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航天员精神——探寻宇宙与自我

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航天员精神——探寻宇宙与自我

文化心理学视角下的中国航天员精神——探寻宇宙与自我文化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文化和心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因素对于航天员的心理状态和表现产生了影响,进而形成了与中国航天员相关的独特文化利基和心理特征。

探索宇宙历程中的历史人物_探索宇宙著名人物_探索宇宙的历史人物

《流浪地球2》剧照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将向哪里去?

这“灵魂三问”既是探索宇宙的哲学问题,也是文化心理学的核心议题之一。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我们对宇宙就一直保持着无尽的好奇和渴望探索之心。而中国的文化底蕴悠久,在这底蕴中蕴含的航天员精神也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本文将从文化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释中国航天员精神背后的原因。文化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文化和心理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我们可以理解为文化因素对于航天员的心理状态和表现产生了影响,进而形成了与中国航天员相关的独特文化利基和心理特征。这里的文化利基是指航天员所处的文化环境和背景,包括文化习惯、价值观念、历史背景、社会系统等方面因素,它们对于航天员的情感状态、意志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航天员的心理特征则是指他们在特定文化背景下所具有的心理特点,如内敛、坚韧、自律、荣誉感等,这些特点可能对于航天员的职业形象和行为表现产生影响,也可能促使他们在航天事业中不断追求卓越,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通过对文化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中国航天员精神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利基和心理特征。

从志怪神话到历史人物,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宇宙和自然一直被视为神秘之地,是人类永远无法探知的领域。然而如果我们翻开像《山海经》这样的志怪古籍,就会发现古人探索自然和宇宙其实历史久远,如《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所讲夸父追日的故事虽是远古神话,但其所表达的可能就是我们的先祖最早对自然现象和未知事物有好奇心以及勇敢探索的一种精神原型。

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有个叫夸父的巨人神勇无比,能够轻松跑过山丘和河谷。他看见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接着就是漫长的黑夜,直到第二天早上,太阳又从东方升起,夸父心想,夜晚时分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夸父喜欢光明不喜欢黑暗,于是他决定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后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夸父从黄河出发,一直追逐太阳,跑了三千多里,终于追到了边境山上的日轮。但这时夸父感到干渴难忍,他的喉咙干的直冒烟,他实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里的水都被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夸父又向北方跑去,想去喝大泽里的水,那大泽又叫“瀚海”,有上千里宽,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洒在夸父脸上,夸父遗憾的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第二天早晨,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金光普照大地的时候,在夸父倒下的地方矗立起了一座大山。山的南边,生长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那就是夸父的手杖变成的,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饱满,奋勇前行。

如今我们都在为夸父的勇敢所赞叹,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夸父的倒下也有着一定的象征意义,甚至是一种超越了自我意识和个人追求的更为高级的“成功不必在我”的“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和集体价值的表现。而这种精神正是中国古代诸多文化传统对现代中国人文化心理影响最为重要的部分,我们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

综上所述,夸父的形象和追日故事所反应出的远古人类探索自然的意义,不仅仅体现了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更展现了古人超越自我的勇气和追求尊严与自由的精神。这种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宇航员来说,这种精神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文化认同价值。

此外在真实的历史故事中,出使西域的西汉名臣张骞也是一位勇敢的拓荒者。据记载,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受到汉武帝任命,第一次带领队伍出陇西,经匈奴,前往西域拓展中国文化、经济和政治。在经历了漫长的长途跋涉和被俘后逃脱,再次受命出使的坎坷生涯中,张骞终不辱使命完成了不同文化的交流,把汉文化带到了西域各个国家,也把西域国家不同的文化带回了大汉朝,为后世延续千年的丝绸之路打通了友谊与交流的桥梁。

内化的“汉节精神”为宇航员提供了坚定的及稳定的心理支持

张骞出使西域和宇航员所面临的航天任务在历史和文化背景上有很大不同,但从象征和符号的角度看,这跨越时空的两件事在精神层面仍然是一脉相承,有一些共通之处的。

首先,就张骞出使西域所持的“汉节”来说, “汉节”代表了大汉朝的荣誉和权威,在这个意义上,它和宇航员所持的国旗、航天飞机标志等具有相似的作用。这些象征物都代表了发射国家的荣誉和权威,对于宇航员来说,航天任务是国家和人民寄予厚望的重要使命,这些符号提醒他们在太空中代表国家的身份和角色。同时,这些符号也增强了宇航员的自我价值和荣誉感,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时有更强的自我激励和动力。

