖,课题组还多次组织成员送教下乡并开展教科研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帮扶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好评。近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基本实现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我们力图改变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情感的提高,促进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课题研究也促进了教师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的调控和创新。
二、主要过程(一)充足准备,扬帆起航准备阶段(2018.5――2018.12)1.课题组成员对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讨论,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方法,形成研究实践课题。2.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制的问卷“我心目中的最美英雄”在年段进行调查,并根据采集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分析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确定重点解决的问题,并制定活动的详细方案。实践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方能事半功倍;因此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历史新课程标准》、《如何品评历史人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观》等理论知识。3.理论学习和理性思考(1)集中学习。课题组成员定时集中进行理论学习。学习情境教学、互动课堂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文献,了解立足情境的互动式课堂的教学观念的内涵和外延。(2)自主学习。包括新课程标准、情境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体教育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3)专家指导。省级优秀教师刘秀妹对课题组工作进行指导。(4)培训学习。2018年课题组所有成员参加了福建省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通识培训班学习;2019年8月,课题组教师参加了省、市、区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级课题培训;2020年6月课题组老师参加了尤溪县2020届初中毕业班总复习策略研训活动。
(5)共研共修。以“教研组”为载体,及时进行课题研究中的交流活动。(6)理性思考。课题组对“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内涵和外延形成了初步认识。确保课题研究有序、有效开展。(二)立足实践、行动研究实施阶段(2019.3――2019.12)本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两个学年,以每一学年为一个周期,共实施两个周期,每个周期按以下步骤开展活动。立足于课堂,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探寻“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有效策略。教学是课题研究的主要依托。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借助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光、影、声、电的效果,播放有关能反映家国情怀的历史视频、爱国歌曲、历史图片等。直观生动的画面会让学生油然而生对祖国母亲的热爱和敬仰之情。如在学习红军长征这一课时,让学生观看了有关长征的系列纪录片,以便能够真正触动学生的爱国情怀。长征途中的壮丽诗篇,雪山草地的传奇故事,长征红军的悲壮与艰辛,昭示了长征是亘古未有的英雄壮举,是惊天动地的伟大篇章,这些镜头在学生心中掀起层层热浪。有的由衷地感叹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为国奉献的结果。如:①教师讲述典型性事迹,挖掘历史人物的崇高精神,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如以身殉国的邓世昌、慷慨赴死的谭嗣同等。②借助影像资料,丰满历史人物形象,渗透家国情怀。如借助电影《焦裕禄》、《铁人王进喜》等=3\*GB3③以《中国历史》第四册“重庆谈判”为例,涉及的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这几位历史人物中,应突出毛泽东同志,因为他是双方谈判中的重要人物之一,而且以他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活动,紧系着中国四万万人民未来的命运,中国的前途。学生们会被这样大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所感染,加深对党的认识。课题组教师围绕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以教学案例的方式呈现。这一阶段完成6篇课堂教学案例集。2.借助于课外,通过丰富的历史课外小组活动,渗透家国情怀。在课题实践中围绕历史人物,设置相应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情感,如举办“历史人物知识竞赛”等课外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品读历史人物,了解感知他们的家国情怀。课题教师这一阶段完成课外活动记录6本。3.联系地方历史,寻找身边的英雄。(1)尤溪县是千年古县,在尤溪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默默无闻”的英雄人物,在课题实践中引导学生通过走访、查询县志等方式,寻找身边的英雄,感悟他们的“家国情怀”。此次“疫情”中也涌现出的许多英雄人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浩瀚的历史当中选出自己心目中最美的英雄人物,举办“我心目中最美英雄”的故事会,这一活动中形成学生文字材料15篇。
(2)及时调整改进研究的方法。找学生座谈,和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讨论参与课题研究的各种途径和方法,以及如何设计课堂教学能够引起他们更多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本次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法。这一阶段课题组教师完成研究性学习材料3本,研究性论文集1本。(3)课题组成员收集整理“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案例6篇。(4)课题实践论文:在实践中研究、总结、成长。课题组教师在这一阶段完成4篇教学论文和8篇教学随笔。其中课题论文《利用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在CN刊物上发表荣获一等奖;课题论文《浅谈历史课堂上如何渗透家国情怀》在CN刊物上发表。课题论文《渗透家国情感,提高历史课堂的温度》获县级一等奖。课题汇报课《百家争鸣》《内战爆发》《宋元时期的科技和中外交通》得到领导和同行的肯定。4.在研究中期课题组长完成中期总结报告。(三)积累总结,丰硕成果——总结阶段(2019.12—2020.6)悄然间走过春耕,进入夏日我们课题进入了收获阶段。在这一阶段课题组研究重点:完成课题研究化成果的收集、整理工作,形成结题报告。具体工作:1.深入实践:进行新一轮的教学实践。2.案例分析: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若干次听课和评课,探讨如何立足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
