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深圳海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汉字美学史》,近期面世。
该套书共八卷本,总主编由我国著名学者、清华大学李学勤和三亚学院李明君担纲。经过编撰团队近六年的辛勤努力,本套书如愿完成。
编撰团队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中国汉字艺术的挚爱之情,凭借自身的历史、文物考古、古文字学、艺术设计、书法艺术与美学素养,将多方面知识融汇到本套书的编撰之中,为中国汉字的美学发展创建了一个完整的没有缺环的通史架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德国谷登堡奖获得者余秉楠为其作序。以下摘取余秉楠对本书评价的部分内容,让大家对《中国汉字美学史》有提纲挈领的认识:
《中国汉字美学史》历史跨度之大,资料集之宏富,涉猎范围之广泛,学术探讨之深入,均为国内之首创,是目前这一领域既有学术深度又有实用价值的最全面的图录性书籍之一,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史前卷》中,作者以丰富的考古资料为依据,运用自身具备的考古学知识和文字设计才智,从史前陶器、玉器刻画符号本身的造型艺术及其对器物的美化角度着眼,将这些初萌期的文字资料纳入中国汉字美学发展的总序列进行研讨。本卷中,史前刻画符号的考古学年代严谨,符号造型美观、形式丰富,有些堪与现代设计图形相媲美。
这种跨界的研究,做了专业考古学家想做而没有做的工作,我想考古学家和读者们应当会满意的。
在《商暨西周卷》中,作者以社会学和古文字学知识为基础,从考古、文物类书籍中披沙拣金,精选出商暨西周时期青铜器上具有族氏徽号性质的图形文字,将这些人物、动物、建筑、器具、符号类等的图形文字归纳分类呈现给读者。商暨西周图形文字数量庞大,涵盖范围极广,几乎是商周社会生活与自然界事物的丰富图谱,具有深刻的社会学内涵。
商暨西周图形文字对现代社会的文字设计、标志图形设计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春秋战国虽属乱世,却是一个百家争鸣、艺术繁荣的特殊时期。这个时期,青铜器铭文本身及其对器物的装饰美化功能得到弘扬,在西及秦蜀,东到齐鲁,北至晋燕,南达徐楚、吴越的广阔地域,形成了长达五百多年的文字美化时代潮流。
《春秋战国卷》中的青铜器铭文,特别是兴盛的鸟虫书铭文,是思想自由的沃土培植出的奇花异草。诸如越王勾践剑、楚王子午鼎、中山国三器等一大批器物上精美的鸟虫书铭文,是文字美化时代潮流激起的美丽浪花。
《秦汉隋唐卷》中的篆书,历来是中国文字与书法的热门话题,关注者代不乏人。但是,自秦汉、魏晋、南北朝以迄隋唐,从装饰美化角度研究篆书的、从多种文字载体与多种装饰形式方面进行研究的专著,实为少见。秦汉篆书是商周以来汉字美学的辉煌顶点,自此之后,虽然朝代更迭,书体纷呈,但是以篆书作为历代官方典重书体圭臬的传统,直至清末迄无改变。这一现象充分证明了篆书亘久的装饰美化艺术魅力。
在《宋元明清卷》中,作者以扎实的宋体字设计功底,从专业的角度对在绝大多数人看来千字一面的宋、元、明、清雕版宋体字进行分析研究,精准解读,洞幽察微,廓清了宋体字近千年发展的时代特征、演变规律及风格差异,并采用整体展示、局部放大等形式,展示了宋体字在近千年发展中在多种载体、多种材质上所形成的多种个性化面貌。
在古风盎然的宋、明雕版字体颇受青睐的今天,本卷为现代宋体字、印刷字体的设计研究提供了系统而又丰富的借鉴资料,善莫大焉。
《民族卷》作为该套书的附卷,将我国古代的,包括许多已经消亡的民族文字,如巴蜀文字、西夏文、八思巴文、东巴文、尔苏沙巴文等,以及跨国度的梵文、阿拉伯文字悉数收罗,分门别类地分析研究,实属一种筚路蓝缕的工作。
《现代卷》和《民间卷》均为难啃的骨头:前者资料庞杂,广而无涯;后者资料稀缺,少人问津。这两卷的作者富有学术精神,从零起步,始于草创,成乎规模,两卷书的学术水平与整套书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从对中国汉字美学的研究来看,专就某一历史阶段、某种字体的研究而取得成果的人应该不少。但是,能以大历史的视野总览全局,将中国汉字美学的发展从史前、商周、春秋战国,历秦汉隋唐,经宋元明清,到现代,并兼顾民间、民族文字的每一历史阶段,融会贯通,举要删芜,做出精准研究的实不多见。这是李明君同志及其编撰团队对中国汉字美学研究做出的突出贡献。
《中国汉字美学史》规模宏大,资料翔实,编撰宗旨明确,框架结构合理,卷次篇章脉络清晰。有此皇皇巨著,对中国文字美学研究和字体设计、字体教学及至字体欣赏,应该是绰有余裕了。
【记者】郭悦
【作者】 郭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