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实践和探索
内*摘要: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系。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记录着地方历史文化的沿革。*县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千年古城,在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现实的比较优势,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需要以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等措施来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根系。保护历史遗存,就是保护历史文化的连续性,保护深厚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集中体现了地方优秀的传统文化,承载着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记录着地方历史文化的沿革。*县是千年古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宗教文化、陶瓷和冶铜文化、古建筑文化、历史名人文化、华侨文化等很有特色。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发扬光大,2012年,*县多措并举开展挖掘、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工作,提出了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战略思想。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县大力实施“旅游强县”、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对突出“文化强县”特色,展现*县文化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县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现实基础
根据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的标准和条件,笔者对*县历史文化保护价值进行了考察研究,认为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遗产保护的实效,*县已基本具备了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
(一)*县“创名”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1.有可资借鉴的经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1982年开始,目前已有112个城市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广西区内桂林、柳州、北海三个城市创名成功为*县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宝贵的、可资借鉴的经验。
2.有一定的社会影响。早在1999年*县被自治区列为全区建设和完善的15个重点旅游市县之一、被玉林市定为全市旅游开发“龙头”县以来,经过多年的宣传、*县打造以“名山、名楼、名人”为主的具有鲜明*县特色的“三名”旅游景点逐渐成为两广、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旅游新热点。
3.有丰富的文物古迹。*县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保单位两个,其他不可移动文物多处,其中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市县文物保护单位14处;可移动文物6659件,其中珍贵文物300件(其中一级3件,二级39件,三级258件),一般文物6359件,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物质条件。
(二)*县“创名”有独特的内部优势
1.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县古称*州,西晋置县,至今1700多年。唐设*州都督府,宋置*州路,领11州六十余县,明改*州为*县。建国后五十年代称*县专区,辖梧州、玉林等县市,一度成为岭南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也是名人辈出的地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世界壮学和岭南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先驱徐松石的故乡。抗日战争前后,又涌现了黄绍竑、黄旭初、夏威、伍廷飏、杨愿公等一批抗日爱国将领,先后出现5位省主席,86位将军,380多位军政要员。
2.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宜人,森林覆盖率达66.6%,经济果木林约2.7万公顷。主要农业资源:有古代列为朝廷贡品、原产于松山镇沙田村的沙田柚,是广西农产品中第一个获得国家予以原产地保护的名牌水果;有以肉香、骨软、色黄而饮誉海内外,味甘芳香的特产石寨下烟村的霞烟鸡;有畅销欧美的玉桂、大红八角;有“人间仙草”之称的都峤山铁皮石斛;有“花中君子”美誉的立垌兰花以及荔枝、龙眼、野生红菇、松脂、“三茗”茶叶、桑蚕、淮山、中草药等。
3.山川秀丽,名胜众多。*县风景绮丽,人文景观独特,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玉林市的龙头县,也是广西优秀旅游县,“三名”景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主要旅游资源有:名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举世无双的古经略台真武阁;名人——绝代佳人杨贵妃故里和贵妃园;名山——道教第二十洞天之都峤山。此外,还有历代名人故居群、唐宋城关窑址、森林公园、望君山公园、大水瀑布、天堂山天池、观音山、沙田柚原产地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
4.交通便捷,环境优越。*县,至南宁240公里,至广州366公里,分别为3小时和5小时车程,是大西南通往粤港澳的主要通道。玉林至岑溪的一级公路贯穿*县,建成了*县至广东信宜、*县至平南、*县至藤县二级公路,县城至各乡镇全部通柏油路或者水泥路,南(宁)至广(州)高速公路、洛湛铁路贯穿*县全境。广东信宜至平南高速公路(*县段)正在规划当中,交通十分便利。
5.经济发展,争创先进。2011年,*县生产总值、规上工业总产值、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三大指标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分别为101.2亿元、105亿元、101.5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经济总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中国最佳生态文化旅游县、(国家级)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国家卫生县城”称号、全国诗词之县称号、全国科普示范县、“文明县城”称号等13项国家级荣誉和118个区级荣誉。
(三)*县“创名”有一定的现实基础
1.确立了“创名”工作机制。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县文物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总体目标及相关措施,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县文化文物保护中心。
2.形成了名城保护规划体系。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县政府编制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完善了一些文物保点的修复方案。这些规划的编制,为历史文化、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3.增加了“创名”工作力度。近年来,*县在保护历史文化方面逐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如完成了争创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建立了文保单位巡查工作制度,实现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管理机构)。结合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配合上级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实地文物调查、登录,使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工作日趋强化。
二、*县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困难分析
虽然*县“创名”工作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且有着独特的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优势,但是对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标准和条件,对照其他先进地市申报的成功经验,*县在“创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资源保护不够。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虽然加大了对旅游资源整治和文物保护力度,对清末民国建筑群、唐宋城关窑址、真武阁等文物资源进行了系统管护和维修,并争取了部分资金对文物进行了修复。但由于缺少必要的保护措施,不少景点受自然侵蚀严重,如松山韦云淞故居、马晓军故居、黄绍宏故居等一批国家级文物面临不可修复的危险。
(二)基础条件有限。近年来,*县大力实施了旅游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建设,修建改造了一批旅游道路,大大提高了景区的基础条件,为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方便的交通条件。但*县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滞后,与玉林市其他县(市、区)有一定的差距,这严重制约着全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和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三)资金投入不足。争创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复杂的重大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作后盾。近年来,虽然*县多方争取资金,不断加大文化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等投入,但总量上仍显不足,从而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文化品位不高。*县虽然人文历史源远流长,乡土文化底蕴深厚,但对文化的深度挖掘不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度不高,严重影响了全县旅游业发展的文化品位。
