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课题中期研究报告
常州市第三中学倪红娟张坤玲
执笔:张坤玲
2017年10月
一、课题研究背景
我国对史料教学进行正式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以叶小兵、何成刚等专家为代表。他们介绍了国外史料教学的有关理念,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是针对中等程度的高中学生的较少。
国外对史料教学的理论研究最早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90年代,美国制定的全国历史新课程标准,把组织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问题探究活动是美国中学史料教学的重点。
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方针,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重点任务是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历史核心素养达成度,是评价历史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也是今后历史教学评价的根本导向。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
我校学生处于常州市高中生的中等水平,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对我校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也能为其他学校的师生提供借鉴。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己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每个学习者都不是等待知识的传递,而是基于自己与世界相互作用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以意义。它强调学习过程是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相互作用、主动建构信息意义的生成过程,认为任何知识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从而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建构主义对历史教学的意义在于其充分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重视学习活动中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话”,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概念
史料,是指构成历史的材料。在历史教学中,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可以作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依据。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核心素养之一,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史料实证素养主要包括:
1、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研究目标
1、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意识,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1)能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在解答某一历史问题时,能够尝试从多种渠道获取与该问题相关的史料;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的信息。
(2)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明了史料在重构历史中的基础作用;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能够尝试运用材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
(3)在探究特定历史问题时,能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表现出对史料的理解;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的长处,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
(4)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能够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在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恰当地运用材料构建自己对所探究问题的论述。
2、促进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科研能力;
通过课题研究,教师要深入研究新历史课程标准,阅读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撰写课题相关论文,制作课题相关微视频,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课堂效率;
相对于教科书中枯燥的历史结论,在历史教学中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史料(特别是一手史料),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切实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4、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史料教学要求学生改变过去那种单纯接收式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利于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5、适应高考命题改革趋势,提升学生解题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改革趋势之一就是创设史料情境,考查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对学生史料实证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研究内容
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史料实证素养的培养,具体分为两大类:史料辨析能力、史料运用能力。
史料辨析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
1、区分史料的类型与搜集史料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2、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的能力的培养策略;
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史料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
1、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问题进行互证能力的培养策略;
2、运用材料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力的培养策略;
3、发现史料实证素养培养中的误区并解决。
五、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的论文、著作等,进一步寻找本课题实施的理论依据以及可以借鉴的方法;
2、问卷调查法:设计学科问卷,调查历史教学的史料实证实施情况和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能力培养的现状;
3、案例研究法:结合教师课堂史料教学实践,收集优秀教学设计,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分析和推广,不断提高课堂史料教学水平;
4、行动研究法:采用“提出方案——研讨——评价——反思——实践”的模式进行研究。
六、中期阶段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
1、课题前期准备;
2016年初我们成立了课题组,确定课题名称及研究内容,认真收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查阅文献资料,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进行讨论,集思广益,撰写研究报告,制定研究计划,积极开展申报工作。同时,我们还邀请历史组特聘教师、市历史教研员黄天庆老师对课题进行指导。他充分肯定了课题的价值和研究的独特视角,认为该课题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是一致的,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并提出了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意见。在听取了专家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后,我们改进并完善了课题准备工作。
2、课题开题论证;
2016年4月我们申报了常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同年10月,在三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从选题背景、研究目标、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及研究步骤等方面向与会专家进行了详细汇报,受到了他们的充分肯定。开题后,课题组长倪红娟、张坤玲老师召集全体成员,立即召开了课题组会议,向全体成员介绍了课题基本情况,落实课题研究任务,明确分工。
组长:倪红娟、张坤玲,全面负责课题工作,统筹安排;
成员:李春、韩光、蒋波、卫雪君、张英、巫俊,负责理论研究、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及课堂实证研究,撰写论文等。
3、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史料实证素养的内涵;
课题研究启动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学习和研究,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学科核心素养等相关理论,并撰写读书笔记,旨在通过扎实的理论依据来指导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有效性。通过学习,我们逐步明确了史料实证素养的相关概念,明确了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意义和价值,对如何整理、辨析、运用史料等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为全面开展行动研究做好了准备。(见附件1:理论学习材料目录)
