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考古家
探寻历史的奥秘
5月22日下午,城关三小四3班五组亲子家庭开启了探秘“人字洞”的“考古”之旅。
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元教授的带领下,“小小考古家”们来到了人字洞遗址核心保护区,该区域山坡有着丰富的古代遗存,地质时代为早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为220-259万年前,是已发现亚洲地区最古老的人类活动遗址。
王教授给孩子们介绍:此次在人字洞遗址为期80天左右的考古发掘,是实施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与繁昌区人民政府的合作项目——“安徽繁昌人字洞遗址的发掘和综合研究”,发掘将利用航拍、全站仪等科技手段,对遗址发掘区域打探方和建站,在此基础上对人字洞遗址本体的原生堆积开展细致的考古学发掘。王教授边指给孩子们看边介绍:正在发掘的这是一具成年个体中华乳齿象的门齿、后肢骨,为江南中华乳齿象完整骨骼的研究和装架提供了可靠的动物考古学证据。此外,还发掘了剑齿虎以及其它一些小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对探讨人类起源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对考古探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平时比较忙,节假日能和孩子一起参加这样的体验活动很有意义。”刘逸宸爸爸说。孩子们对此次活动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示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亲临考古现场,与考古专家零距离接触,增进了孩子们对考古的认知,增强了对科学的探索欲。
图文:张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