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也称现代化,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本质是资本主义化。简单说,是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这种学习包括经济、政治制度、科技、思想文化、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因此中国近代化应指近代中国的资本主义化,这是史学界较为普遍的看法。近代化含义:中国近代化:本专题课标内容标准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社会的影响。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统治背景:目的: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创办了一批近代_______工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____、____、____三支海军;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为适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民用辅助军事工业南洋北洋福建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建立时间企业名称创办人地点1872年轮船招商局李鸿章上海1878年开平矿务局李鸿章唐山开平镇1893年湖北织布局张之洞湖北武昌1893年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汉阳汉阳铁厂是19世纪末张之洞在武汉兴建的。
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建立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化民用工业,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汉阳铁厂(张之洞)汉阳铁厂(张之洞)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轮船公司,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工业。101866年,左宗棠设立福州船政局,这是一所以造船为中心的大型机器工厂,规模宏大,设备齐全,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11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1872年30名幼童赴美留学1872年30名幼童赴美留学洋务派最早创办的洋务学堂,附属于总理衙门,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12洋务派洋务派主观目的主观目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实际结局实际结局破产原因破产原因洋务运动洋务运动积极作用积极作用维护清朝统治维护清朝统治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宣告洋务运动破产告洋务运动破产不改变封建制度不改变封建制度第一第一,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第二第二,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第三,,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开辟了道路。评价洋务运动13一、知识梳理:近代化的探索14一、知识梳理:近代化的探索时间名称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学习内容性质影响或作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先进技术经济上封建自救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15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掀起了洋务运动,继而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两次运动有何异同?不同的原因有什么?1990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倒幕战争扫除了改革的障碍,而洋务运动受到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挠。明治维新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对封建制度进行全面冲击,获得成功。而洋务运动是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前提下,只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最终因封建制度统治的腐朽而失败。背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向西方学习。目的—富国强兵,巩固统治。影响—都从西方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建立了一批近代企业、新式军队和学堂16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7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机。18公车上书康有为梁启超创办《万国公报》康梁组织强学会发行机关报《中外纪闻》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定国是诏》19主要内容有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1898年9月戊戌政变2021日本明治维新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相同点是什么?二者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为什么?2223一、知识梳理:时间名称近代化的探索阶级派别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学习内容性质影响或作用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先进技术经济上封建自救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戊戌变法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制政治制度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起到思想启蒙作用2425261911(辛亥)272011年3月3日,在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上,贾庆林指出,全国政协今年要举行以振兴中华、民族复兴为主要内容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通过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出版《亲历辛亥革命》纪念图书,拍摄电影、文献电视片等活动,回顾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历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振兴中华的信心。简讯:281、1894年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在檀香山)2、1905年组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3、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4、领导辛亥革命,创建中华民国,就任临时大总统5、创建黄埔军校、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2919051130312032辛辛性质性质局限性局限性(失败之处)(失败之处)失败原因失败原因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制度)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真正民主富强的道路没有使中国走上真正民主富强的道路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没有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帝国主义的干涉、反动势力的破坏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33 一、知识梳理: 时间 名称 近代化的探索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学习内容 性质 影响或作用 洋务运动 19世纪 60-90年代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先进技术经济上 封建自 救运动 开辟了中国 近代化道路 戊戌变法 1898年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制 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邹容等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推翻、结束、 民主共和观 念深入人心 政治制度 34 35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开始,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 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36 37 1917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18年-1919年他 先后发表《布尔什 维主义的胜利《庶 民的胜利》《法俄 革命之比较观》首 倡社会主义。 38 一、知识梳理: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学习内容 性质 影响或作用 洋务运动 19世纪 60-90年代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先进技术封建自 救运动 开辟中 国近代 化道路 经济上 戊戌变法 1898年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邹容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推翻、结 束、民主 共和观念 时间 名称 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开始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思想上 思想解 放运动 促进了思想 解放和马克 思主义传播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39 一、知识梳理: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学习内容 性质 影响或作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 年代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先进技术封建自 救运动 开辟中国 近代化道 经济上戊戌变法 1898年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邹容等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推翻、结 束、民主 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开始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思想解 放运动 促进了思 想解放和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思想上 时间 名称 近代化的探索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40 (学习的内容不同)42 (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探索强国之路,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44一、知识梳理: 阶级派别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学习内容 性质 影响或作用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 年代 地主阶级 洋务派 先进技术封建自 救运动 开辟中国 近代化道 经济上戊戌变法 1898年 资产阶级 维新派 变法图强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 改良运动 起到思想 启蒙作用 辛亥革命 1911年 资产阶级 革命派 孙中山 邹容等 三民主义 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 推翻、结 束、民主 共和观念 新文化运动 1915年 开始 激进的民 主主义者 民主科学思想文化 思想解 放运动 促进了思 想解放和 马克思主 义的传播 思想上 时间 名称 近代化的探索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45 由学习技术 层层递进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由表及里 由浅入深 46 勇于探索、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忧国忧民等 47 上述探索无论是地主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性质,中国仍然没有走上独立富强 的道路。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救 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 国期待着先进的力量来探索救国救民的 道路。 48 49活学活用 阅读材料,结台材料和所学知识,用图示法表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轨迹。(要求:包含重大事件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请用箭头连接) 经历了从“师夷长技”到变法维新的探索,人们发现温和的改良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现实,必须彻 底埋葬旧制度。于是,人们举起义旗,发动革命,推翻旧 王朝,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接着,又请来了德、赛 两位先生,挥动民主,科学大旗,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 参考答案: 50 (2009河南中考)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变 革。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这些 事件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四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么不同?(4分) (2)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共同目的是什么?这两个 事件与图一、图四事件相比较,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有什 么突出特点?(4分) (3)请你为上面的历史图片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2分) 51 参考答案:(1)图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重在 经济。四图:新文化运动高兴“民主”、“科 学”旗帜,重在思想文化。 (2)共同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特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近代化的探索 5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