(五)争创难度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出了许多硬性条件和指标,其中一条就明确规定了“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而且在实际申报过程中对在近郊的文物古迹也有距离上的划定。目前,*县只有一条北门街、金珠街、杨梅老街、自良街等未经新建筑破坏的旧街区历史文化街区,要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要拆新复旧,而其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很大,预计未来两年内都难成功。
三、*县争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路径选择
虽然*县在争创历史文化名城工作中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是,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创名难度,树立持久战的信心,把创名与文化强县相结合,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把*县打造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文化强县。
(一)凝聚“创名”思想共识
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群众对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和误区。有的把经济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对立起来,把历史文化遗产看成“包袱”、“落后”,认为“名城”的帽子会束缚经济发展;有的忽视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在一些具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从眼前的经济利益出发来衡量文化遗产的价值,重开发利用,轻保护工作。这些认识偏差和误区,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不断坚定“创名”信念,真正使领导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创名”工作中。*县政府必须建立和健全“创名”工作领导机制,成立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领导小组和由城市规划、文物等专家组成的历史文化名城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使全县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是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战略性工作,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干。同时,把“创名”工程像抓经济工作一样,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年终政府目标考核体系,使“创名”工程有据可依,有法可施。
(二)科学制定发展规划编制
科学的规划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依据。创建历史文化名城,必须把“创名”工程与城市发展结合起来,与城市长远战略规划结合起来,与建设美丽*县结合起来。首先,必须明确规划编制思路。在编制规划的过程中,要坚持“整体保护”的原则,进行历史风貌、文化内涵、生活形态的全方位保护;要坚持“保护发展兼顾”的原则,既要保护城市的历史空间环境,也要尽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要坚持“彰显特色”的原则,在展示地方特色、延续历史特色、传承文化特色上下功夫,力求展示*县地方特色、历史特色和文化特色,建设美丽*县。其次,完善规划编制体系。目前*县虽然已经编制出台了《*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一些规划,但缺乏一系列的详细规划作为支撑,在具体项目的开发建设上显得依据不足。因此,要重新制定各类具体规划,逐步形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保护框架。最后,切实加强规划管理。要严格对保护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的规划审批,制定专门的、具体的规划审批管理程序,进一步落实文物部门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前置审批权,应坚决克服“权大于规、利大于规、情大于规”的现象,杜绝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随意性,并建立健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制度、问责制度和群众举报制度,对不按照保护规划进行建设,损毁、破坏文化遗产等行为进行严厉查处,确保规划落实到位。
(三)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和整体性都很强的工作,由于*县历史文物古迹较多,历史街区范围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县财政目前每年安排100万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与保护工作的资金需求之间缺口较大,资金不足严重困扰了*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因此,为保障*县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成功,一是加大财政投入。通过设立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项资金,保障重点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投入。二是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县可以成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委员会,利用侨乡的优势,多方吸引华侨进行投资。三是创新认养保护方法。根据不同历史文物保护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按照“有效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可由单位和个人自愿认养保护历史建筑及遗存,以此鼓励各种社会资金保护古迹,参与全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创建工作。
(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
*县是一座有着优秀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景观独特,必须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发挥其在旅游业上的资源优势,做“活”“三名”文化,做“大”侨乡文化,做“热”红色文化,努力把*县打造成为两广区域性旅游目的地乃至粤港澳以及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休闲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1)重点打造“三名”品牌。近年来,*县推出了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县和建设*县历史文物民俗文化园的战略,把在全国甚至在国外都具有影响力的名楼——天南杰构真武阁、名人——唐代绝世佳人杨贵妃的遗址、名山——丹霞胜景全国道教36洞天的20洞天都峤山等景观进行扩建、开发和包装,重点打造“三名”历史文化旅游品牌,使*县成为集盛唐风光、丹霞地貌、贵妃风情、桂系风采、侨乡风韵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区,成为面向桂东南、享誉全国的文化旅游胜地。
(2)精心打造侨乡文化。*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县籍华人华侨达80多万人,分布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众多的海外侨胞是*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优势资源。但目前*县对侨力资源的挖掘还不够理想,广西第一侨乡的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发挥。只有在深入掌握侨情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县历史文化与地方风情特色,推进海外联谊,打造创业平台,积极开展“寻根文化”、“亲情文化”、“旅游文化”、“创业文化”等侨乡文化品牌建设,可以有效强化侨胞家乡认同感,发挥侨力资源优势,推进华侨华人返乡创业,通过文化大繁荣带动经济大发展。
(3)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县底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是*县唯一的一个革命老区。1926年的土地革命时期,在县底这块土地上便有了党员活动,农民运动如火如荼。1927年冬,组建了*县第一个共产党的领导机构——地下党支部。那时候起,县底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封建势力的农民、青年、妇女革命斗争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2005年在冠堂成立了*县革命老区纪念馆。*县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红色革命资源,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打造红色旅游精品之路。
(五)营造“创名”浓厚氛围
在创建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要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发动全县群众积极参与到创建中来,使创建活动深入民心。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收集、整理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集中展示。二要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空间,在县内文保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市民广场等,挂牌立碑,宣传*县的历史文化,如在每个公交车站台原有的商业广告牌上添加名言警句,进一步烘托*县历史文化的气氛,展示千年古州的风采。三要充分利用每年的国家“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以及文化节等节庆活动,进一步做大做强沙田柚节等文化节庆活动品牌。积极鼓励和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把民族民间经典歌舞《贵妃醉酒》表演作为演艺的主要内*,打造体现*县地方特色的旅游演出节目。四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传媒手段,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品牌推介和展示活动,形成多角度、高密度、立体式的宣传阵势。
本文档由香当网()用户上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