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太空自古吸引着人类去探索。12月28日,青岛三十九中(海大附中)初中2021级3班邀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孙立南台长,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天文知识科普讲座“梦想照进现实——人类探索太空历程简述”。
太空中有什么,可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地外生物?为探索宇宙,人类尝试着飞行,建造飞船,建立“天眼”,天眼为实现人类地外探索数据的共享。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到万户飞天的尝试,中国最初的飞天梦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远。天文望远镜是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青岛观象台的天图式折射望远镜,1932年从外国引进,至今已服役90年,仍然在为科研做贡献。孙台长特别介绍了“中国天眼”,全名“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英文名Five-hundred-meter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作为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其观测范围已到达银河系外星系甚至百亿光年之外的宇宙边缘,科研人员借此洞悉星际之间互动的信息,观测暗物质,测定黑洞质量,甚至搜寻可能存在的星外文明。
今年10月16日,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搭载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开展为期180天组合体长期驻留任务,这是中国迄今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将考验空间站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能力。
今天的天文公益讲座,激发了同学们探索宇宙的兴趣。孙台长向同学们发出邀请,去青岛观象台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都很期待!
撰稿人:2021级3班李宸
审稿人:马树清 武伟伟
责任部门:学生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