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转载)

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转载)

关于历史研究方法的几个问题(转载)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联系更加密切。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历史科学如何相应发展、提高,成为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题。对此,史学界深为重视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互相渗透,联系更加密

切。面对这种新的形势,历史科学如何相应发展、提高,成为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问

题。对此,史学界深为重视,纷起探讨。有的认为历史研究必须来一番改革,提出如何

订定方针择取途径的意见,有的已经采用了最新科学的成果和方法进行验证,也有持怀

疑态度倡批评论调的。现泰奥众说,试作评述,不当之处伫候指正。

历史研究应该采用新的方法

1。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是历史科学发展的需要。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产生了一

些新的分支和边缘学科,随之而来的是新的研究方法。随着历史科学的发展,史学研究的

方法当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弥补一些古老研究方法的不足。近些年来,国外的

史学研究已广泛采用了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方法。譬如四十年代出现的控制论,在五

十、六十年代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匕十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出现了控

制论与经济学、控制论与社会学。现在又应用于历史研究,出现了控制论与历史学。国

内史学界不仅已注意这一情况,还开始运用这些新的方法研究历史。采用这些新的研究

方法,可以丰富和完善我们研究历史的手段。现在要想提高历史科学的研究水平,除了

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史学理论水平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利用自然科学的新成果,掌握

新的手段。实践已经证明,历史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与历史研究方法的突破紧密相关。

2.采用新的方法应边学边用,学用结合。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方法,包括新的

手段,可以说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历史研究应运用哪些新方法和如’何利用这些新方

法,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问题。现在大家经常提到的有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还

有数学方法,包括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实际上新的方法不只这些,可以提出十几个,甚

至更多一些。这些新的方法对研究社会科学的人来说,确有一个学习熟悉的过程。但这

不是说学好以后才能应用,而是可以学用结合,边学边用。事实证明,学习应用新的方

法并不难。现在不少中外历史学家在用新的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方面,已经迈出了可喜的

一步。譬如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在探讨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时,曾用函数图象绘出了

“中西科学交流期与融合期的分类示意图”。金观涛等同志著了《历史上的科学技术结

构—试论17世纪之后中国科学技术落后于洒方的原因》。这样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结果,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一在研究料技史、政治史、人口史、社会史等方面应用

数学方法效果较好,研究经济史应用数学方法效果尤为明显。

历史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既有质的规定性,又有量的规定性。把数学方法引入巧

史研究,进行定量分析,就能把问题表露得更明确、具体,更能揭充女问题的实质、现在

国外有“数学历史学”、“计量厉史学”。苏联莫斯科大学历史系还专门开设了传历史

研究中的数学方法”。、日本历史学家财认为,数学方法是现代历史学作为科学而走向成

熟方法论上的革新。由此足见国外对历史研究应用数学方法的重视。我们虽然刚刚开始

把数学方法引进历史研究,但如能坚持应用,并注意总结经验,就一定会促进历史科学

的进一步发展。

有的同志用其他一些新方法研究历史,分析错综复杂的历史阿题,也取得了明显的

效果。金观涛、刘青峰同志发表了文章《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

统》①,以后又写成专书《兴盛与危机—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②。他们利

用控制论、系统论等自然科学的方法,提出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在于中国封

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系统。文章的作者采用新的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分析中国封建社

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结构系统之间的交互关系,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新的看

法。这应该说是一种大胆的探索,在方法论上是个进步。作为一种学术探讨,对“超稳

定系统”这个说法,有人提出不同的见解,是自然的,问题可以讨论。但是应该指出,

这种不满足引经据典和过去的传统史学研究方法,而另辟蹊径,采用新的方法,确实是

一种非常有益的尝试。

3.应把新方法和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结合起来。现在有一种看法:新方法被应用

之后,传统的史学方法已经过时,不能适应历史科学发展的要求了。显然这是把二者对

立起来,是对传统的史学方法缺乏具体的分析。我们经常所说的史学方法不外两类:一

类是处理历史资料的方法,象考订、校勘、训话,还有对资料的辑录、整理等;一类是

说明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象阶级分析、历史比较方法等。这两类方法如果称之为传统

的史学方法,则至今并没有过时,仍然是研究历史不可缺少的方法。新的方法不管如何

先进,首先要处理历史资料,或鉴别批评,或纠谬补正。这是历史研究为基础工作,是

第一步工作,从方法上来说是必需的。至于说阶级分析的方法是否已经不适用了?也不

能这样说,不能认为政治上已经批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历史研究中阶级分析的方法

也不能使用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回事。不错,过去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存

