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学术交流)
2004年06月15日05:56 人民网-人民日报
潘振平
前不久,中国史学界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学会和有关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历史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这一主题,从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动态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
肯定中国的历史学研究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具体来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跨学科研究引人注目,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加多样,史学信息的数字化正在进步;专业人才健康成长,一支人数众多、学术上各有专长的中青年史学队伍迅速成长;史学普及工作广泛开展,在帮助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史学研究成果斐然;党和政府加大了扶植史学研究的力度;中外史学交流越来越活跃。
在史学研究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育优良健康的学风。与会者强调,《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这同样适合于史学研究领域。有学者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不是要人们去背诵某些条文,更不是要拘泥于经典作家针对当时情况所作出的某些具体结论,而是要学习其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理论思维的能力。应注意从其他学派吸收各种有用的思想资料、有用的研究方法和有价值的观点,考虑他们提出的批评和不同意见,把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都继承下来。简单地否定一切、排斥一切是错误的。有学者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问题,强调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20多年来陆续传入我国的西方史学理论,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加强对西方史学思潮的评介和研究,重视对西方史学发展中的前沿问题的追踪和分析。
对历史学部分相关学科的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比如,世界史的研究重点应放在现代史和当代史上,尤其应重视20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研究,重视对文明、文化问题的研究,把国际、国内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推出我们自己的多卷本世界通史和重要的地区史、国别史。发挥口述史学在新史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给妇女史、民族史、宗教史、人口史、体育史、人物传记等领域提供更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作出贡献。人口资源环境史要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注意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我国历史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其中的规律。清史纂修工程要努力纂修一部能反映当代理论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大型《清史》,使之成为新世纪学术发展、文化建设的标志性成果。有学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史学领域最年轻的一个新学科,在客观需要和自身努力下,必将发展成为历史学中具有广泛影响和生机活力的一个分支,应对其加强规划和引导。本次会议还选举产生了中国史学会第七届理事会。
《人民日报》 (2004年06月15日 第八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