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月面的照片传回地球,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苏联后的第三个探索月球的国家。这一历史性的时刻不仅意味着人类向外太空又前进了一步,同时也是一个象征——其象征着中华民族重新回归世界文明的舞台。
在历史长河中,月球对人类社会而言有着不同的意义。早在春秋时代,勤劳的华夏人就将月亮融入诗歌,以表达对恋人和家人的思恋。紧接着,历朝的诗人不断加工,最终将月亮这一自然事物与乡土情结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中秋赏月”就是一个例子。
而在近代,伴随着地理大发现,月亮又被赋予了一层“科学主义”的色彩。科幻作家们将月亮描述为一片适宜居住的沃土,等待人们去开拓。“去月球”成为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天空与大地不再遥不可及。
这种变化来自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农业时代,农作物的生产与季节息息相关,而月亮的周期变化就成为人们记录时间的标志。因而对月亮的崇拜变得理所当然。
而随着人类力量的增强,对自然的依附逐渐转化为对自然的改造。月亮也从自然神灵跌落为自然造物,成为对土地——农业社会的基础——的崇拜的一部分。原始的祭祀习俗也就演化为对故土的追忆仪式。
同样,工业化之后,人类在自然面前变得傲慢。山峦和海洋再也无法阻碍人类文明的扩张。月球失去了神性,成为了“殖民地”的象征。“去月球”,既蕴含着那个时代的人对科技的幻想,也蕴含着他们对“殖民”的渴望。今天的人们很难理解这样的狂热,但这就是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
对月球的探索开始于美苏,这两个巨人为了争霸而竭尽全力。在这个时期,对月球的探索又有新的含义。对苏联而言,探索月球是检验社会主义道路优越性的标准。对美国而言,探索月球则是检验美国自由精神的标准。
虽然最终,美国人率先登上了月球。然而没人可以忘记,苏联这一庞然大物的巨大能量。即使如今苏联已不复存在,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世界依然影响深远,它不仅展示了社会主义理论先进的一面,也展示了实践社会主义道路的困难,为后人提供了大量的经验。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嫦娥计划也是社会主义革命中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运动跌入低谷时,这个工程重新唤醒了无产阶级的自信,也让西方“历史终结”的神话不攻自破。
当然,嫦娥计划对中国人更直接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中国人可以凭自身的努力,建设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度,而不需要盲从西方的经验。
由此看来,21世纪的零零后是幸运的,他们出生在一个强大的中国,他们不需要被列强欺凌,不需要流下一滴鲜血,就可以追求任何他们想要的幸福,实现他们的梦想。这是无数国人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作为社会主义的新一代青年,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爱这个伟大的祖国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