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日本人、韩国人,起源都是中国人吗?

日本人、韩国人,起源都是中国人吗?

日本人、韩国人,起源都是中国人吗?关于韩国人,朝鲜民族起源可以参考2020年3月的这篇论文 (用古代和现代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朝鲜民族的起源和组成)翻译一下第一段:朝鲜民族被认为是一个混合的民族,北方和南方的亚群。

关于韩国人,朝鲜民族起源可以参考2020年3月的这篇论文 (用古代和现代的基因组序列分析朝鲜民族的起源和组成)

翻译一下第一段:朝鲜民族被认为是一个混合的民族,北方和南方的亚群。然而,这两种基因的确切起源尚不清楚。此外,过去的混合被认为发生在朝鲜半岛,但没有基因组规模分析探索起源,成分,混合,或过去的迁移韩国人。在这里,88个韩国人的基因组与91个其他现代人口相比,显示出东西伯利亚和东南亚的两种主要遗传成分。另外,对更新世狩猎采集者和铁器时代农民的115个古基因组进行的古基因组分析显示,直到新石器时代,整个东亚田园洞人(40KA)和东西伯利亚鬼门洞(8 ka)的祖先逐渐混杂在一起。后来,韩国人目前的基因基础可能是通过与古代中国南方与铁器时代柬埔寨人的快速混合而建立起来的。我们推测,这种掺合趋势最初主要发生在朝鲜半岛以外,然后在朝鲜半岛内持续蔓延和本土化,与东亚地区掺合的总体趋势相对应。超过70%的现存韩国人的遗传多样性被解释为来自于这种最近的人口扩张和来自南部的混合。

翻译的比较晦涩,其实重点就是基因角度的朝鲜半岛的族群是形成再朝鲜半岛以外,虽然是东亚南北人群的混合,但是主要是来自亚洲南部。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论文中的这张图很清晰的说明,在3000年前左右,东亚的某个族群分为HAN和日韩族群的祖先,之后2000年前日韩族群在一分为KOREA,JAPAN。所以相对其他南方和东北亚的少数民族,中日韩都是很接近的,聚在一起的。

常染色体方面,简单的说,现代中日韩的常染区别,就是褐色的绳纹成分的比例多少不同。假设古绳纹人是100%褐色,现代日本人大概占了15%到20%,韩国人有一点褐色,中国人完全没有褐色的绳纹成分。高丽女子为什么那么漂亮,我暂时也没有找到太好的答案。不知道是那些常染SNP起作用。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古人常染,比起现代中国北方人,其实更接近现代韩国人,现代日本人。今年几篇论文的常染分析也支持这个观点。并不是说中国北方人群父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也不是说日韩人群是古代中国人的直系后裔,原因应该是现代北方人常染加入了不少南方成分和少量的东北亚成分,整体比古人变南了,而日韩族群相对封闭一些,混合外来族群的常染比较少,相对来说几千年内常染变化比较小。

朝鲜人,韩国人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3450~2350年之前)和中国北方人群关系密切。其实很好理解,在2000年之前,中国北方族群和朝鲜半岛族群交流很多,交流也是双向的,但是总体来说是,中国侧向半岛侧移动。

下面是Y染色体和线粒体的统计信息,虽然分的有点粗。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mtDNA线粒体上看,D占了34%,中国北方也应该是D最多,D在整个东亚北部都是占有优势的,虽然没有细化,但是韩国人的母系D中,应该是主要以D4为主。2019年的论文韩国加德岛獐项遗址的6300年前古人的线粒体,有两个样本有结果,都是女性,一个样本是D4b1,一个是D4a*,D4b1约占现在韩国人的6.36%,D4a*约占7.7%,在青铜时期在附近的遗址21个古样本中有11个属于D4,其中两个是D4b.大概可以说明线粒体D4在朝鲜半岛从新石器初期一直延续到现在。

韩国加德岛獐项遗址6000年前的古人两个样本,常染色体最接近日本人,而不是最接近现代韩国人,而且两个样本本身也有一定的差距,我看韩文资料的介绍,韩国加德岛獐项遗址的族群和山东江苏的一带的族群有关联,暗示这些人应该是来源中国大陆。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再说说日本,一般认为线粒体D,D4登陆日本是在弥生时代以后,绳文人的线粒体应该多是M7a,N9b这些,但是距今7900-7700年前绳文时代长野县汤仓洞遗址的一个样本测出来了D4b2。当然了这肯定是从朝鲜半岛或者中国一侧向日本扩散过来的,也说明了即使在7000多年前,也有外来人群进入日本列岛。

