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活动源远流长。 他们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16世纪中叶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早在3300多年前,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日食的记载。

中华民族的科学技术活动源远流长。 他们为人类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直到16世纪中叶一直处于世界科技舞台的中心。 早在3300多年前,甲骨文中就有关于日食的记载。 2500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版的《考工记》准确地记载了六种不同成分和不同用途的铜锡合金。 公元1世纪初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 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改进和完善了造纸技术,很快在中国传播开来。 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 这项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并在1470年左右从那里经阿拉伯传到意大利和整个欧洲。到了唐代,中国科学家已经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 11世纪中叶的宋代,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15世纪中叶,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成为古代中医发展的代表作。 此时,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已达到顶峰,四大发明相继登上历史舞台。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至13世纪之间保持了西方无法企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现代西方世界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之国。

自明朝1360年代末以来,中国长期对外界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影响了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使其陷入相对停滞的状态。

与此同时,欧洲成为现代科学的发源地,生产力快速增长,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

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经曲折

近代历史上,积贫积弱的中国不仅科技发展乏善可陈,而且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成为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文明古国。刚刚退出世界科技舞台。

19世纪中叶,一批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中国先民,主张科教救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于是中国开始有学者出国留学。 1847年,容闳从广东象山南屏镇来到美国。 三年后,他考入耶鲁大学。 185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这所大学毕业,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从美国大学毕业的华人。 1872年至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青年赴美留学。 1905年,中国废除科举制度,清政府首次举办了留学回国考试。 这些海归对于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 在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领导下,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终于被推翻,中国走向了共和政体。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主张科学救国的先驱。 然而,20世纪上半叶,中国动荡不安,发展科学技术的物质条件极其恶劣,发展仍然十分缓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于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爱国救国运动——“五一”运动。第四运动”。 五四运动促进了民主和科学,为中国现代科学的诞生扫清了道路。 当时在美国留学的赵元任、任鸿钧、杨泉、胡适等人在美国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科学会。 其宗旨是“联系同志,进行学术研究,共同谋划中国科学的发展”,创办了《科学杂志》。 这是中国第一批科学家。

1928年6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了当时中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国立中央研究院,由著名教育家、科学家蔡元培先生担任首任院长。 1929年9月,国立北平研究院成立。 到1935年,全国已有各类专业科研机构70多个。 此后十年,国民政府将其他国家发展科技的经验移植到中国,形成了以轻工业为主体、普及教育、政府干预较少的欧美科技发展模式。

中国北京人(俗称“北京人”)头骨化石的发现,是这一时期的一项重要科研成果。 1929年12月2日下午4点左右,刚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的裴文忠和其他四名工人在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洞矿床中发现了一块半石。北平(今北京)。 地上露出了一个猿人头骨。 这是第一个完整的北京猿人头骨,后来闻名中外。

此时,中国科技界不再与国际科技界隔绝,科技交流逐渐增多。 一批杰出的归国科学家成为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 他们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地理学家、气象学家竺可桢、森林科学家梁曦、物理学家叶其训、周培源、吴有训、空间物理学家赵九章、化学家侯德邦、民间科学家茅以升等一批杰出的中国人才,叶其训、吴友训、周培源、王淦昌、谭家珍等人出国深造。 现代力学奠基人、空气动力学大师冯·卡门、控制论之父维纳、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尼尔斯·玻尔等曾先后访华。

抗日战争(1937-1945)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及各研究机构迁往内陆四川、广西、云南,在艰苦的环境下继续科学研究。 李政道、杨振宁、黄昆、吴文俊、朱光亚、林家桥等一批日后大有作为的科学家,都是这一时期培养出来的杰出领导人。 美籍华人李政道和杨振宁共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中国成立——科技新起点

上一篇: 陈根:太空探索和太空法规,需合一行进
下一篇: 人类为什么要进行星际探索?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