其次,有网友也注意到中国航天员在太空中不仅是拍照的时候更有仪式感,就连平常的工作状态也基本上保持着和在地面时一样的端庄姿态,而不像外国航天员看起来东倒西歪很松散的样子,那么这种由内在纪律性所外化的行为规范是不是一种中国航天员所特有的仪式感的体现呢?在笔者看来这种所谓“仪式感”其实还是中国文化对航天员心理的深刻影响在起作用,这种文化的内核就是中医理论所说的“以形领气”。虽然体现为一种行为规范,但完全可看作是“汉节精神”的一种内化。这种内化对于宇航员的文化认同和心理调适具有无形的,但非常重要的意义。

最后,“汉节”作为张骞出使西域时期的一种象征物和符号,它还带有一定的历史、文化和精神内涵。而对于现代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们来说,这种“内化的汉节”则鼓舞着他们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克服困难和危险。在航天任务中,宇航员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可能很大,就像张骞在出使西域时所经历的危险和考验一样。符号和象征物的历史和精神内涵,可以为宇航员提供坚定和稳定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和完成任务。

综上所述,张骞所持的“汉节”和宇航员所面临的航天使命都具有一定的象征和符号意义。这些符号和象征物代表了国家、文化和精神内涵,对于宇航员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心理稳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航天任务中,这些符号和象征物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为宇航员提供坚定和稳定的支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

书法、音乐和太极拳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所提供的帮助

在当代,中国航天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星空中功勋卓著的航天员们也成为了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心目中最受尊敬的英雄。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和未知,为年轻人们树立了崇高的榜样。作为一项高科技和卓越的事业,航天事业不仅代表了现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同时也传承着中国古人的精神。

自古以来,中国古人就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信念和“勇攀高峰,登高一呼”的深远意义,来鼓舞追求事业、奮发向前的精神。而航天事业的发展和宇航员的精神背后,也继承和弘扬这种精神。

此外,航天员作为一种崇高的职业和榜样,对于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念具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们所具有的优良品质和崇高情操,激励着年轻人追求卓越和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实力。如今,在宇航员的带动下,许多青年人拥有了积极向上、执着、不断创新、自我完善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成为了具有责任意识和爱国精神的时代新人。

在长时间的太空飞行中,航天员需要坚定的决心和强大的自我控制力。不仅需要经历长时间、高速度和高负荷的飞行,还要面对极端危险和不可控的情况。然而,航天员通常能够在这种压力下保持沉着冷静,表现出超凡的勇气和永不放弃的决心,在面对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咬紧牙关、正是他们的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为广大年轻人所钦佩和学习。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也为此提供了帮助。

心理学研究表明,书法、太极拳和音乐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可以有效提升航天员的心理健康和稳定性,从而增强他们在飞行过程中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首先,书法可以帮助航天员降低情绪焦虑,并提升其专注力和自我控制力。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书法练习能够有效减轻个体情绪不良的症状,提升个体的正面情绪和幸福感,从而改善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抵抗压力的能力(王伟, 何时鹏, 2009)。

其次,太极拳可以调节航天员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减轻情绪压力,并提升其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一项发表在《生理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表明,太极拳对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和适应能力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调节航天员的心理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提升航天员的工作效能和稳定性(杨彦文, 2008)。

最后,音乐可以帮助航天员放松身心,减轻负面情绪,并提升其工作效率和抗压能力。一项发表在《心理科学进展》杂志上的研究表明,音乐的听觉刺激可以直接作用于航天员的大脑,释放身体内的压力激素,调节航天员的情绪状态,从而提升其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韩璟, 2008)。如在神舟五号发射前,航天员杨利伟用二胡演奏了一首《天空之城》,以鼓舞民众,也为自己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自信。

综上所述,书法、太极拳和音乐等传统文化形式在航天员的心理健康和稳定性中具有积极作用。这些研究成果为航天员的身心健康和适应能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航天员的精神培育和职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宇航员精神对当代青少年心理健康和人生方向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自然与万物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我之间的和谐,对航天员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中国文化中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不仅是宇航员在太空中重要的心理支持,也为当下全社会都关注的青少年心理发展与健康指明了方向。

