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转载丨“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四讲

转载丨“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四讲

转载丨“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四讲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浙大文学院”。

语言学前沿与汉语史研究讲坛第四讲

试谈删略引发的语法化

汉语助动词的历史演变研究_汉语演变的总趋势是_汉语变化历史

主讲

吴福祥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

对谈

洪波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陶寰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盛益民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主持

史文磊 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时间

1月21日(周五)19:00–21:00

腾讯会议

802 237 561 会议密码:583074

点击链接入会,或添加至会议列表:

专家简介

吴福祥,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语言大学历史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曾先后兼任广西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校特聘教授,闽南师范大学讲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校兼职教授;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JCL)、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Asian languages and linguistics、《民族语文》、《古汉语研究》等杂志编委,《中国语文通讯》(香港)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语言文字学科编委及历史语言学分支主编;中国语言学会历史语言学分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语言学科委员等。

吴福祥的研究兴趣是历史语言学、语法化、语言类型学、接触语言学和形态句法学。目前的研究领域是汉语历史语法、汉语历史语义、语法化、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语法演变等。出版《敦煌变文语法研究》、《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吴福祥卷》等专著和论文集20余种,发表《汉语伴随介词语法化的类型学研究》等论文150篇。

讲座摘要

以往的研究在讨论删略(ellipsis)与语言演变关系时主要关注删略(或脱落)引发的词汇-语义演变、句法演变和语音演变。本文首次从语法化角度探讨删略引发的语言演变,将删略导致的新的语法成分的产生这一现象谓之“删略引发的语法化”(ellipsis-induced grammaticalization)。这类语法化现象最主要的特点是不涉及任何语用-语义过程,是一种典型的形式语法化(formal grammaticalization)。因为这种形式语法化本质上是一种“定名学演变”(onomasiological change),所以很难用现有的基于“符意学演变”(semasiological change)的语法化理论框架来描述和解释。可见,对这类语法化现象的性质及特点进行深入探讨无疑会加深我们对语法化演变甚至一般的语言演变的理解。

本文的考察显示,删略引发的语法化现象广泛见于汉语方言和历史文献,删略导致的新的语法成分,涉及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助动词、副词、介词、连词、体助词以及人称代词复数标记等多种功能语类。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类研究却罕见于一般语言学文献。是因为这类演变现象在其他语言里具有不同的分析,还是因为这类演变根本就罕见于其他类型的语言,这个问题我们目前尚不清楚。假若属于后者,那么这种删略引发的语法化或许是汉语这种分析性语言的一种类型特征,那么对这个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就具有了重要的语言类型学的意义和价值。

上一篇: 海商法的历史沿革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 中国式现代化的百年探索和实践经验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