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常州市第三中学倪红娟张坤玲
执笔:张坤玲
2016年5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对史料教学进行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叶小兵、何成刚等专家为代表。他们介绍了国外史料教学的有关理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针对中等程度的高中学生的较少。
国外对史料教学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90年代,美国制定的全国历史新课程标准,把组织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问题探究活动是美国中学史料教学的重点。
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方针,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我校学生处于常州市高中生的中等水平,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我校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也能为其他学校的师生提供借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它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认为任何知识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从而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建构主义对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其充分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话”,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概念
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在历史教学中,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依据。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实证素养主要包括:
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研究目标
1、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重构历史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2、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新历史课程标准,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撰写课题相关论文,制作课题相关微视频,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
相对于教科书中枯燥的历史结论,在历史教学中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史料(特别是一手史料),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切实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4、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史料教学要求学生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接收式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适应高考命题改革趋势,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研究内容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具体分为两大类:史料辨析能力、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
1、区分史料的类型与搜集史料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2、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史料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
1、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2、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力的培养策略;
3、发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中的误区并解决。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1、培养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方法要遵循广泛性、指导性、思考性、渐进性的原则。
广泛性是指提供给学生不同类型的史料(文字史料、实物史料);指导性是指教师要对学生予以一定的指导;思考性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渐进性是指对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的能力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2、明确史料的分类与选取;
原始史料比二手资料更有价值,但不一定更真实可靠,要教会学生通过作者的意图等方式来判断。史料的来源有教科书、专业著作、专业论文、网络资源、试题、生活等,教师要根据学生、教学策略等因素选择材料。
3、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重要策略;
培养学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4、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时可能出现的误区以及解决方法。
应用的史料过于单一;史料与设计的问题不匹配;引用史料不作鉴别等等。
可能的创新之处:
1、研究对象不同:其他研究大多面向全体学生,而本课题主要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主要针对在常州市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
(1)发现学生在史料实证素养方面的不足。
确定学生所能达到的史料实证水平,发现其不能达到的水平,为找到合适的方法做准备。
(2)找到适合学生提高史料实证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在总结有效方法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史料教学模式,并加以实践和推广。
2、研究思路不同:其他研究大多从史料教学在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历史考试的运用的角度展开研究,而本课题是围绕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四种水平开展研究。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借鉴的方法;
2、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科问卷,调查历史教学的史料实证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力培养的现状;
3、案例研究法:结合教师课堂史料教学实践,收集优秀教学设计,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推广,不断提高课堂史料教学水平;
4、行动研究法:采用“提出方案——研讨——评价——反思——实践”的模式进行研究。
七、组织与分工
1、课题主持人:倪红娟、张坤玲
2、课题组成员:李春、韩光、蒋波、卫雪君、张英、巫俊
3、课题组顾问:黄天庆
姓 名
工 作 单 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倪红娟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课题主持人;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撰写开题报告;
张坤玲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课题主持人;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撰写结题报告;
李春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设计学科问卷,调查历史教学的史料实证实施情况;
韩光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一级
课程与教学
课例实践
结合教师课堂史料教学实践,收集优秀教学设计;
蒋波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区分史料的类型与搜集史料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卫雪君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英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发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中的误区并解决;
巫俊
常州市第三中学
中学高级
历史教学
课例实践
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力的培养策略;
黄天庆
常州市教科院
中学高级
理论研究
历史教学
课题指导;指导课题研究专业理论知识、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理论水平。
八、课题研究进度
本课题从2016年5月起,预计研究三年。具体时间步骤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课题开题阶段(2016年5月—2016年10月)
制定课题申报评审书,完成课题开题报告。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收集关于史料实证的理论资料,开展理论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设计调查问卷并发放,分析目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史料实证素养的误区、了解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水平,精心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阶段(2016年10月—2018年8月)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开设课题研究课,并围绕如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展开评课活动,教师进行反思总结。邀请特聘教师工作室专家黄天庆老师参与课题研究交流会,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把研究成果理论化,撰写课题相关论文以及阶段小结。制作课题研究的微视频。
第三阶段:总结完善阶段(2018年8月—2019年5月)
总结研究过程与成果,完成结题报告。理论指导实践,把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实践并检验研究成果的可行性。召开课题成果展示会,展示发表的论文、课题研究课视频、微视频,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完成结题工作。
九、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责任人
阶段成果
(限5项)
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实施方案
2016.5
倪红娟、张坤玲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价值与研究方法
论文
2016.9
-2017.5
倪红娟、张坤玲
提高学生史料证实素养研究的阶段小结
研究报告
2017.8
张坤玲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教学视频
教学视频
2018.8
韩光、李春、卫雪君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微视频
微视频
2018.12
倪红娟、韩光
最终成果
(限3项)
开设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课题研究课(市级公开课)
公开课
2016.10
倪红娟、李春、
张坤玲、韩光
关于史料证实素养的论文汇编
论文集
2018.12
倪红娟、李春
张坤玲、韩光
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研究的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2019.5
倪红娟、张坤玲
十、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
课题组成员曾多次参加国家级、市级、校级课题的开发研究工作,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能力;本课题组成员中有市学科开头人、市骨干教师、高级教师、中级教师等多人;在校级领导部门的大力关怀下,在特聘教师工作室黄天庆博士的指导下,同时充分发动兄弟教研组老师和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集思广益,一定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中期评估和最后的结题工作。
2、研究基础
搜集了并阅读了一系列相关书籍:《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解析》、《走近新课程》、《课型范式与实践策略——中学历史》、《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国外历史教育文献选读》。相关文章:《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运用能力的阶段性培养》、《高中历史学科史料教学的若干误区及纠正策略》、《基于实践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刍议》、《美国中学历史课堂史料教学的特点及启示》。
3、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研究资料的获得:学校对校图书馆建设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每年由校长带领教研组长到南京图书展览会购买书籍。历史组所有教师都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参加了2016年能力提升工程学习和培训,可以通过网络查找资料。学校注册购买了中国知网、学科网等网站的账号,便于教师下载资料。
经费方面:学校的绩效方案中设有教科研专项经费,用以保障课题研究、特聘教师工作室、教师工作坊、外出学习交流、邀请专家指导等活动的进行。
研究时间:学校课程处安排每周三上午作为历史组教科研时间。把教师发展处的“每周一课”组内公开课与课题研究课相结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