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精华推荐┃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十个创新点

精华推荐┃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十个创新点

精华推荐┃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的十个创新点小课题研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课题研究由于具有问题小、要求低、周期短、见效快、方法活等特点

小课题研究是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是中小学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课题研究由于具有问题小、要求低、周期短、见效快、方法活等特点,是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的一种贴近实践、贴近学校、贴近工作的草根式研究。然而,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时,也容易出现选题大而空、找不到合适的创新点、研究内容重复、创新不足等问题。创新是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核心价值所在,虽然小课题研究不要求像国家级、省级大课题一样具有非常强的理论与实践创新,不要求构建和发展新的理论体系,但也必须要在研究中体现出一定的创新之处,否则将失去小课题研究的基本价值。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小课题研究应遵循小探索大天地、小研究大世界、小抓手大追求的基本原则,其创新也必须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实处着力。中小学教师在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中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找到小而准的创新点。

一、 课堂教学的新改进

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小课题研究大多源自于课堂教学,也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那么,从课堂教学入手,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些具体的细节,然后对这些具体的细节进行分析和研究,看看是否存在问题,是否可以对其进行新的改进以解决存在的问题等等,是小课题研究创新的最佳创新点。通过对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几年的申报的课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有效教学是近几年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热点,其中2013年海南省申报的中小学课题中有三分之一是有效教学研究,从选题来看,具有创新价值的不多,大部分教师都没有找到有效教学研究的创新点,都是简单的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或者某某学科有效教学策略研究,选题大而空,重复的较多,没有对有效教学中某些具体的环节和细节进行新的探索和新的改进。但也有少数教师的课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初中语文课堂知识拓展迁移的有效策略研究》就是以“如何采取有效策略来改进有效教学中知识拓展迁移环节”为创新点,即对课堂有效教学的某个小环节进行新的探索和改进,这样与泛泛而谈有效教学相比,这个小课题就具有了一定的创新性,也找到了小课题研究小而精准的创新点。再比如小课题《小学语文当堂达标练习的有效实践研究》,同样是选取有效教学中当堂达标练习这个具体的环节作为创新点,探索如何对达标练习进行新的改进,让练习更有效。因此,中小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一点点的改进都是小课题研究的创新点。

二、 教育实践的新发现

要创新就必须要有一双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眼睛。教育实践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活动,中小学教师每天都在传授新知识,面临新情境,遇到新问题,当然也会有很多新发现。在确定小课题研究选题时,这些教育实践中的新发现就是小课题研究的创新点。那么,中小学教师如何去发现?新发现的前提是用心观察,多观察。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用心去观察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现象,并要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与分析。平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要多观察,观察多了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一旦有新的发现就必须及时记下来,并对新发现进一步观察、思考和研究。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生认读生字时,发现学生有些字音总是读不准,细心观察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在单独认读时发音不准,但在歌曲、童谣中却能够准确发音,这说明歌曲和童谣是能够帮助学生准确发音的。针对这个新发现,以此为创新点,最后确定了小课题《运用歌曲童谣提高学生生字发音准确性的实践研究》,对如何运用歌曲和童谣来提高学生生字发音准确率进行系统研究与实践,这个小课题就具有很好的创新性。还有教师发现,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学时能够适当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特别高,学生的注意力也容易集中,那么,什么时候该用肢体语言?用什么样的肢体语言?怎么样去恰当运用肢体语言?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以此为创新点,很快就确定了小课题《肢体语言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这个课题研究不但具有创新性,而且具有很高实践价值。