在着简单化、公式化的倾向。但这是应用当中的l’ed题,不能说明阶级分析的方法有什么

问题。历史清楚地告诉我们,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成

为社会的普遍现象,各种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无一例外地都和阶

级斗争这一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相联系。因此,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析阶级社会的历史

和历史人物,仍然是行之有效的一种科学方法。当然它不是唯一的方法,因为一个历史

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

史学方法是我们研究历史的工具和手段。从方法,_七来说,很难说那个方法先进,那

个方法落后,只能说那个方法比较更能说明历史问:题的本质,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现

在还不能这样断言,只有自然科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如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等才

是历史研究唯一有效的方法,其余传统的史学方法已经过时,应予抛弃。正确的态度应

该是,新的方法应该采用,传统的方法亦不能否定,应把二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

甲《贵限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1一名期。骨湖南人民出版社工984年出版。

点产这样可以互相补我,.‘互相促进,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4。有两种倾向咚得注意。第一,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方法之后,有人认为历史唯论对历史研究巳变得无能为力,历史研究采用了新的研究只有用新的研究方法取代历史唯物论,才能提高历史科学的水平。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不错,新的科学伎术和方法,对社会科学研究,包括历史学在内,‘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就象马克思主义过去吸取所有人类文化精华一样,社会科学研究同样要应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新成果和新方法。但是,方法仅仅是手段,不能代替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批导。马克思主义,尤其历史唯物论,是历史学的理论基础,也是历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历史学就不能取得象今天这样的成就。理论基础和方法是两个不同的东西,理论是思想武器,方法是辅助手段,二者不能取代。第二,对新的方法漠不关心,吹毛求疵。多数同志对采用新的研究方法,热情支持,态度积极,在研究中进行尝试,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研究的水平。但也有相反的情几况,有的同志虽然不是视新的方法为异端邪说,采取拒之门外,予以排斥的态度,但却是漠不关心,置之不理,有的甚生指手画脚,吹毛求疵。显然,这种态度是消极的,或者说是因循守;日,墨守陈规。不错,在采用新的科学方法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有的运用不当,未能融会贯通,有的仅是借用了一些新的名词概念,方法和要说明的问题还是两层皮,甚至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出现这样的问题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掌握新方法需安有个过程。只要坚持边学边用,就能由不会用到会用,由不熟练到熟练。只要对采用新方法持积极态度,一些问题是不难解决的。

二、把微观分析和宏观综合结合起来

1.历史的构成是多层次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历史的构成是复杂的,是由众

多不同质、不同量屯不同方向、不同梯级层次所组成的。从世界史的范围来看,它的研

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有时间和空间,有纵向和横向。就纵向说,分成上古、中世、近现

代,每代又分成若干层次,就横向说,有洲别、国别、地区和民族史等。就客观性质来

说,又分成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思想史等等。上下几千年,纵横数万

里,内容包罗万象,无比丰富。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千姿百态,丰采有别,或因所

处社会经济形态不同,或虽属同一社会经济形态但在各自的发展阶段上又有区分。譬如

决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是经济,但是,政治、文化、思想等,尤其历史人物,还有其

他诸因素,也起着程度、层次不同的影响和作用。而这些因素又各自独立发展,有自己

的运动和规律。它们之间认横交错,互相渗透。大而言之如此,小而言之,一个历史事

件的始末,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也是由不同层次构成的一个整体。所有这些构成了历

史多层次的具体内容。这些具体内容表现为历史的多样性,而彼此询互相联系,互担影

响,、又是统一的。

2、要从宏观上进行综合研究,认识历史的统一性(同一性)。历史作为一门科学,一首先要进行整体的综含研究,即要从大处着眼,从战略上考虑问题。历史科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发现规律”,即通过对,定历史时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族、宗教、文化艺术等诸方面的综合研究,全面地揭示历史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这就要求对历史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的而不是孤立的,映系的而不是割裂的研究。在这方面,过去我们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不够。譬如作为全球的世界史研究,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多是以本民族、本国为核心和主体。世界史著作多是地区史和国别史的总和,缺乏有机的联系。中国史研究也有类似问题,多侧重于对中国历史发展线索和中国历史的片断进行研究,从横向上和宏观上进行研究显得薄弱。尤其是把中国历史的发展置于世界历史的广阔视野之中,和世界历史进行综合比较、研究就更不够了。