这个方向用文化心理学家,武汉大学钟年教授送给学生的八个字来概括就是:专业立身,文化立命。志存高远,遇事躬行。

根据中科院心理所发布的2022年青少年心理健康普查情况显示,青少年的心理承载力逐渐下降,压力感受明显增加。报告中列出的问题包括,青少年中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普遍存在,情感调节能力和自我意识尚不成熟,自我身份探索和塑造认知欠缺等问题。这些因素随着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和各项压力的不断增加而日益严重。

北京大学徐凯文教授曾提出“空心病”这一概念,指的是当代青少年存在较大程度的内心空虚、无力感,缺乏适当的成长体验,并容易出现各种社交、情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可能与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家庭教育方式和文化环境等因素不无关系。

美国当代作家、著名汉学家比尔•波特在《空谷幽兰》这本书中写道:“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在荒野中,人们进行了艰苦的生存和探险活动,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和毅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妙和庞大,体验到了自然生命和人类自我反省的美好和伟大。荒野环境下的关门闭户,或迷茫与孤独,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自我建立都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使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增强对心理世界的掌控,提升自我价值、责任感和使命感。

探索荒野和宇宙的经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具有挑战性和多样性的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身份,形成健康的心理机制,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提高情感调节能力、自我认知、心智化、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养。同时,探索荒野和宇宙,也可以为青少年塑造人格,提高敬畏生命、尊重自然、责任等伦理价值观和关怀社会的公民意识。

以首位进入太空的载人航天专家宇航员桂海潮的故事为例,他是一名来自普通家庭的普通青年,曾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先后在加拿大约克大学,瑞尔森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9月至今,任职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学院。担任特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20年9月,作为载荷专家入选为我国第三批航天员。2022年6月,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桂海潮遨游太空之梦的实现,据媒体报道是因为他年少时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 “航空梦”的种子,而这种子的播撒者则是第一代航天员杨利伟。可以说正是在杨利伟的宇航员精神激励了桂海潮对科学和宇宙的热爱和不懈追求。

综上所述,怎样使当代青少年和青年从“小我”的存在性迷茫而转向向“大我”的发展?探索荒野和宇宙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自我概念建构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成长体验,增强逆境应对能力和心理弹性,提高自我意识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素养,以及塑造积极向上、勇往直前的人格和价值观。

结语: 思考与路径

自然的美好与恢弘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课业压力、社交焦虑等问题,与大自然的距离也越来越远。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探索荒野和宇宙的经历能够带给青少年宽阔的视野和切实的成长历程,以及感受到大自然的怡然自得和恢弘壮丽。在探索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置身于一个更高维度的世界,体验到身心极致的挑战和自我反省,从而开拓心智视野,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建立自信与勇气心态。

反观中国航天员的精神,恰恰代表了对于探索未知和冒险精神的高度追求,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代表了中国在文化自信上的崛起和自我认知的一种体现。

在探索宇宙的旅程中,中国航天员体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儒家思想,包括反思、审慎、勇毅、奉献等,具有极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他们不仅仅是航天员,他们也代表了中国人民寻求新文明的探索和建设,是中国人民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和推进文化自信建设的重要代表。

从发展角度看,中国航天员的精神、品质与文化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的文化内涵丰富、诚信文化渗透深入,这些传统智慧对于中国航天员培养和选才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中国航天员的精神探索,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美好的、积极向上的榜样,使他们理解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探究和理解中国文化的富饶内涵,有助于青少年塑造积极、开放和自信的人格,增强心理适应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和增强自我认知,为自身和社会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中国航天员所代表的精神和思维,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精髓和中华文化的伟大。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重新审视我们与世界的联系。探索宇宙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历史机会,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也可以为我们的未来提供新的路径和机遇。

张芳 写于2023年6月8日午后

参考文献:

1. 王祯华, & 邹维亚. (2018). 文化导向和宇航员心理干预. 飞行器测控学报,37(04),1-6.

2. 韩璟. (2008). “航天员的心理健康与稳定性调节.”心理科学进展, 2008(4): 1-6.

3. 杨彦文. (2008). “太极拳对航天员适应能力的影响研究.” 生理科学进展, 2008(3): 225-234.

4. 王伟,何时鹏. (2009). “书法对焦虑情绪的影响.”心理科学进展, 2009(1): 121-127.

作者简介:

张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治疗与心理健康硕士、中国心理学会文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军事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舒雅心理创始人,陕西省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西安市科协青少年网特聘心理专家。

上一篇: 设计思维实践,方法与工具
下一篇: 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有什么作用,都发现了什么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