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社会科学,可以说一切学科都是历史的一部分。但由于实行分科教学,历史学科就把主要内容放在了社会的发展上。正如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谈著《史记》的目的时说:“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也取材重在历代政治兴衰,意在使君主借鉴其中的经验教训。两位史学家的意图已经使历史的作用不言自明,如何正确地传授历史知识,有效地发挥历史的功能,就是我们历史教师的责任了吧?结合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历史教师要想不辱使命,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
历史是一门科学。既然历史是一门科学,就需要历史教师去准确、科学地传授。当然,要想准确地传授并不难办,照本宣科就能做到。关键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丧失了历史知识的无限兴趣,丧失了教学过程灵活的方法,丧失了历史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我们所不提倡和鼓励的。我们提倡和鼓励的是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有创新意识的课堂,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师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认真的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内涵和联系,整理出一个系统的知识传授网络,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法,然后转化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有的同志说历史好教好学,不就是1840鸦片战争,1898戊戌变法嘛;学生读读背背就行了。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也是不客观的,但属开玩笑之说吧?即使是真的这样认为,也有情可原,因为隔行如隔山呀。我们历史教师就不能这样想,也不能这样做,而要想的是如何把死知识变成活能力,做的是如何把腐朽化神奇,在想和做时注意把握的就是科学准确。有的同志喜欢在课堂上云天雾地,化正史为演义,不注意知识传授的科学性,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知识或者错误的理解,这样的课堂越是吸引学生就越可能使学生的误区越大。怎么才能做到科学准确?我认为要本着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严谨治学,通过对教材认真的钻研和正确的理解,以准确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务实的教法,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就行了。 (科教作文网编辑发布)
二、实用性原则
历史是一场考试。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参加高考,并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高考成绩是检验每个学科教学效果如何的试金石,历史学科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教学的实用性。我们知道,考试成绩是掺不进水分的(作弊的除外),是一就是一,总不能说成是二的吧?学生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要以老老实实的态度,去老老实实地学习,扎扎实实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教师要想取得教学成绩,也要如此吧?历史知识浩如烟海,上下千年,纵横中外,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数不胜数。要想把那么多的知识让学生掌握住、掌握好,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和诚实劳动。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搞好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巩固,不能应付而要扎实,不能浮飘而要沉底,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考试的参加者和成绩的取得者,知识和能力都要通过学生在考试中表现出来。再说,知识的掌握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可以说许多知识还必须由学生去死记硬背才能掌握住,不想靠实实在在的劳动去获得和掌握知识是不切合实际的,考场几分钟,考下几年功嘛。其次,教师更需要务实,备课、辅导、批改要舍得投入,讲课要精心设计,对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讲清讲透,更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和诚实精神是不行的。我们相信,功夫不负有心人,主要师生密切配合,都去实实在在的教和学,是一定会取得理想的考试成绩的。这里的实用性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要考试的内容详细讲,而阅读课和小字内容略讲或者不讲,交给学生自己去掌握。详讲、略讲或不讲的依据是什么?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发的《考试说明》中的考试范围。当然,这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往往出现超出考试范围的现象,弄的老师不好把握。尽管如此,为了少做无用功,把有限的时间用到更该用的地方,更大限度地发挥有限时间的作用,教师还是需要以《考试范围》作为复习教学的指针。(现在,对考试超纲现象教育界已经有所反映,相信教育部考试中心会注意到的。)
三、教育性原则
历史是一面镜子。学习历史并不是单纯为了考试,唐太宗说过:“以史为镜,可以见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历史知识非常丰富,其教育功能和借鉴功能不能低估。我们且不说如何通过学习历史去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去掌握治国治民的方法,就针对学生而言,学习历史对其一生的成长和影响都是巨大的。学习历史上的领先科技,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豪感的教育,树立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和领先的意识,鼓舞他们去发奋学习科学知识和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做国家未来的优秀建设者;学习历史上的长征事件,可以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树立坚忍不拔,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激励他们继承这种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去为民族的振兴继续开拓前进;学习历史上的阎世开、杨靖宇、张自忠等人物,通过这些英雄“宁作中华断头尸,不作倭奴屈膝人”的可贵精神,可以对学生进行不怕牺牲,敢于反抗外来侵略的革命传统教育,坚定他们在“天当被、地当床”的艰苦条件下和在被敌人包围的危急环境中英勇斗争的意志,树立他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高尚民族气节。历史学科有着许多可供挖掘的教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只要我们有了这样的认识,就能够去发现,去整理,去运用,去发挥历史无穷的教育价值。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