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1

读完这本书,我大概了解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

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

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如

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终胜利的辉

煌历史。

1840年,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

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从此,中国开始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也以鸦-片战争为标志进入近代史,这是中

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争的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

人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的探索史。

这是一部灾难深重的屈辱史。

中国近代史是灾难深重的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的历史,中国人民饱尝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国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国主义国家争相侵略我

们,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几百个,中国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战争中一次又

一次被打败。这些条约给中国人带来了野蛮和屈辱。

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大批的不平等条约,把中国推向灾难屈辱的深渊,造成

了近代中国的贫穷和落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严重的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

领土完整,因此我们要牢记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铭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用我们的勤勉与奋斗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未来!

这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在西方列强野蛮侵略中国的同时,伟大的中华民族和不屈的华夏子孙,进行

了一系列的抗争,有来自社会底层,也有来自清政府内部,有的是有组织的,有

的是群众自发的。

历史已经证明也永远昭示,中华民族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勇于探索和

进取的人民,中国必将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勿忘过去,面向未来!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国永屹

立在世界强国之林!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2

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一书。读完之后颇有所得。

这部书把中国近代史界定为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中国能否近代化以及如何近

代化,于是就成为本书论述的主线。

近代化对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它在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中

却又是一个缓慢和曲折的历程。蒋廷黻不可能找出为何如此缓慢和曲折的社会根

源,但他却看到了我们民族的惰性。他说:不好的东西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

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这个话颇有分

量。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在不好的东西战争震撼的当初迅速走上维新抑或革命之路

呢?

本书以恭亲王奕訢及曾国藩、李鸿章等人领导的自强运动即洋务运动为第一

个近代化方案,以康有为等人领导的变法运动即百日维新为第二个近代方案,以

义和团运动或曰拳匪运动为第三个公式化方案然而这些方案最后都挫败了。于是

本书提出自己的观点: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

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我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

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全盘西化口号为胡适在一九二九年提出,意即对西方

文化都不预设任何的人为限制。或许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值得推崇的,然而

在那个年代我们确实应为他们的勇气所折服!

此外:本书所开创的学术传统,曾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流框架。只是在范

文澜、胡绳等人的近代史研究开展之后,这个框架才被完全以意识形态要求必定

中国近代史的所谓新的学术传统所取代。这本书不仅奠定了蒋氏在近代史研究领

域的学术地位,而且折射出他那一段受西潮冲击的学人对中国文化以及中国之前

途命运的独特理解。

大师之作,言简意赅,薄薄的小册子将中国近代史讲述的清晰明了。由于我

在上高中时所受到的中国近代史教育,有太多的政治倾向,所以看到蒋先生的大

作,真的是从眼睛到心灵都清澈无比。他不仅是从客观的角度的讲历史,更重要

的是从尊重的角度讲历史。对历史的尊重,就是对人民的尊重。

我认为这本书不仅仅可以作为高中生、大学生的教材,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

该读。作为教材似的史书,它将这段历史的前因后果很轻松地进行了梳理,这样

根本就不可能再混淆再硬背这个那个条约,赔多少款,割多少地是怎么回事了。

作为每一个中国人,更应该了解这段真实原历史,太平天国的真相、为什么开放

通商口岸、北洋海军的失败等等,近代化过程中这些耻辱是怎么产生的?实际上,

很多伤痛或许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带给自己的。

历史值得我们深思!不知过去,无以图将来。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3

终于把蒋廷黻(是这仨字吧)的《中国近代史》看完了,对于满清帝国和中

国人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看来历史课本害人不浅那,提醒大家如果没有充分的

历史知识储备量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千万不要轻信网络上或某些书籍上的历史和

历史分析,以防被人利用自己,适当时与家长交流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我们误入歧

途。至于历史课本么,就当是历史知识的扩充,但不能完全相信其中宣扬的所有

精神,否则就被成功的洗脑了……

历史课本上告诉我们,林则徐是民族英雄,邓世昌丁汝昌是民族英雄,琦善

是“汉奸”。但当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历史人物时,会发现“好人”的局限性和“坏