人类历史的发展本来是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因此,无论对世界史还是对中国史的研究,首先应从宏观上着眼,全面进行研究,“研究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这样就能找到历史这个统代的本质和运动规律。

3。从微观分析入手,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历史是统一的,又是具体的,表现为具体

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都独具个性,不重复,不雷同,表现出历史的多样性。如果说宏

观研究是研究历史的联系、本质和规律,微观分析则是综合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它研究

的就是这些独具个性的人和事,即要把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言行和一桩桩历史事件都弄清

楚。如果历史事实不明,人们对它只有一些朦胧的、概括的了解,或者只知道一些被歪

曲的、打折扣的事实,那就一切无从谈起。因为,.没有对具体材料的收集,没有对具体

或局部的了解,是难以分析历史,认识整体的。

进行微观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历史的内在联系,弄清历史事实只是做了研究的第

一步工作。不能到此为止,要深入下去,从历史的多样性求得历史的统一性,即要从对

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上升到抽象,概括出理论,认识历史的本质和规律。这样就把历史

的研究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历史真正变为科学。

4.由微观分析到宏观综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以为,认识始于

感性认识,先由认识个别开始,然后上升到一般。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历史研究的从

微观分析到忿观综合,正是由分析具体、生动、形象、丰富的材料入手,然后进行综合概括,认识其特性、本质和规律。但这个抽象过程还只是走了科学行程中的一半,还未完成历史科学所担负的全部历史使命。历史科学还有一层任务,即要回过头来,再从抽象到具体,亦即

用历史的抽象来观察丰富多样的具体历史,以便“导致具体的再现”。这就是说要回过头来,用一般去认识历史的特殊性。这样由具体到抽象,再回到具体,一个认识过程才算结束。但是,一个正确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要经过多次的反复。历史研究也是如此,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经过多次对历史进行全面的、多层次的考察,逐级、逐个问题的研究,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到个别的反复过程。这样对历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认识就更接近于厉史真实。

三、进行历史的比较研究

1.历史比较研究是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方法。历史比较研究是认识历史多样

性、统一性及其相互联系的重要方法。历史比较研究法不是说把一些相类似的历史事

件、人物和过程进行简单的、随意的类比或对比,而是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指导下,研

究厉史发展的共性和个性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尤其对较大的社会历史问题进行系统、

全面的研究是离不开这种方法的。

75

历史比较研究是研究社会厉史运用较早的一种方法,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早已存在

了,但是并未形成一种科学的方法。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社会

厉史发展的终极原因以及由这个终极原因决定的社荟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后,才使历

史的比较研究纳入真正科学的轨道。历史比较研究作为一种科学方法,是通过对历史的

相同或不同的比较,找出相同相异的原因,作出新的解释,探求其联系、本质、特征和

规律。从而,使人们看到社会历史现象中的无穷无尽的差异性以及普遍的历史规律和终

极原因的统一性(同一性),而那个统一性又必然而且只能表现为无穷无尽的差异性。

探索历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及其辩证关系,正是历史比较研究的目的。

2.进行比较研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第一,要注意事物之间的可比性。进行比较

首先要有可比性,这是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可比性即是将具有相同性质或相同时代的

人和事相比较。即使不同性质的人和事也可以进行比较。比相同,也比相异,从同中找

相异,从异中找相同,找出异同背后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古今异势,

风习异趣。古今中外的历史存在着共同的规律,但其各个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又是各不

相同的。譬如人类产生以后,散居于世界各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中,都是相对独立发

展的,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进程以及政治、文化、思想等都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人类

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存在着规律性。异俗的中外,异势的今昔,都有一个“常则”即规

律性所支配。历史千变万化,异彩缤纷,是历史多样性的表现。历史比较研究就是要从

这些历史的多样性中找出历史的统一性。如果历史只有统一而无多样,或只有多样而无

统一,就失去了可比性。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既相似又相异,既多样又统

一的辩证关系,正是一种可比的关系。第二,要从本质上比较而不是简单形式上的异同

类比。历史现象是复杂多变的。相似相类的现象很多,不能一见相类似的现象就视为历

史的统一性。要区分什么是实质性的类似现象,什么是貌似而神离的现象。这里要求以

历史规律为准则,去科学地阐明相同相异的原因,而不是单纯罗列历史现象。要在普遍

规律指导下,从具体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具有可比性的各种社会结构,或经济、政治、

