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经济与历史文化视角的有机整合

经济与历史文化视角的有机整合

经济与历史文化视角的有机整合刘茂才教授作为一位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研究能力的资深专家,是一个多学科复合的专门人才,在多学科的互融与互补基础上体现出鲜明的整合创新性,是其长期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特点

刘茂才教授作为一位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研究能力的资深专家,是一个多学科复合的专门人才,在多学科的互融与互补基础上体现出鲜明的整合创新性,是其长期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特点,而对中国“民工潮”的研究是其将经济与历史文化视角有机整合的突出典型。刘茂才教授自1994年发表《略论“第三次浪潮”与走向东南亚——关于当代中国及四川民工潮的宏观思考》一文后,陆续从如何认识民工潮现象、民工潮与经济变革、西部大开发等角度对中国“民工潮”进行了持续研究。

首先,刘茂才教授从“民工潮”所展现的一系列重要数据中敏锐地洞悉了其对于市场经济变革的深远历史意义。刘茂才教授在对当时“民工潮”的规模、流向、就业结构、经济贡献等一系列重要数据展开深透分析基础上,深刻地指出了“民工潮”的历史意义:即“民工潮对古老中国大地的贡献,首先在于它带来了流动的现实和观念。”刘茂才教授特别强调,进城民工自身观念与现状的变化、进步和改善,不仅仅对他们自身至关重要,而且对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也至关重要。事实充分证明,刘茂才教授的这一判断是非常富有远见的。

其次,刘茂才教授前瞻性的观察和分析了“民工潮”所必然引发的一系列连锁性影响。刘茂才教授非常形象生动地指出了“民工潮”具有极其重要的问题揭示功能,他强调:“从整体上说来,民工潮就像一只巨大的显像管,将流动的起始和终端、流动沿线、相关地区的各种有关问题揭示出来,同时也将民工潮运动自身以及各种深层次的问题提揭示出来。”

再次,刘茂才教授深刻阐述了当代“民工潮”的历史联系。当代中国民工潮起于四川,绝非偶然。刘茂才教授从四川的历史和发展角度高度总结出了“三次浪潮”和新时代的“黄埔军校”等独到观点。一方面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刘茂才教授把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四川民工潮看作“第一次浪潮”,把湖广填四川的大规模移民运动看作“第二次浪潮”,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当代的四川民工潮称为“第三次浪潮”。从一种具有历史纵深感的眼光看来,深刻揭示了三者之间发人深省的历史关系:它们既有走出去,又有走进来,它们呈现出相互“对流”的宏大历史景况。另一方面,从发展的角度看,刘茂才教授认为四川民工潮不仅冲出了四川盆地,而且也必将冲出国门,向世界各地、特别是向东南亚地区挺进。就走向东南亚而言,刘茂才教授更形象将民工走向东南亚的“桥头堡”——广州、深圳等沿海经济特区比喻为新时代的“黄埔军校”,民工在这一带的工作和生活,可以看作是进一步走向东南亚的大演习。

最后,刘茂才教授以更宽阔的视角强调了高度关注“民工潮”的重要性。在刘茂才教授看来,民工潮是当代中国艰难而伟大的变革中必然出现的事物,是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必然卷起的湍流。当我们从理论的高度对民工潮现象加以整体的认识时,我们首先必须看到它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变革的诸多贡献,而对民工潮现象引发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它们存在的必然性,同时坚定解决这些问题的信心。据此,刘茂才教授更是前瞻性地提出了高度关注“民工潮”的重要意义是推动市场经济前进的步伐。

上一篇: 历史学院、研究生院、研工部学术讲座:比较视角下的抗日战争及其现代意义(“四史系列
下一篇: 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