3.论文交流:对已撰写的论文进行充实、完善和交流。4.成果展示:课题成果以教学论文、课堂实录、学生小论文、课题笔记、课外活动小组等形式展现。5.结题报告:总结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三、目标达成情况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基本达成课题的研究目标。主要表现在:(一)注重过程评价、培育家国情怀1.润物细无声裴斯泰洛奇提倡“情感教育,爱的教育”借助课题研究,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关注教材中的历史人物,从历史人物身上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如七年下册的“戚继光抗倭”学生通过“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了解戚继光保卫祖国领土,不顾个人名利得失的高尚品格。以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寓人。2.身临其境,培养情操,真实渗透家国情怀立足情境的互动式历史课堂,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特征巧妙的渗透家国情怀。在讲述八年级教材中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人组成的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毛泽东、朱德的指示命令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解放南京等地。学生们在革命先辈们的豪迈气概中感受到的是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通过播放视频短片“渡江战役”,学生身临其境,历史画面和场景的再现让学生深感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二)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1.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更新了教育教学理念,本课题研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情境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等为理论依据,近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学习了《2011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情境学习、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有关知识,确保课题研究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学习课题研究方案,领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知道研究的目标,研究的步骤,明确各个成员的分工;学习省市区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学会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课题主持人积极参加各种课题培训和学习,并把学习的内容、精神及时转达到各个课题组成员,共同提高课题研究理论水平。此外,本课题研究通过理论学习、专家引领、教学实践、外出学习、对外开课等培训活动,带领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总结提升。课题组成员参加的培训、开设的讲座10多节/次。课题活动的开展促进了中青年教师的成长,课题组负责人薛影老师被选为“朱鹏名师工作”骨干成员、“县级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优秀共产党员”;卓颖老师被聘为“县级初中毕业班历史学科指导组成员”“优秀共产党员”;陈益珍被聘为尤溪县初中毕业班历史学科指导组成员“尤溪县中小学带头人”;肖燕“市级优秀指导教师”2.立足课堂教学实践,积累了部分教学实践案例近两年来,课题组成员在结合新课程的要求,立足课堂教学实践,开展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研究。
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每学期上好1~2节课题成果应用的研究课,要求每个备课组定时、定地、定人,组织好组内教师的听课、评课活动,认真做好活动记录。课题组针对开课教师的教学实际提出有针对性地课堂教学改进意见,上课教师写好教后反思。课题组成员有十多人次先后面向市区历史教师开设研讨课受到好评,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学校历史教师积极参与,积累了部分初中历史情境教学创新研究的教学实录资料如教学设计、课件、光盘、课堂录像等。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教学的效率、效果、效益得到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得以提升,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提高了我区历史教学质量。四、主要成果(一)教学论文课题组在创设情境教学,构建互动式历史课堂已经作了一定的尝试,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有多篇教学案例、教学方面的论文在核心期刊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开展教学研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撰写论文,在校、区、市等各教育教学主管部门进行汇编。近两年来,撰写与课题有关的研究体会、研究成果等方面的文章近12篇,主要有:课题主持人薛影:1.2018年12月,论文《情景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创设与运用》发表在CN50-1016/G0《中外交流》2018年第50期2.2019年12月论文《利用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的实践研究》发表在CN50-1016/G0《中外交流》2019年第26卷第47期。
课题组成员陈益珍:3.2019年3月,论文《赢得家长,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发表在《尤溪教研》4.《渗透家国情怀提高历史课堂温度》校级论文课题组成员林秀清:5.2018年6月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历史中考论述题解题能力》发表在CN23-1586/G4《当代教研论丛》2018年第07期。6.2020年6月论文《浅谈历史课堂如何渗透家国情怀》发表在CN44-1741/G4《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20期。课题组成员卓颖:7.2019年3月论文《用爱浇筑用心经营》发表在CN44-1741/G4《当代家庭教育》2019年第07期。8.2018年12月发表《初中历史课堂情景创设初探》。课题组成员肖燕:9.2018年3月论文《人文性特征在历史教学中的体现》发表在CN13-1386/G4《学院教育》2019年第06期。10.2019年12月论文《历史教学中知识与能力把握和实现的有效教学途径探究》发表在CN22-1381/G4《考试周刊》2019年第29期。(二)教学研讨案例薛影:2019年5月,市级优质课七年级上《第8课百家争鸣》获得好评;2019年8月,在尤溪县开设县级讲座“把历史课上活”获得好评。2019年4月,市级公开课《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获得好评。
陈益珍:2018年12月《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被评为市级“十佳历史课”。2019年5月县级讲座《在实践中提高知识迁移能力》获得好评。2019年11月27《内战爆发》省级公开课,获得好评林秀清:2020年6月《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校级公开课,获得好评卓颖:2019年4月《历史试卷(练习)讲评》县级公开课,获得好评。2019年8月县级讲座“把握中考脉动,循着方向前行”获得好评。肖燕:2019年10月,县级级公开课《明朝的对外关系》获得好评(三)教学设计汇编(四)学生作品汇编五、实用价值(一)学生层面1、教材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对接,提升学生家国情怀认同。以尤溪县中的英雄人物为例把教材知识和学生现实对接如:“1945年5月15日,黄扆禹、游栋率武工队来到尤溪八字桥龙湖石头坑,正式成立闽西北挺进支队。6月12日清晨,挺进支队遭到国民党顽敌的突然袭击,在突围中牺牲4人,受伤3人,遭受严重损失。”“1947年冬,闽西北特委第一武工队在尤溪联合连云一带组织群众打击土豪劣绅,试行减租,开展抗丁、抗税、抗租斗争。”以黄扆禹、游栋为例感知身边的历史人物提升学生家国情怀认同。调动学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拥有心怀天下的情怀,建立起的正确价值观念。