人”的闪光点。

林公在我们的记忆中,永远是那个被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贤者”——

他秉公无私,疾恶如仇,是近代站起反抗外来殖民者的第一人……但当我们用观

察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的视角打量这位英雄时,就会发现他的局限性。不错的,林

公是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的集大成者,但传统毕竟是传统,不适于当时正在飞速

进步的世界。他以为中英可以一战,并自信满满以为可以战胜英军;他还以为禁

烟只要把外人的烟都烧了,把外人都赶出中国就可以达到目的了;他更以为封建

制度能“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但历史证明他是错的。皇帝把他贬到边疆不让他

与英人正面交锋其实是他的大幸,这保全了他在历史中“英雄”的地位,也使他

避免了清议的指摘。不过却使统治阶级士大夫误以为英中战争的失败是没有启用

林则徐的缘故,也让近代中国错失了最宝贵的二十年发展时间。试想如果中国在

遭遇通商战争失败后就开始革新、开始觉醒,现在的世界格局又会是一个什么情

况。

当然,林则徐只是一个例子,满清的灭亡也有它的必然性。仔细研究便可发

现那时的满清是多么的可悲,那时的中国社会是多么可悲。

读史最重要的还是帮助我们培养思维,让我们发现历史的规律,让我们在日

常生活中能够更好地看待事物。

我一定要继续读下去,读更多的史书,人文读本,可能我看不懂里面所有的

东西,但古人不是说了么,“开卷有益啊少年”!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4

在我原有的印象里,林则徐是一个民族英雄。小学时便有《虎门销烟》一课

文,讲的是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禁烟,于一八三九年在虎门海滩销

毁收缴的英国鸦片。“他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

权和民族利益”而万古流芳,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而我也大抵是仰慕他的。而

阅读完了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后,我对历史原有的印象与观念受到了根本性

的颠覆,对林则徐的看法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以蒋廷黻的眼光来看,林则徐是一

个典型的晚清士大夫形象。他空谈而高调,只知抵御夷族的方法是“民心可用”,

却提不出具体的、确切的措施;他自私自保,在广东目睹了西洋的利枪利炮,深

知一味“剿夷”中国将没有出路,却不敢违背当时清议而牺牲自己名誉,不敢提

出改革的主张。在蒋廷黻眼里,林则徐是矛盾而悲剧的。

“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

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国家日趋衰弱,清朝的士大

夫们却还在梦中继续沉睡。

《南京条约》签订后,仇外心理日益加剧。地方官吏因为条约的缘故私人利

益受到打击;外国人进入广州城使广州人感觉尊严受损;五口通商使得上海日盛

一日,广州富商受其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剿夷派又抬头了。徐广缙晋升两广总

督,他写信问林则徐驱夷之法,而林则徐说“民心可用”。

“民心可用”,这是中国历史上被说滥的四个字。林则徐身上有着士大夫的

空谈高调,他只知民心可用,却不知道民心如何用,况且民心固不可失,但拯救

中国却更需内政外交的双重努力。他所寄予重望的民心在英法联军侵华之时毫无

抵抗。英法打进广州城,人民反而帮助他们把藩台衙门的库银抬上英船。

林则徐是如此矛盾而悲剧的一个人。他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士大夫阶层,正气

凛然,清廉正直。而他又如其他士大夫一样,被清议制约,重个人名誉过于重国

家前途。他看清了中国的未来,却不敢牺牲自己,唤起其他人一同改革。他是开

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而他之后,中国的近代化之路还很漫长。

中国的近代史,实则是古老中国遍体鳞伤的近代化历程,多方面多角度的注

重这种变化的过程,才是正确认识历史大势的关键。蒋先生的这本《中国近代史》

正是帮助我们了解近代历史变化流转的绝佳著作。

历史不是数字也不是年代人物,而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是所有人共同作用的

结果,包罗所有的必然和偶然,这种奇妙的规律,才是历史的魅力之所在。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5

终于读完了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这套灰不溜秋的书,分上下册。当然,

我看的是后浪出版社的。

作者写下了1600-间,中国从泱泱大国沦为半殖民地,走向灭国的边缘,而

今,又回到泛泛之辈,里的重大事件。全书1083页,以一个外国人的视野来看

中国发生的一切。作者睿智,客观,逻辑的思维,笑看过去,俨然一本通鉴。

舞台上,依然还是只有几个人,围绕着权力中心,着你死我活的较量,重复

着“王始帝国”的故事。

常拿凹面镜看自己,显得自己巨牛无比。拿凸面镜看别人,大象在眼里也成

了蚂蚁。我只想找面平面镜,还原真实的自我。

一部中国近代史,一部近代中国人们的苦难血泪史。书的内容国人都清楚。

西方人逻辑的思维用在分析中国的事有些不妥,你站在一个边境线外,通过一些

材料,作逻辑推导,得出结论。然而,我们是酱缸文化,对逻辑免疫。

在神气的国度里,发生神气的事。神气,神气,再神气!(最近流行咆哮体)

这才是行文之道。

寒假里,我读了《中国近代史》,作者是蒋廷黻,读的比较吃力。主要讲的

是:在19世纪以前,中西没有邦交,此中有两个缘故。1。中西相隔很远2。中

国觉得外国人是蛮夷之邦。但外国人认为,中国是很好的国家,竭力与中国订立

邦交,可中国人仍觉得他们是应该向我们跪下的小人,英国人就这样在一开始就

和中国关系变差了。而且,当时在中国的外商发现鸦片是利润较多的货物,在中

国销售鸦片,但遭到许多中国人反对,更加恶化了中英关系,最后和英国打了起

来,失败后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战败之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再轻视

