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太阳》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

《中国太阳》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

《中国太阳》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大刘(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似乎没有被人过多的关注过,但其中的大多数可能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思考。《中国太阳》作为大刘早期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好的,可却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几篇

大刘(刘慈欣)的短篇小说似乎没有被人过多的关注过,但其中的大多数可能会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思考。

《中国太阳》作为大刘早期的作品,可能不是最好的,可却是令我印象深刻的几篇,他讲述了水娃从一个农村孩子一步步走向太空探索历程。

水娃出生在西部的一个贫困缺水山村,迫于生计,他走出小山村,只为了“喝一口不苦的水”这一个小愿望,到小煤窑打工。在此期间,工友提醒他去更大的城市,看更多的灯。几经辗转,他走进了一个新的城市,对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做饭时的太阳灶吸引了他,新结识的好友庄宇告诉他,现在的太阳灶都是用的这一种纳米材料,强度高,通电后变得坚硬。不久,电视上出现了一条重磅新闻,中国又开启了一项超大型工程——“中国太阳”,就是将一面巨大的反射镜发射到同步轨道,通过调节镜面,反射阳光到地球表面,进而影响降雨,大气环流等等而改变气候。这一切似乎和水娃无关,他决定了下一个人生目标,去北京。到首都以后,水娃成为了一名高空清洁工,又称“蜘蛛人”。“蜘蛛人”的工作一点也不轻松,他们需要吊在几百米的高空作业,恐惧,狂风,寒冷,倾斜的玻璃成了难以克服的困难,水娃也在努力适应这样艰苦的工作。

之后,中国太阳在太空中建成,经过一系列的调整,第一缕反射光照进了城市,城市如白昼一般,天边出现了环形的彩霞,紫色红色环绕,壮丽而美好。中国太阳发挥着它的作用,改善了部分地区的干旱,但它本身也遇到了个大问题——太阳风粒子流使镜面反射率降低。作为首席工程师的庄宇找到了水娃,让他和“蜘蛛人”去清洁中国太阳,却遭到了同行的反对和嘲笑。庄宇料到他们这样的反应,于是邀请他们体验“蜘蛛人”的工作,几位高级工程师被吓得魂飞天外。就此,航天中心决定派这些“蜘蛛人”清洁中国太阳,揭开了平民进入太空工作的新时代。

在西昌基地,航天飞机载着十四名清洁工飞向中国太阳。他们每天驾驶这一台机器在镜面上来回行驶,像是在银色的大地上耕种,媒体们给了他们一个更有诗意的名字“镜面农夫”。虽然可以欣赏美丽的太空,但这样的工作十分艰辛,每天清洁镜面枯燥劳累,工作环境十分危险,微陨石,太空垃圾随时会危及生命。尽管如此,中国太阳依旧正常的运转,“镜面农夫”一批批进入太空,新的太空时代开始了。霍金教授也进入了太空,每天在中国太阳上散步,悠闲自在,有时还颇有兴趣的向“镜面农夫”讲解黑洞等知识,水娃感受到宇宙的宏大和深邃,就此埋下了愿望。

中国太阳在历经二十年的工作,最终完成了她的使命。在此刻,国家太空产业部决定为“镜面农夫”授勋,以表彰他们开启了太空产业化。有人提出将中国太阳改造成一座太阳帆飞船,可以驶向宇宙的更深处,水娃站了出来,决定踏上这一段没有归程的探险。中国太阳将会掠过火星,木星,半人马座,以至更远的恒星。

故事似乎并没有那么波澜起伏,只是以时间线记述水娃的经历,他一次次改变思想,改变自己的目标,又一次次实现,就像普通人的一生,也像人类的发展一样,不断突破,不断有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永不止息的探索精神支撑着人们前进,水娃就是这样的一个缩影。在探索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人指引,也需要自己探索,水娃有庄宇,霍金,他自己也不断的学习,最终有了自己的想法。他最终的愿望是坐上宇宙飞船,向深邃的宇宙前行,掠过未曾过的风景,做前人未做过的事。他的一生就是不断探索。

跳出水娃个人,纵观人类发展史,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一次次在科技上的探索都将人类带入新的时代,改变人们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开始新的探索,不断进步。

就以太空探索为例,自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世界就将目光聚集在太空,空间实验室,卫星,深空探测技术不断开发,人们对太空无限神往,总希望能进入太空时代,开始平民太空时代。现实却不如人意,苏联解体后太空探索趋于平缓,正如文中描述的一样,人类只关注经济利益,只知道投入产出,享受回报,失去了那原本的探索精神。

人类的就应该是不断探索,向太空进发,这因该是一个浪漫的理想主义者的愿望,但也是充斥在每个人心中的愿望。我们可能做不出巨大的贡献,可是怀着一颗探索进取的心生活真的可以带来希望和惊喜的。

上一篇: 基于新课程改革导向下的中学历史教学的策略研究
下一篇: 唐晓峰:社会历史研究的地理学视角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