2、在人物中认同家国情怀巧借历史人物故事树立榜样对初中生运用“罗森塔尔效应”进行教学就特别行之有效。以“九一八事件”为例,借助杨靖来加强学生家国情怀认同感。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组成的东北抗日联军坚持抗战。在这个环节中特别讲述杨靖宇壮烈牺牲的场景:“残忍的日军将其割头破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日军也被感动了。”无数像杨靖宇一样的革命先辈奋起抵抗、浴血疆场,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脊梁。杨靖宇英勇抗日让敌军都肃然起敬,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值得我们去感恩和敬畏!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来之不易的高度认同感以及他们在新时代肩负的责任感!家国情怀以个人为载体的。历史由人创造的,他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舞台纵横驰骋,诠释着个人对国家的使命感、责任感、认同感。3、有助于学生去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审视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例如“天下为公”的孙中山。1883年,孙中山回国后,看到积弱积贫的祖国,深感忧虑;随后,他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兴革乡政;从1883年开始至生命结束,孙中山一直奋斗在改革前线,发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即便是逝去后,孙中山还留下遗嘱,要求子女们继承他的革命遗志。
孙中山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尤其是为国家奋斗不已的奉献精神不正是向学生“家国情怀”最好的素材吗?学生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来思考,来反思。4.有利于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德育教学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内在思想素质,是教育当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有效的德育工作,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非常的关键。通过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优秀的品质,青少年是祖国将来的希望,他们是否具备合格的道德素质对于我国将来的发展也会造成很大影响。(二)教师层面1.参与实验的教师大都具备先进的课程观、教学观、开放的教学思想,会取材、善设计、能组织,能立足学情,开创适合学生发展的历史课堂,形成自己独具的课堂教学特色。2.历史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担起重任,把家国情怀教育落实到每一课,并结合课外实践活动,构建符合教学需要的历史情境,深度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将思想认知升华到家国同构这一层面。家国情怀教育一定会为国家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社会公民。3.引导自觉入史,激发家国情怀意识。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说教,而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导致了家国情怀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师不妨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自觉入史,去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家国情怀意识。
六、尚存的主要问题1.我们所有教师通过课题实验都感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在实践中缺乏及时的理论指导。同时,缺少教学改革经验,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还是太少。2.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不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受到青春期心理的影响。初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受羞怯、多虑、敏感、爱面子等心理的影响,使他们参与的程度不高。同时对九年级学生来说,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率高要求的完成教学任务,留给学生参与的机会就少了。加上教师偶尔心情急躁时不能保持对学生中肯的评价、激励,让学生没有及时体验参与的成功感。所有这些因素都阻止了家国情怀的渗透。七、后续研究思路如何进一步完善并全面实施,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施过程中的过程管理,促进学生反思自己的价值取向,审视自己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心怀天下、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情怀的提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构建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渠道上和学习的方法方面有所突破,同时也体验历史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变化,引导学生将思想认知升华到家国同构这一层面。学生在学习知识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使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以境生情”,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在扎实掌握历史知识的前提下,渗透家国情怀的教育,是我们每个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教学方式的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就会获得推进素质教育的不竭动力,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必将蓬勃发展,日新月异。八、参考文献:《历史课堂家国情怀培养路径探究》王水源《家国情怀与历史诠释》李大兴《文化情怀与家国情怀的审视》许志昌《探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李波《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教育的渗透》董艳林德田.家国情怀:家国情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天下情怀[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7(9).李斌.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N].人民日报人民论坛2016-PAGE12-—PAGE13——PAGE14—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