三、 解决问题的新策略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常面临着共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有很多人进行了研究,也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通常来说,如果以这些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很难有创新,容易做无意义的重复研究,但这也正好是小课题研究的又一个创新点。比如每一个班主任都会面临学困生转化的问题,有关学困生转化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了,相关文献也很容易查找,如果再研究学困生转化问题似乎很难找到创新点。但通过对已有研究和查找到的文献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研究者所提出来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无非就是用爱感化,用情打动,用心关注等等,这些策略是大家常用的,那么解决学困生问题除了这些策略之外,还有没有别的更好的更有效的策略呢?如果能够找到学困生转化的新策略,那么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点。有一位教师就从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得到了启发,通过将学困生组成教学助理小组,协助教师完成一些日常教学活动,通过这一新策略的运用,学困生转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对这一解决问题新策略运用的研究就是一个不错的小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类似于解决这类常规问题的新策略还有很多,关键是我们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新策略都是具有一定创新意义和值得研究的课题。

四、 文献资料的新启发

要创新必先知旧,小课题研究也是如此。中小学教师在开展课题研究之所以很难创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了解与把握,即没有查找和梳理文献资料,特别是最新的文献资料。从历年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书来看,文献综述或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一块的内容被大部分教师忽略,有些写成了课题选题背景,有的写成了著作的内容简介,有的写成了相关教育理论介绍,更多的申报书中根本没有文献综述或国内外研究现状这部分内容。显然,这样的课题研究是很难有创新点的。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任何课题研究应该建立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才能够知道创新的方向在哪里,同时,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也是发现新信息、产生新观点、形成新思路、得到新启发的重要过程,这是课题研究创新的基础[2]。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时,应尽可能多的占有大量文献资料,特别是能够反应所研究内容最新成果和发展状况的文献资料,通过阅读、分析、比较、反思和批评这些已有文献资料,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发现已有研究成果的局限性和空白点,从而找到自己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如上述小课题《教学助理小组促进学困生转化的实践研究》就是通过查找和梳理了大量关于学困生转化的文献资料而得到新启发的。

五、 教育理论的新思考

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各种各样的教育理论起着关键性指导作用,中小学教师对现代各种教育理论也是耳熟能详,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论文中,还是在课题研究报告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目标教学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情境教育理论等国内外各大教育理论的身影。如果中小学教师能够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对这些传统的教育理论进行一些新的探索、实践和思考,这也是一个不错的课题研究的创新点。当然,要对传统的教育理论有新的思考,首先必须要熟练掌握这些理论,并能够将理论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来丰富理论,通过自身教育实践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进而对教育理论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例如,中小学教师所熟悉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通常是应用在传统的课堂上,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一些新的课堂形式越来越常见,那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面对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是否还能够适应?又如何来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新形式课堂教学?以此为创新点我们可以提出一系列研究课题:《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情境教育理论在小学数学微课中的应用研究》《多元智力理论视角下的慕课教学目标设计研究》等等,这些课题都是对建构主义理论的新思考、新实践,具有一定的创新价值。

六、 已有成果的新应用

应用已有研究成果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中小学教师又一种教育创新的实践方式。但通常情况下,已有研究成果往往都是不能直接套用或照搬的,而是需要根据本校、本班的实际情况进行改造和本土化,使之能够适应不同的实践情境。这种改造和本土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再实践和再研究的过程,就是一种对已有研究成果创新的应用过程,也是小课题研究的又一个创新点。例如,导学案是已经研究的比较成熟的一个成果,但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甚至不同班级的导学案都是不能照搬的,在运用导学案教学时,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学案进行再研究、再开发、再总结和再运用,以此为创新点则可以提出各学科的研究小课题《导学案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细化到某一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应用中则可以提出研究小课题《导学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导学案在初一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等等。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中,以应用已有教育研究成果为创新点的课题也可常见,如《探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分层教学在高中物理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运用图像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等。