文化、思想领域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异同比较,以及对那些从具体历史现

象中科学地油象出来的各种类型或模式进行异同比较,从而探求出相异相同的历史现象

的各种各样的具体原囚,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共同的终极原因的联系,进一步加深对社舍

历史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认识。

3.历史.比较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在人类历史的范围内,存在着广泛的可

比的内容,可以在学科内,或跨学科,或多学科间进行比较研究。

第一,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如以中国的奴隶制、封建制和古希腊、罗马的奴隶

制、西欧的封建制进行比较研究,以中国的地主阶级和外国的地主阶级进行比较研究,

以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和外国的农民起义进行比较研究,或以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

发展、文化思想等和外国的同类问题以及不同性不同类的间题进行比较研究,等等。

第二,以中国厉史(主要是汉族史)和少数民族的历史进行比较研究,尤其用少数民

放所提供的活生生的素材和历史遗迹与中国史比较,更能加深对中国历史规律的认识。

第三,学科内部的比较研究。从政治到经济以及文化惫想等,包括具体的人和事都

可以进行广泛的比较研究。

第四,跨学科也可进行比较研究。

总之,历史发展过程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部分,凡是具有可比性的都可进行比较

研究。这一方法的广泛应用,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四、广泛地占有材料,叙述真实的历史过程

1.全面而系统地占有材料,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没有资料就没有历史科学。马

克思早就指出,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分析它的各种发展形式,探寻这些形式的内

在联系,只有这项工作完成之后,现实的运动才能适当地叙述出来。这是马克思研究问

题的方法,同样也是历史研究的方法。

历史研究需要我们在广泛的领域里掌握经过鉴别的第一手资料。所谓广泛即是说,

不仅要掌握汉文文献资料,还要掌握少数民族文献资料;不仅要掌握国内的资料,还要

掌握国外的有关资料,不仅要筹握文字资料,还要掌握实物和人民群众的口碑资料,不

仅要掌握史学范围的资料,还要掌握史学范围以外的其他有关资料。凡是真实反映历史

的具有价值的资料,我们都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整理。

中国历史悠久,资料浩繁,加之记载歧异,聚讼纷纭,以致真假难辨。这就需要对

这些资料做一番认真细致的考订工作,辨明真伪。这样才能使历史研究,建立在可靠的

基础上。

2.对待历史资料有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种倾向是,不愿做艰苦细致的资料工

作,视资料可有可无,以为有理论就可以左右逢源。这是受所谓“以论带史”的影响。

在研究中不是掌握第一手资料,而是采用第二、三手的资料立论,甚至从他人文章中转

引,而又不查对原文,结果一错再错,以讹传讹。这是一种很不严肃的科研态度。另一

种倾向是,只谈史料,不谈历史。津津于一字一句、一人一事的考校,结果是只有史料

而无历史,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我国文献内容的庞杂和流传的悠久来看,考据考证方

法当然是需要的,问题在于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考据而考据。满足于史料的考

订,以为学问之道尽于此矣,那就迷途而不知返了。

3.叙述真实的历史过程。历史必须是真实客观的,不容有任何歪曲,或有任何不

实之辞。提供真实的历史过程,提供可靠的历史知识,这是历史科学的基本要求。正象

列宁所指出的那样,唯物主义者的任务,是正确和准确地描绘真实的历史过程。

历史研究必须记住这样一个早已公认的事实,即历史的主要内容是阶级斗争。马克

思主义认为,过去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但阶级斗争是复杂的,不能简

单地把社会历史一分为二,区分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那样就

把错综复杂的历史归纳为非彼即此的双方对抗。由于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任何时期阶级关系、阶级斗争的原因、内容和形式、结局和影响,是不相同的,都应作具体分析。历史是复杂的,既有一般,又有特殊。因此,历史研究应对社会的各种矛盾,对社会结构的各种变化,乃至对历史发展和停滞等,都要从具体的历史环境和具体的历史事实的,必的明。

总之,历史研究应该实事求是。描绘历史,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好就是好,坏就

坏,好事不能溢美,坏事不熊加罪。这是起码的要求。

上一篇: 基本信息
下一篇: 研究方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