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1567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67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567年: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看到这个小标题,我想很多小伙伴要蒙圈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但史学界有一批学者,特别是研究明史的学者并不支持这个观点

看到这个小标题,我想很多小伙伴要蒙圈了。因为我们从小就被告知,中国的近代史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的。但史学界有一批学者,特别是研究明史的学者并不支持这个观点,其代表人物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研究员、山东大学晁中辰教授、南京大学许苏民教授等,他们认为晚明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近代史,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或中世纪社会有什么不同。

下面我将从经济史的视角提出近代社会区别于古代或中世纪的两大特点,但请小伙伴们注意这并不意味着我忽视或否认近代与古代或中世纪在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差异:

第一,从社会的纵向发展看,近代社会是商品货币经济为主流的,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取代了闭塞的自给自足。在古代或中世纪的社会中,自然经济占主流,其特点是最大限度上实行自给自足,生产为谋生而非谋利,为消费而非交换,市场和货币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是陌生的,不常接触到的。一个在明代初期生活的中国农民与一个在金雀花王朝(1154—1399年)后期生活的英国农民,他们在社会中的经济行为应该是差不多的,他们都是亲自到农田中耕种,春天播种,夏天浇水,秋天收获。每年秋天收割的庄稼除了以实物形式要交给国家或封建主外,留下一部分归自己食用,无论是米饭或面包等主食,还是土豆或菠菜等副食都要自己种植、收割,只有在需要农具、菜刀等金属制品时,才到村里的铁匠铺去购买,在其日常生活中货币和市场几乎从不出现。而在近代社会中,人们生产的产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拿到市场上去销售,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谋利,赚取货币,再用货币去购买自己生活所需的一切。货币、交换、市场变得须臾不可或缺。就这样,商品货币经济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扫而光。刚才我们提到的那两位农民的后裔,一个生活在大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的中国,另一个生活在汉诺威王朝乔治二世(1727—1760年)的英国,他们在社会中的经济行为也应该是差不多的,但与他们的祖先差别就很大了。他们经过大半年的辛勤耕作后,收获的农作物首先要拿到市场上去出售,以换回货币,因为他们要缴纳的税收已经不再是实物,而是货币。除了税收以外,他们还会用货币买回肉、丝织品、棉布、茶叶、香料、陶瓷制品等多种工农业产品,如果要将货币和市场从他们的生活中剥离,他们将无法生存。

第二,从社会的横向发展看,近代社会是一个全球化的社会,每个国家和地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越来越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交流与沟通取代了古代或中世纪的闭塞与孤立,世界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经济有机体。近代之前的人类自从走出非洲后,便生活在彼此隔离的状态之中。世界被分成了几个文明中心,欧洲的基督教文明、中东的伊斯兰教文明、东亚的儒教文明、南亚的印度文明、黑非洲文明、美洲的印第安文明和大洋洲文明,他们相互隔绝,经济文化往来比较少,交换的产品基本属于贵重珍品,数量不大,基本是供社会上层消费。美洲、大洋洲文明甚至不为亚欧大陆所知。只有到了15世纪,明代中国派出郑和率领庞大舰队,七次出访西洋,在南中国海、印度洋上向西探索,随后中国海商以野火燎原之势冲破海禁,沿着郑和的步伐,在南中国海、印度洋上寻找商机,开辟新航线;比中国人稍晚50年左右,以西班牙、葡萄牙为代表的西欧国家也开始冲出欧洲大陆的束缚,在大西洋上探索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并发现美洲和大洋洲。至此,中欧经济交流日益密切,世界各地逐渐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彼此依靠的经济有机体。

以上两个特点,总结一句话:纵向经济性质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密切。正是这两个特点构成了近代社会的最主要经济特征。

还有一点小伙伴们需要知道的:近代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拿争议较少的西欧近代化举例。公认的西欧近代史开端为1500年,但这并不是说1499年12月31日23:59的西欧还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联系还比较少,到了1500年1月1月0:00,西欧一下子就实现了商品货币经济,并与世界各地建立起密切经济联系了。而是说从1500年开始了近代化这一进程,到了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的完成、工业化的基本实现才标志着近代化的最终完成。也就是说西欧的近代化进程大约持续了400年,而公认的西欧近代史开端1500年是这个近代化进程的起始年份而非完成时间。

好,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近代社会了,也知道近代史开端是近代化进程的开始而非完成。现在我们可以拿近代史这两个特点作为标准,去衡量中国社会何时开启近代化的进程,也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开端于哪年。

1567年隆庆皇帝做了两个决定,下达了两份诏书:一是开放银禁,二是开放海禁。这两道诏书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对白银货币化和私人海外贸易的官方承认。

开放银禁,意味着明政府正式承认白银为合法货币,白银在与宝钞、铜钱等货币竞争中脱颖而出,以其特殊的优势和适当的供应量承担起法定货币的各项职能。在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下,中国的商品货币经济有了迅猛地发展,爆发了商业革命和金融革命,中国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飞速发展,全国性市场逐步形成。同时,在白银货币化的推动下,传统的赋役—财政制度有了革命性的变化,从明代的一条鞭法到清代的摊丁入亩,传统的实物财政为近代的白银货币财政所取代。无论从社会经济运行层面上看,还是从国家治理的层面上看,中国的自然经济都开始向商品货币经济转型。从社会的纵向发展上看,这是近代化启动的重要标志。

开放海禁,意味着明政府正式承认私人海外贸易合法,私人海商经过100多年的努力与斗争,终于迎来了合法的海外贸易渠道。明清私人海商们前仆后继地冲向南中国海和印度洋,将中国强大的工农业供给能力与欧洲巨大市场需求连接起来,整个世界在中国供给、欧洲需求与中欧海商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一体化经济有机体,近代世界经济体自此诞生。中国成为了近代世界经济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变得密不可分。从社会的横向发展上看,中国也进入了近代化转型。

纵向发展、横向发展并非彼此孤立,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国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纺织业、制瓷业、制茶业等行业产品质量提高的同时成本大幅度下降,这为海外贸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有竞争力的商品;而海外贸易的发展,为中国吸收了大量海外白银,反过来又促进了国内白银货币化的巩固与发展,推动了赋役—财政的货币化改革,更加坚实了商品货币经济的根基。

虽然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比西欧还要长,直到20世纪才基本实现。但就近代化开端来讲,中国与世界近代化大势是基本同步的。1567年隆庆帝开放银禁与海禁的两道诏书分别标志着中国社会纵向和横向均开启了近代化转型的漫长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放心地说1567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其实认为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传统观点,对近代社会的认定也是遵循了社会纵向、横向发展的两大特点。但传统观点将中国近代化的动力主要归于外因,即外来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开启了自然经济向商品货币经济的转型,同时也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将中国拉入世界经济体系。传统观点没有分析16-18世纪晚明至清代这段历史,忽视了在这300年中中国社会的深刻变革。而我们的观点则强调内因,中国社会经济内部发展才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转型的根本动力。

近代化的探索历程_探索近代化的历程_近代探索历程的意义

上一篇: steam价格历史查询:查看游戏价格走势
下一篇: 嘉庆通宝辗转无穷岁月留存至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