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积累理论、资本流通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一,资本积累理论。一是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的实质,分析了资本积累的必然性和决定资本积累量的因素。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真正的来源是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剩余价值分割为积累基金和资本家个人消费基金比例已定的情况下,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所使用的资本和所消费的资本间的差额、预付资本的总量,就是决定并制约资本积累量的主要因素。二是马克思考察了资本积累的中心问题,即资本积累对工人阶级命运的影响,指出“最重要的因素是资本的构成和它在积累过程进行中所起的变化”。马克思通过大量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资本积累和工人贫困积累之间的对立运动,得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绝对的、一般的规律”即: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三是马克思还从资本积累回溯到资本原始积累,并在对资本原始积累的考察中揭示出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即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资本积累理论是马克思探索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内容,也是剩余价值论的继续和发展。
第二,资本流通理论。马克思认为,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在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之间或部类内部,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社会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马克思的分析说明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有它的历史局限性。这就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矛盾性的分析中,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产阶级经济的一切矛盾的现实综合和强制平衡,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是探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不可或缺的方面。马克思由此揭示了立足于资本主义基础之上的,有限的消费范围和不断地为突破自己固有的这种限制的生产之间的冲突,以及资本增值的生产目的和社会生产力的无条件的发展这一手段之间冲突的根本性质。马克思认为,当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能依靠对这种生产力本身的暴力的破坏才能继续前进时,这一社会肯定无法逃脱最后崩溃的历史命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