西方了。有些人要引进西方科学技术,一些人就批评说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不可

以轻而易举的灭亡。洪秀全领导一些人组成的起义军很快攻下了许多城市,可是

到后来,起义军变得骄傲自大,他们的领袖洪秀全天天打牌喝酒,最后失败了。

不过好几场对外战斗的失败,令更多的中国人知道中国科技水平早已十分落

后,很多人向外国人购买先进的武器,学习科学技术,受到推荐的李鸿章提出了

许多维新方案,他希望中国步步向前进,但他做的不彻底,许多人不听他的话,

很多建的厂都在和法国打仗时被毁了。

这时李鸿章觉得日本是中国的劲敌,有朝一日会攻打中国,于是在高丽进攻

日本,但由于战略错误,中国败给了日本。和日本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用各种

外交办法想得到其他国家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可是俄,法,德三国却在后来自

愿援助我国,想从中获取一些代价。俄国借给我们很多钱,声称要和中国为友,

帮助中国修铁路,实际上要占领中国北方。最后,中国许多地方被瓜分了。孙中

山这时在国内外来回奔波,提倡复兴方案,最后推翻了满清,当上了大总统,赶

跑了不友好的外国人。

我读了这本书之后觉得应该人人平等,就像生活中一样,我们不能歧视有困

难的那些人,而且做人要大气,不能为一点点小事而闹得越来越大,应该大事化

小小事化无。

2023年《中国近代史》读后感6

大概对于每个中国人,近代史就是个无法结痂的`伤口,时常被扯动,痛到

刻骨铭心。那样动乱的年代,现今提及仍心有余悸。无法回避,因为过去、现在、

将来是无法割裂的存在。

“每当行走在这片土地上,即使水泥柱与钢化玻璃遮盖住了伤疤,鲜花与树

木昭示了眼前的和平,但,细心一点,你总能从砖瓦中触摸到它的颤抖,在书页

中听见它痛苦的呻吟,在光影中感受到那个逝去时代的愤怒,累积经年,仍不消

退。”

其实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每个王朝的坍塌总是伴随着新生的阵痛,而这

痛楚将伴随着另一时代的成长逐渐消弱——直到鼎盛后的又一次衰退。新旧更

替,推陈出新。相似的经历在漫长的中国史上绝不少见,唯一的区别就是史实的

详尽与否和记忆的远近关联。可就如人类情感由多巴胺控制是个令人不快的现

实,这种时代的伤疤是很难与主观意识分开,从而进行赤裸裸的剖析的。

记得司马光曾经说过: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然而,对历史的不客

观的解读却对我们正确看待当下的问题毫无助力,只会使得我们患得患失,一边

对着“历史课本上的罪人”横加指责,一边脑袋空空地高喊着自己都不甚明了的

冠冕堂皇的口号,一边却觉得自己其实并无确凿根据、内心毫无底气,进而对整

个时代的认知产生怀疑,愈发陷入不明所以的深渊中来。

我们不能总是被主观思想蒙蔽双眼,如若放任下去,既是自欺欺人、逃避现

实,又无法以一种正确的方式看待当下。试问,一个沉溺在虚幻的过去中的人,

又能怎样对现实提出正面的、有建设性的提议呢?

是的,从1840年第一次鸦x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这近一个世纪

的岁月里,炮火响彻了神州大地,血色染红的土壤下白骨累累。这个一百年,其

中辛酸苦楚自然不堪言说。

西方世界用火炮强行打开了清王朝紧闭的大门,东边的邻居也对广袤的土地

虎视眈眈、图谋不轨。两个世界的碰撞所带来的巨大反响震醒了中国人浑浑噩噩

的脑袋。自强新政、戊戌变法,五四运动……风雨飘摇,国人上下求索,希冀走

上不被外敌侵略的正途。他们曾经愚昧无知,曾经热血冲动,也许并不都是飘渺

无形的“大义”驱使着他们作出抉择,但他们殊途同归,为苦难的中国开辟了一

条崭新的道路。

黑格尔说过:“凡存在的皆合理”,我们乐于接受历史光鲜亮丽的一面,又

要勇于承认:对于屈辱的历史,我们这个受害者也需要反思自己。然而尘埃落定,

时间的车轮依旧不停地向前飞驰,留下车辙待人追忆。

让我们正视这段历史。每个伤疤都是这片土地经受过磨练的勋章。曾经跌入

深渊,但是我们又从绝望的谷底腾跃而上。

这样的历史,才比战功赫赫、凯旋一片的盛世更让人心生敬仰。

正视这样的历史,也正视了我们拥有的当下。

上一篇: 光遇联动九色鹿 数字IP促进传统文化全球传播
下一篇: 中国近代史三条主线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