七、 研究对象的新变化

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些问题是大家都会遇到的,在选择研究课题时,就会出现一些重复,使得课题没有新意。但是,每个教师所处的具体实践情境是不相同的,所面临的人与事是不相同的,因此,课题研究对象也是不相同的,每一个教师所研究的对象都会有一些新的变化,这种研究对象的变化就是课题的一个重要创新点。例如,高中语文教师都面临着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大家都想做阅读习惯培养方面的课题研究,但显然高一和高三学生阅读习惯培养方式和重点肯定会不一样,重点中学和民族偏远地区的高中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和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基于这样一个创新点,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有些教师可以做《高一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有些教师可做《民族地区高中生阅读习惯调查研究》,有些教师则可以具体到一个班级或一类学生的阅读习惯研究:《高一学困生语文自主阅读习惯的培养研究》等等。小课题要求选题要小而准,因此,研究对象反而不要过于宽泛,要尽量结合自身实际,选取某一特定群体作为研究对象,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由于研究对象的变化,以此为创新点,每一个教师都可以提出具有创新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小课题。

八、 研究内容的新进展

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时,经常会发现自己打算研究的内容,已经有很多人都研究过了,那对于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是否还可以作为小课题研究的选题范围?如果要研究别人已经研究过的内容又如何寻找创新点?当面临这种情况时,首先要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充分了解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有没有出现新进展?如果有,这正是我们课题的创新点。例如,运用导学案教学已经被很多教师所接受,有关导学案的研究成果也非常多,那么,我们是否还可以选择以导学案作为研究内容呢?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大量研究文献都是研究如何实施导学案教学,导学案有哪些优点等。还有少量文献则对导学案教学的缺点进行了分析,为了改进导学案教学所存在的缺陷,有人提出了“双导学案”的思路,即除了导学案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学案,认为导学案主要体现教师行为,而学案主要体现学生行为,教师依导学案教,学生依学案学。这说明导学案这个内容的研究有了新进展,这正是我们课题需要的创新点,根据这一新进展,可以提出一系列创新小课题:《初中导学案教学的缺点及改进策略研究》《小学低年级数学双导学案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初中语文阅读课双导学案应用研究》《双导学案在高中化学实验课中的应用研究》等等。

九、 研究方法的新探索

研究方法也是中小学教师小课题研究一个重要的创新点。中小学教师常用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一般有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观察法等。同一课题研究内容可以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可以运用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一些新的探索,也是中小学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寻找创新点的重要途径。以中小学最常见的有效教学研究为例,大部分研究课题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很少见以实验研究法或调查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的课题,而实际上以实验研究法或调查研究法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和具有推广价值。当然,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要求教师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特别是实验研究法和调查研究法要求教师具有设计教育实验、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分析等教育科研专业知识,对大部分中小学教师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有能力、教育科研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凡在研究方法上尝试创新。

十、 学科领域的新融合

通常中小学课题研究都局限在本学科范围内,在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时,跨学段的课题研究很常见,但跨学科的课题研究却非常少。这主要是由于当前中小学分科教学的基本模式所决定的,语文教师研究的内容只限于语文学科教学范围内,英语教师也不会去思考语文教学中的问题,这种学科分离的状态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课题研究的创新点——跨学科融合研究。以小学英语和小学语文教学为例,小学英语教师第一节课刚教完学生英语字母ABC,学生也学会如何写如何读,第二节课语文课时,语文老师又教汉语拼音字母abc的读写,于是,这显然对刚掌握英文字母ABC的学生来说,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冲突与混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这就需要跨学科融合研究,英语教师和语文教师就可以跨学科合作,共同提出并研究小课题《小学英语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融合教学研究》,从而共同解决这一跨学科的教学问题。[3] 类似于这种以学科融合为创新点的课题还有很多,例如初中地理与历史学科融合、高中生物与化学的学科融合、物理与数学的学科融合、音乐与美术的学科融合等等,都是中小学教师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时的创新点。

综上所述,小课题研究创新方式非常多,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找到合适的创新点。创新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不拘一格。

历史小课题研究案例_历史微型课题研究_历史微课题研究

上一篇: 从极光探索太空能量,北航教授在神秘领域“打怪升级”!
下一篇: 历史教材:强化唯物史观的培养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