Y染色体,北朝鲜的Y染色体的情况有,但是样本数太少,一般都用韩国的数据来说明朝鲜半岛的情况,当然了,简单说北朝鲜O2的比例高一些,越往南,O1b2的比例多一些,朝鲜半岛父系O类型(O1 +O2 )占了71%(这里的O1应该主要都是O1b2),中国的话,O大概是78%,日本的话,O大概54%左右,也就是说中日韩这几个国家都是以父系O为主的国家,中国比例最高,朝鲜半岛其次,日本最低。

论文中的Y染色体的比例是 O1b2-P49 占29%,O2占了42%,C占了18%。

朝鲜半岛的父系C占了18%,这其中大部分都是C2南支,中国C的比例大概10%多一点,日本的话大概C大概11%,其中C1a1和C2一半一半的样子。韩国应该是世界上C2南支比例最高的国家了。

韩国的父系C,C2北支大概1%的样子,韩国和日本的C2北支虽然少,但是有很多稀少支系,属于C2北支三大支系以外的北支根部小支系,因为很少有高通数据,暂时也没有细化。

C2南支,韩国的C2大部分都是CTS2657,差不多是F845的2倍。而日本5%的C2南支几乎都是F845,这说明传统意义上讲的弥生人,渡来人群应该没有多少CTS2657,很有可能CTS2657并不是朝鲜半岛的土著或者底层,相对于F845,或者O-47Z这些类型,CTS2657可能是晚一些进入朝鲜半岛的,而弥生人群渡海的一个因素,也许是以CTS2657为主体的人群进入了朝鲜半岛。以前有很多旧资料说日本特有的,固有父系类型的C2a,C-M93,现在已经划到F845的下游去了,而且日本这种F845的下游类型,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也有,不是什么日本特有的类型。

下面是韩国网友yayul整理的C2树形,特别加入了韩国的一些高通样本。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C1a1-M8,瓶颈期长达4万多年的单倍群,也是最稀少的东亚单倍群,中日韩的情况一起说吧。日本最多平均5%,北朝鲜1.6%,韩国0.5%上下,中国东部,东北大概0.01%。根据YFULL计算,所有M8共祖4700年,当然了朝鲜半岛的早期支系M8*因为没有高通数据,没有参与计算年龄。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日本平均5%,最多的地方是四国地区,德岛县最高达到10%,东京7%,冲绳6.8%,大概的趋势就是中间多,两边少,越往日本东部北部越少,北海道地区最低。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日本的C1a1虽然数量多,但是集中在几个下游支系,暂时没有发现上游支系,中国和朝鲜半岛虽然数量少,但是都出现了上游支系,而且上游下游都有,类型比较丰富。

O,N,Q,C2南支这些东亚父系类型,在朝鲜半岛几乎没有什么上游根部支系,只有C1a1-M8这个父系单倍群的最上游的根部支系出现在朝鲜半岛,如果考虑这个父系是较早进入东亚的话,朝鲜半岛可能是这个父系类型的避难所,在这里熬过冰期。韩国KRGDB1722人数据中,C1a1-M8样本8人,其中早期支系M8*3人。中国23魔方检测结果中国的C1a1样本7人,早期支系2人。(不包含中国朝鲜族样本,中国朝鲜族STR中也发现过C1a1)分布也有很有特点,特别符合日本 齐藤成也 老师提出的进入日本族群三阶段理论的第二个阶段。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第二阶段 约4400年前到3000年前 第二波进入日本的族群--海之民

C1a1按照以前日本方面是说法,是绳文人单倍群,C1a1族群是否是绳文人,严格意义上不是,但是也可以书说,因为绳文时代太长,弥生时代太短。就算3000年内进入日本列岛(弥生时代(公元前300-公元250年))也可以认为是绳文人。一般来想日本的绳文人的父系是D1b应该没有问题,但是C1a1瓶颈期太长,树形和D1b相差太大,而且现代人C1a1比例高的地区都是弥生成分多的地方,而且阿伊努人中至今没有发现C1a1,无论怎么看都是C1a1人群和D1b混合较晚,而且混合的十分不均匀。