同时,我们利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用好学习提高的机会,邀请多名市、区教科研专家前来开设专题讲座,听取了黄天庆等常州历史界专家的专题报告与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整理、积累了部分史料教学素材;
在教学实践中,课题组成员整理、积累了部分史料教学素材,并对史料的内容、提取史料的有效信息等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总结。
(1)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史料;
首先要分析该史料在教学中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史料浩如烟海,运用史料不仅是为了获得知识结论、形成基本技能,也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历史事件背后“人”的因素。
(2)选择符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史料;
教师选择的史料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实际看,学生已经有了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对史料的内容和难度进行适当调整,选择真实、清晰、为教学主题服务的史料,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综合素养。
5、深入调查,分析掌握我校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在高一年级及历史教师中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课堂观察和师生访谈。根据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论与要求,结合我校历史教学的实际,设计了《高中历史研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见附件2)和《高中生历史学习调查问卷》。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得到了很多启示,为下阶段研究指明了方向。
6、开设研究课、公开课,撰写论文,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
课题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教学实践,围绕“史料实证素养”,开设了多节研究课,撰写了一部分课堂教学实录,为课题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
在实践的基础上,部分成员已经撰写了相关论文,使实践与理论有机结合,实现了质的飞跃。
附件1:理论学习材料目录
课题学习材料目录
类别
名称
来源
文件、著作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赵亚夫《国外历史教育透视》、李稚勇《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何成刚等《智慧课堂: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史料教学案例设计与解析》等
教师自行购买、网络下载等
学术论文等
郝绪兵《美国中学历史课史料教学的特点》、叶小兵《中学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讨》、朱煜《论史料教学》、刘俊利《“史料教学”:基于共性规则的个性化研读》、杨耀荣《莫穿新鞋走老路——对史料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袁廷虎《基于学科素养建构的史料教学研究》等
《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教学参考》等期刊杂志
附件2:《高中历史研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及案例研究》课题组
高中历史研究课课堂教学评价表
学校:班级: 年 月 日
实验教师:
开课范围 (活动名称)
课题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级
得分
主题定位
主题鲜明,宏观揭示知识联系,有利于整体建构学习活动;
视角新颖,兼顾知识技能情感,有助于情感体验价值升华;
目标确立
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切实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适切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导学指向的学习目标形式呈现;
史料选择
形式多样,有利创设多元学习情境,具有真实性、形象性;
10
整体考虑,能够聚焦预设教学主题,体现联系性、思想性;
10
学习活动创设
真正体现学为主体,注重史料情境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置于主题框架下整体谋划活动流程;
充分拓展史料功用,挖掘史料资源的文化意义育人价值;
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彰显历史学科的以古鉴今社会功能(关注社会,联系热点,理解现实,理性应对,激发情感);
适度拓展学习空间,创新编制具有学科特质的课外任务(如:历史小论文、历史调查、历史制作、历史考察等);
学生参与及课堂绩效
学习情境具有浓郁历史味探究味,师生生态和谐;
10
学生学习热情高、主动性强、课堂氛围积极向上;
10
学生思维活动维持时间较长,学史方法得以完善;
10
学生善于表达、敢于质疑,历史感与现实感交融;
10
总体评价与建议:
评课人:(签字)
总得分:
总评等级:
(90分以上为优课,75分以上为良好,60分以上为合格)
七、课题中期取得的成果
1、理论结合实践,课题组成员开设了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研究课,其中,市级公开课2节,校际、校级公开课10节;
2、在2017年3月及2017年6月的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中,学生整体表现情况良好,体现了较为扎实的历史学科素养、尤其是史料实证素养,在同类学校中表现优异;
3、课题组成员共发表或获奖论文5篇,分别是:
2016年倪红娟《如何把握思想史教学的尺度》发表于《考试周刊》2016年第95期;
2017年张坤玲《高考历史学科开放性试题的教学启示》发表在《课程与教学》2017年第5期
2017年张坤玲《读书——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催化剂》获得2017年“黄浦杯”征文评比三等奖;
2016年韩光《基于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高中历史课堂创新教学》获得2016年江苏省“园丁杯”征文评比三等奖;
2016年李春《建构时空教学的实践性探索》在常州市历史年会论文评比获二等奖;
4、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随着学习的深入和理念的更新,使教师的教育思想进一步端正,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史料教学使教师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教学,对教师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行动研究的展开,教师的业务能力、教学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其中:
2016年韩光老师获常州市“骨干教师”称号;
2016年张坤玲老师加入常州市“潘勤名师工作室”;
2017年倪红娟、李春老师的课例分别被评为“一师一优课”省级优课;
2017年张英老师的课例被评为“一师一优课”市级优课;
5、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历史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通过史料教学,大大开阔了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创新性,真正实现“以教导学,以教促学”,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分析史料的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概括化知识的技能结构,从而使历史学科素养得到内化。
教师提供史料,在必要时提供某些线索,启发引导学生分析新知识与新知识之间、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这些联系进行深入的思考,找出其核心要素,然后围绕着核心内容将已经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综合概括,相互连接起来,形成概括化、网络化的知识技能结构。
八、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由于时间、研究水平的限制,对调查问卷的分析还不够全面细致;
2、课题组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史料实证的优秀案例,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如何运用史料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一策略还没有完全解决。这突出表现在开放性试题的表达方面,学生如何选取史料、如何运用史料支撑观点、如何逻辑清楚地表达,以上问题,都有待于我们一一开展研究,探索出卓有成效的史料教学模式。
九、下一步研究计划
本课题计划于2019年结题,我们将认真总结前阶段研究工作和已经取得的成果与经验,在这基础上,对照预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扎实推进下阶段的研究工作。下阶段,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研究:
1、进一步落实提高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策略的行动研究;
我们将在进一步界定“史料实证素养”等核心概念基础上,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开展行动研究。课题组成员将进一步明确研究重点,争取在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中开设研究课,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实施策略。除了主题研讨活动外,课题组将开展多层面、多形式的观摩研讨活动,并争取机会加强与同研究主题的外校课题组交流合作。
2、进一步量化课堂观察和学生素养评价的指标体系;
课题组将在现有基础上,对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及学生素养提升评价指标体系和方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使之更为科学合理,易于操作,使可以量化、容易观察的指标体系有效地应用于教师日常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发挥对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教师优化教学行为的导向作用。
3、进一步加强史料教学资源库建设;
课题组全体成员动员全体学生,加大开发、收集、整合历史资料的力度,特别是把关键性教学素材、思维性、探究性经典史料、富有文化意义和价值的多元史料等的收集、整理作为工作重点,从高一到高三,逐步形成新授、复习、拓展学习配套的资料库,以便于教学与学习资源的共享。同时,我们将进一步总结成功经验,提炼研究成果,争取在结题前汇编一本研究文集和案例选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