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常识与研究方法专题【高考地位】近年山东考题已经在选择题与材料题中涉及,特别是13年选修题与14年39题,有重大突破。【纵观真题】 1、2011年山东考题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2)丘吉尔的回忆录是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史料,使用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2、(2013·山东文综·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宋人话本中很多故事涉及王安石变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自王安石为相公,立新法扰民。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6分)(2)研究王安石变法时,你如何看待宋人话本的史料价值。(4分)3、(14年山东文综)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甲:图9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漫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鬟鸣凤。2.觉慧和鸣凤正在聊天,大太太周氏派人来找凤鸣……4.鸣凤抱定死的决心,她摸索到花园的湖池边,那是她被迫选定的归宿地。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炽,保守和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2)根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 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
(6分)(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 ② 加以阐述。(8分)【常识解读】一、历史: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客观性、真实存在过的)。 二、历史学:指史学家对客观历史的记录和解释(主观性,不可能完全接近真实的历史)。 三、历史学的基本要素 1、史料(史实):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是研究和认识历史所根据的材料 (1)按内容分类 ①文献史料:(以文字形式出现) 例如:史书、档案、地方志、家谱、日记、笔记、近代以来的报刊、杂志等。 ②实物史料:(以实物、物件的形式出现) 例如:考古发现的遗址、墓葬、出土的文物、钱币、饰品、家具、近代的旧照片等。 ③口述史料:(人们以口相传的史事) 例如:神话、传说、史诗、民谣,近代以来的调查采访、回忆录、对话录等 (2)按学术价值分类 ①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直接史料)——含义:当时那个年代留下的,特别是当时的人提供的,包括原始文件、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它实物。 学术价值:较客观、真实,学术价值较高(注意:实物史料、回忆录、当时史学家的直接记载,一般都是第一手史料,其中,实物由于不受阶级和个人主观的局限,是最可靠、可信度最高的) ②第二手史料——含义: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的记录,或者后人的研究成果 学术价值:主观色彩较强,学术价值偏低 2、史料解释(对历史原材料的解析、阐释)3、历史叙述(对历史人物的经历,简介,历史事件的概况或发展过程的直接描述)4、历史评价(站在历史的角度对历史事件给予较客观、公正的评价或议论)影响历史评价的因素:1)研究者立场 2)研究的方法和角度3)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 4)时代的局限性四、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 1、多学科交叉研究法:即跨学科综合研究法(计量史学、社会史观、生态史观) 2、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 3、二重证据法:即文献与考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4、“读史征信”:阅读相关史料,发现历史的真实 五、历史研究的步骤: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一 历史解释——历史评价 六、中国历史的纪年方法1、干支纪年法: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
如 2、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是皇帝继位后颁布年号用来纪年的,从汉武帝开始。如康熙41年,建元25年3、民国纪年法:如民国38年即 年【挑战自我】1、(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4)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2(2013·浙江文综·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 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3、右图为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的牛骨刻辞,上面刻有“王大令众人曰协田”。
关于卜辞中“众人协田”所包含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作方式为集体协作 B.小农经济形态已经出现C.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D.其中的“众人”多为奴隶4、史料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它包括文字史料、口述史料和非文字史料等。下列关于史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对同一个史料,人们可能会做出多种解释 B.史料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重要依据C.在三种史料类型中文字史料的价值最高 D.对同一事件的记载,不同的史料可能完全不同5、近年来,出版了大量与蒋介石有关的书籍:《蒋介石传》《蒋介石与汪精卫》《蒋介石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蒋介石日记揭秘》等,蒋介石的形象也从单一走向多元。其反映的实质是( )A.学术研究逐渐走向客观 B.革命史观的消失C.对曾经的政治领袖好奇 D.两岸关系缓和、国共两党关系改善6、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以人性化的视角客观地再现了国民党军队在缅甸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对“客观”的理解,是指编导们应该( )A.排除个人的价值取向 B.以阶级的观点剖析历史的本质C.用文明史观看待中日的冲突 D.把历史置于特定的背景里去评价7、(10海南卷)1959年,北京最高的建筑是新建的民族饭店,高47.4米,为当时的北京十大建筑之一。
如今北京最高的建筑是高330米的国贸大厦。然而,人们至今仍然肯定民族饭店在新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这提示我们,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A.以今人的标准来衡量 B.置于特定的时空考察C.主要看对后世的影响 D.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8、(10四川卷).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 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9、.(2009海南历史卷,25)历史学家马克·布诺赫 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的双向的,对现实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 布诺赫在此强调的是A 鉴往知来 B 以古讽今 C 厚今薄古 D贯通古今10、“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11、材料:“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回忆录》历史研究是依托史料来进行的。对于材料中的史料性质,有人认为属于第一手史料;有人认为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3分) 同意第一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的记述,具有直接性,应属于第一手史料; 同意第二种看法:回忆录是事件亲历者在事后的记述,因此在描述的过程中难免有遗漏或遗忘,有时还会带有主观色彩,据此很难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因此不应该把它划分为第一手史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