C1a1-M8更详细的信息在下面链接文章里。

简单说说日韩的O-47Z吧。

O-47Z 韩国大概8.5%,日本大概24%,算是渡来人群的核心单倍群了。考虑到加上47Z的兄弟支系整个O1b2差不多占了整个日本现代人群的32%,特别有意思的,O1b2的最高比例的位置居然出现在南冲绳,达到了65%,也就是说,冲绳半岛应该是以O1b2为住的渡来人群扩散的最南端了,而且已经覆盖了当地的底层人群。

之前普遍的看法是,47Z是朝鲜半岛的族群向日本扩散,在日本几乎父系47Z等同于朝鲜人,我最近根据23魔方检测结果和YFULL的计算,提出以47Z为主的人群,应该是从中国经过朝鲜半岛向日本列岛扩散,而且扩散时间应该在2100年以内,47Z是在比较晚近的时间进入日本列岛,这个父系长期活动的区域应该在中国境内。

理由是根据YFULL计算,47Z的两个下游支系,Y178266和CTS203,分别有中国样本和日本样本共祖2100年,我查了其中一个支系CTS203,在中国的人数不算少,分布也广,基本上排除了从日本向中国测扩散的可能性。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在看整个O-47Z,在中国东北也不算少,差不多在1%左右,如果按比例把整个中国的47Z算一下,人数比一定比朝鲜半岛的少,而且的确呈现了从中国东北经过朝鲜半岛向日本列岛扩散的迹象。当然了并不能排除由朝鲜半岛向中国和日本扩散的可能性,47Z包括L682等兄弟支系和上游P49,整个中日韩都混在一起,也需要在进一步的细化和古样本的支持。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O1b2-P49的主要两个支系,L682和47z,这是现在广泛分布在中国北部,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的父系单倍群,不能说O1b2是日韩单倍群或者半岛特有的单倍群,中国的比例并不低,人数按比例算也是几百万人,中国这边才是源头,扩散的方向也是从中国侧向半岛侧,日本列岛扩散。

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

日本的绳文人父系暂时可以确定的是D1a2a-M55,也就是常说的D1b,isogg2019之前的版本都是D1b,是现代日本人父系的主体,差不多占了40%,东亚是父系社会,如果按父系分的话,韩国人可以和中国同源,也可以说是同源异流,但是日本人和中国人,韩国人最大的区别就是父系D,中国人几乎没有D1b,韩国人有一些,比例较低。这里说一下,日本人和中国人,韩国人常染色体接近,但是父系差距较大。常染色体日本人绳文成分比例不到15%,但是父系的绳文成分D1a2a占了40%,背后揭示的意义耐人寻味。

最近有一种说法很有道理,我个人也是赞同,就是说把所谓的D1b分一下,并不是所有的日本D都是绳文,现在日本人D的主体是D1a2a1,而日本列岛的古样本都是D1a2a2,也就是说,D中的一部分,也就是主体的D1a2a1是渡来人,而D1a2a2才是绳文类型。就是说,D1a2a1登陆朝鲜半岛南部以后,混合其他族群比如O1b2-P49,体质形态已经从最早的绳文体质变成了弥生人体质,之后再和其他单倍群一起渡海,作为渡来人,也就是所谓的弥生人的一部分,进入日本列岛。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两万前,日本列岛是和朝鲜半岛,中国大陆连在一起的,包括看D1b的瓶颈期,也是日本列岛和大陆分开后,再开枝散叶的。而且日本D进入日本的方式应该是步行,经过路桥进入,而不是日本有些人认为的乘船迁移到。

古代南俄-北高加索的koban文化中 Zayukovo-3这个D1a2a1这个古样本,样本编号是Sample8,我对了一下论文附件中的数据,SNP最后的分型是D-P99,根据Yfull上的样本分析,欧洲现代人中也还有这个支系。这个古样本不是日本的D1b。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日本研究中国历史_日本研究中国史的学者_历史日本研究中国的书籍

马来西亚上Gua Cha洞窟(Hòabìnhian)层4415~4160年前的古样本Ma911 的父系是D1-M174。D1现代人的早期支系发现在菲律宾,D1b走南线的可能性远远大于走北线的可能性。

说的有点乱,本来想简单写写,结果越写越长。日本的情况特别是父系D写不完了,以后再说。

回到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这个问题上,国家和民族其实都是很晚才形成的,一个父系的单倍群可以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能说日本人,韩国人都是起源于中国人。假设某些族群短暂的在汉四郡的管辖范围之内,他们有多少对中国,中国人的认同感,这都不好说。

上一篇: 口述史的田野作业和文献
下一篇: 《淮安智库》:把“淮商”写进淮安“书剑名人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