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李阳,王春林.试析中国近代义利思想[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07):57-59.
[5]邹佳良.家族史、地方志与革命书写——历史深处的“自流井”[J].当代文坛,2021(04):91-97.
[6]陈文希.以人观世——评罗志田《风雨鸡鸣:变动时代的读书人》[J].今古文创,2021(25):48-49.
[7]陈波,佘佳鑫.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观论纲[J].理论与评论,2021(03):48-59.
[8]尹鸿,杨慧.历史与美学的统一: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法论探索——以《觉醒年代》为例[J].中国电视,2021(06):6-12.
[9]郭学铭,姜秀玉.宗藩体系视角下的琉球问题——以清廷的“球案”“存球祀”原则为中心[J].西部学刊,2021(11):87-89.
[10]柳德军.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对陇东县域的争夺与谈判[J].日本侵华南京大屠杀研究,2021(02):15-33+139-140.
[11]颜景虎,陈文殿.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传统文化嬗变论析[J].济宁学院学报,2021,42(03):1-5.
[12]黎明奇.从《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看汉朝皇权所受制约[J].今古文创,2021(23):63-64.
[13]姜方炳.从革命到改革:政治话语流变中的“乡贤之治”及其行动伦理——基于“有效性-合法性”分析框架的阐释[J].浙江社会科学,2021(06):88-94+159.
[14]刘超.现代科技的“中国化”与作为民族主义文化符号的“译意风”[J].文艺研究,2021(06):112-122.
[15]张国义,郭斌.“四史”学习中的历史虚无主义批判[J].思想理论教育,2021(06):38-43.
[16]丁元竹.中国共产党增进民生福祉思想的发展——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社会政策探索[J].开放导报,2021(03):7-17.
[17]钱芳.沟通与协调:一战期间华工译员述论[J].江汉论坛,2021(06):116-122.
[18]杨帆.五四时期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对外表达——以《纽约时报》华人读者来信为中心[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1(02):71-78.
[19]郑会欣.从议价、平价到限价——试论战时国民政府管制物价的措施及其成效[J].史林,2021(03):74-92+220.
[20]王丁.大清的朋友圈 李鳳苞記録的諸國駐德公使名單[J].中国文化,2021(01):284-300.
[21]黄克武.一個流產的結盟:胡適與研究系(1919—1922)[J].中国文化,2021(01):301-324.
[22]郁琪.从报刊广告看近代抵制洋货运动[J].西部学刊,2021(10):128-13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