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 卷 第 4 期 2005 年 8 月 天 中 学 刊 Journal of Tianzhong Vol. 20 No. 4 Aug. 2005 收稿日期: 2004-09-25 作者简介: 邵鹏(1973− ), 男, 黑龙江省牡丹江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人文与行政学院讲师, 哲学博士。 汤 因 比 历 史 哲 学 综 论 邵 鹏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00029) 摘 要: 汤因比思想的“文明形态史观” 开创了 宏观综合治史之先河, 标志着“思辨的历史哲学” 的系统化和终结。 该理论中包含丰富的辩证法因素, 也存在有局限性, 主要表现在: “文明” 比较方法本身固有弱点, 推崇直觉分析法中具有反理性主义因素, 方法论上和“超人” 理论包含有唯心主义的因素。 其中包含的使命感值得学者反思并致力于行动。 关键词: 汤因比; 历史哲学; 系统化; 辩证法; 唯心主义 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被誉为“西方当代最伟大的历[1](P201), 是“文明形态史观” 的集大成者, 其思想史学家”的世界性影响至今不衰。 汤因比思想涵盖历史、 哲学、 伦理、宗教、 外交事务、 政治制度等诸多内容, 具有十分复杂的因素。
本篇仅对汤因比思想中的历史哲学作一综合评价。 一、 汤因比思想的两次转型 综观汤因比的思想演变, 可以看到他的思想经历了 由纯粹的历史学转向历史哲学、 由历史哲学到历史神学的两次重要转型。 汤因比早年是一个经受过严格训练的职业历史学家, 22岁时从牛津大学巴利尔学院毕业后即担任研究员兼导师, 被认为是希腊——罗马史和近东问题的专家。 他曾在英国的外交部政治情报司任职, 并作为英国政府代表团中的近东问题顾问, 参加了 1918 年的巴黎和会。 此后他担任了 伦敦大学的史学教授。 汤因比在这一时期出版了《新欧洲》、《古希腊的史学思想》、《希腊人的文明和风格》、《巴黎和会以后之世界》 等专门史著作。 汤因比真正为世人所知晓, 享誉大名的是其中年时期完成的 12 卷《历史研究》(1934-1961 年), 正是因此他被认为是“文明形态史观” 的集大成者, 也标志着其思想由历史学走向了 历史哲学。 这部书卷数浩繁, 内容庞杂, 使人难以尽读。 美国学者索麦维尔把这部书缩写成两卷 600 多页的节本, 成为当年美国的畅销书之一, 并在美国思想界产生了 巨大影响。 当代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具有轰动效应的“文明冲突论” 中仍然可以看到汤因比思想的影子。 然而, 汤因比晚年思想却由历史哲学转向了 历史神学。究其原因, 对现实中全球性人类困境问题的关注使他的思想发生了 转型。 两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深深地震撼他的心灵, 对现实的忧患意识使他对西方文明进行了 全方位的透视和反思, 为克服近代西方精神危机, 面对现实, 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