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解读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教材解读分为两个部分:一。如何“看教材”,去做有意义的事关键词:“看教材”;“有意义”一共有“五看”(现状,要求,理念,认识和分析)二。怎么“用教材”,去做有意思的事关键词:“用教材”;“有意思”初中历史教师的困惑;初中历史教学的问题;新高考、高中新课标和高中历史核心素养、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初中的倒逼;国家对义务段三科教材的统一和对义务段三科教师的培训。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明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国家发展的战略安排是: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教师,应该想到:现在我们所教的初中学生,到2035年是30岁左右;到2049年,是45岁左右。
也就是说,他们这代人将投身于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并将成为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中坚力量。作为中学历史教师,我们承担着把现在的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责任,这就要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用心研究和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叶小兵《历史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从课程目标上看: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国情,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正确的国家观;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势,形成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正确的民族观,具有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文化观;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课程内容上看:中国近代史:中国人民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抗专制统治的斗争(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等等(党的领导)。
中国现代史: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制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党的领导);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等等(自豪感,自信心)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贯彻国家意志保证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合理吸收历史学的新成全面加强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符合初中学生实际,有利于促进历史教学特点一特点一特点二特点二特点三特点三特点四特点四部编历史教材的特点——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主任许斌中国近现代史教学的重要问题——概括自叶小兵教授《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问题》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1.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2.中国人民对外反对列强侵略、对内反对丏制统治的斗争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1.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3.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4.中国的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5.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6.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八年级下册(中国现代史)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完善2.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步增强、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3.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领导作用自1840年以后,列强不断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
列强凭借武力并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攫取了大量的侵略特权,包括侵占领土、破坏主权、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等。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本原因。1.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陷入灾难的深渊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及侵华战争的本质。认清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及侵华战争的本质。分析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灾难。分析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给中国造成的灾难。中国近代史也是中华民族对外反抗列强侵略,对内反抗专制统治,为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主要是围绕着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条主线。2.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中国人民前赴后继的抗争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振兴中华的抗争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在振兴中华的抗争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觉醒。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制定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符合中国人民利益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这是中国近代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3.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解放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局面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过程中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新中国成立以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现代史发展的主线。尽管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曾有过曲折发展,但最终探索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通过现代史教学,使学生形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使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都是历史的产物、时代的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两个前后衔接、不可或缺的环节。一方面,没有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当今的社主义改革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当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遗留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此后的实践中;逐渐暴露出来,使人们的认识有了新的发展,才有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改革。而且,社会主义改革也是为了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2.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无论是改革还是改造,目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改革还是改造,目的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继承改造创造的成果,扬弃改造后遗留的问题。 改革继承改造创造的成果,扬弃改造后遗留的问题。 在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中,也曾出现过曲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运 动。教材中对其基本过程做了简要的叙述,侧重 于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些曲折有其历史的原因,社 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 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3.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探索 要“宜粗不宜细,重在总结经验教训”。 要“宜粗不宜细,重在总结经验教训”。 党及时反思总结,最终走上正确的轨道。 党及时反思总结,最终走上正确的轨道。 建设一个强大的、现代化的中国,是新中国建立后几代人的追求。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奠定中国工业化的 基础,一直到改革开放时代的不懈探索,中国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持 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水 平大幅提高。
这是中国现代史进程中重要的发展结果, 也是形成四个认同和四个自信的历史与现实的证明。 4.中国的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的逐步增强 通过具体的事实来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通过具体的事实来说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与人民幸福有密切的关系。 使学生认识到国家强大与人民幸福有密切的关系。 新中国的建立,结束了我国百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启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活动。尤其 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 次的外交活动,广泛参与多边领域的国际活 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国际影响 力越来越大,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影响力有直接关系。 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其国际影响力有直接关系。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 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 念,提出实现中国梦,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 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关系到我国发展全局和未 来前景,新教材要体现时代性,对此要有所强调。
6.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 认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认识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新成果。 关注时事发展,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关注时事发展,增强学生实现中国梦的信心。 何谓“科学”、“健康”、“典雅”?何谓“科学”、“健康”、“典雅”? ““典雅”典雅”:: 文字力求文字力求厚重、简洁、优美 厚重、简洁、优美 ““科学”科学”:: ((1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22)比较)比较成熟的叙事模式 成熟的叙事模式;; ((33)合理的框架)合理的框架结构; 结构; ((44)正确的文字表述;)正确的文字表述; ((55)适当吸收新的研究成果;)适当吸收新的研究成果; ((66)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客观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 ““健康”健康”:: ((11)注重学生人格的培)注重学生人格的培 2)从历史中吸取智慧。)从历史中吸取智慧。 几点希望 材料研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 要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 这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前提(核心素养之唯物史观) 初中历史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前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素养之家国观念)这两个前 提是初中教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认识和正确价值判断的关键。
关于唯物史观的几个认识: A.对唯物史观的必要阐释 从认识和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来看,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非常重要。 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唯物史观的一些基本的理论包括: (1)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包括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的纵向发展),以及人类社会从分散到整体的发展(历史的 横向发展)。 (2)科学揭示了社会结构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阐明了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3)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