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科学探索、艺术、英雄”审题指导与佳作导写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科学探索、艺术、英雄”审题指导与佳作导写

【高考作文】材料作文“科学探索、艺术、英雄”审题指导与佳作导写老练的语言和较为缜密的思考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美中不足的是“中国人对星空的向往,正是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遨游星辰大海

科学探索_科学探索对孩子的意义_科学探索飞船DY

【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21 年 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着陆于火星。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引发了国人热议:

“我们朝着遥远的太空前进,靠的是无止境的科学探索。”

“天问,祝融,当科技融入了艺术的想象,浪漫便发生了。”

“我国的航天科技人员才是我心目中英雄的样子。”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想象与思考?请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注意: 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

本次作文用的是时鲜材料,将写作视界置于社会热点之中,意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并以主人翁的姿态将自己融入对社会的观照与省视之中。

材料总共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是引导性话语,用来概述背景,其他三句是指向立意的指导性话语,分别从三个不同层面给学生提供了三个写作话题。

第一个话题重在强调科学探索的精神,可结合航天事业,围绕“科学探索”阐述科学技术或精神对于国家、民族的价值。

第二个话题是从命名看中国航天人的浪漫和对中国文化的自信,这是人们不断进行探索的思维动力,重在强调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可结合航天事业,围绕“科技与艺术”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话题侧重于科技工作者的品质特性,可从我国航天科研人员的形象特点谈起,阐述对“英雄”的认识。当然,立意时,也可将以上三个话题有机融合,形成新的契合材料导向的联想、想象与思考。

就写作者来说,这道作文题可选择的空间很大,写作涉及的范围很广,给不同能力层级的学生都提供了挥毫泼墨的机会。想象力较强的学生可通过讲述故事的方式,让自己的形象思维能力在科技、艺术、英雄的话题之中浪漫驰骋;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也可以从中选择某一个话题,确定一个立意,让自己的思考从航天科技人员和丰硕的航天成果中开花结果。

科学探索_科学探索飞船DY_科学探索对孩子的意义

【佳作赏析】

1. 科技艺术,浪漫碰撞

科技是理性的智慧结晶,而艺术是感性的人类瑰宝。横亘在二者之间的,是巨大的思维鸿沟,既切断了人们进一步的发展进步,也阻碍了浪漫的粒子碰撞。

惯有的思维定式,迫使我们去追问科技与艺术,一定是天堑两端永远只能遥遥相望的两颗星星吗?答案必定是“否”。“祝融号”火星车,就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解答。

科技从来都不是冰冷的数字符号,更不是公式定理的简单叠加;科技融入的是工作者的创造性思考和浪漫性感知。丁达尔效应下,抽象的光第一次有了形状,无线不只留在物理化学的计算说明当中,也与艺术家画作里的明暗交界线有了跨领域的会面;同样令人震撼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为艺术的再生创造提供了基础,每一个微小粒子的拼凑与构成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艺术色彩;镭的发现,既点亮了那个时代的科学发现之光,也成为永恒的荧亮火焰,照亮了居里夫人这位科学工作者身上美丽的浪漫特质。更进一步地,当“墨子号”量子卫星升空,“祝融号”火星车进入预先计算的轨道,与科技之旗一同冉冉升起的,是全民族上千年的文化情怀、艺术情结,碰撞出浪漫的运转轨道,向人类的探索边界环绕。

科技没有界限,艺术也不存在领域的拘囿。

艺术不只是感性想法绘制出的绚烂色盘,更是缀满了理性之光的烁烁星空。如同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所言:“我只要看得到光线,闻得到白天的味道,我就知道是白天了。”每一个艺术细节的捕捉,都源于对生活的留心观察;而每一个留心观察,都可能引发一连串的科技进步——足见科技与艺术是贯通的。著名画家达·芬奇在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就巧妙运用了数学中黄金分割比的知识,为这幅艺术瑰宝更添理性之美;《海底两万里》中提出的海水盐差发电的诸类设想,既体现了作者凡尔纳理性而客观的思考,也为未来的科技发展方向构思了蓝图;近代科学革命提出的天体运行论等科学史上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其实多多少少受到百年前文艺复兴中那些藝术思想解放的先驱智慧的影响。

科技与艺术,正如纺锤中同一极发出的两根丝线,在不同的轨道上各自前行发展,当交会于另一端时就碰撞出足够震撼一整个时代的浪漫光芒。“天问”“祝融”,当这些存在于历史神话中的艺术概念,带着一代代人的文化信仰和艺术想象,与研究团队历尽艰辛的科技成果融合,随着灿亮的火光进入我们仰望已久的宇宙空间时——科技的里程碑建立,艺术的火花被唤醒,碰撞出的浪漫成为穿越时空、突破局限的平坦大道,促使我们像《堂吉诃德》中说的那样:“去摘,最遥不可及的星!”

科技与艺术永不相悖,让科技与艺术相互碰撞,产生的浪漫就是最好的证明。

(得分:55分)

【点评】

丰厚的阅读积累成就了这位学生较强的思考力,使文章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显得相当出色。文章由追问人们对科技与艺术的惯性思维切入,紧扣论点,辩证分析了科技与艺术的浪漫碰撞,既看到了偏于理性的科技之中的浪漫,又能看到充满浪漫气息的艺术之中的理性之光,分析有理有据,一气呵成,只是论据使用的逻辑安排略显不足。

2. 执科学之刃,游星辰大海

当“北斗”环绕着地球运作,当“玉兔”行驶在月球表面,当“天问”奔赴神秘火星,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中国浪漫,建成了一个属于中国的星辰大海。在星辰大海的背后,不仅是属于中国人的浪漫,不仅是一代代航天科技人的日夜耕耘,还是科学之刃挥舞的成果。

中国人对星空的向往,正是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从万户的勇敢飞天,到如今的“天问”着陆火星,在浩瀚星空中,中国人的身影从未缺席过。为了飞向更遥远的太空,中国人相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不断打磨,精进航天技术。“天问”“玉兔”“墨子”,一系列诗情画意的名称背后,是中国人的不懈付出。靠着无止境的科学探索,昔日苏轼的“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的梦想得以实现。从诗句到成真,从浪漫到现实,中国式浪漫成真的过程,也正是中国人不断科学探索宇宙的过程。星空无际,科学探索不止。

如何更好地运用科技之刃,遨游更深广的星辰大海,是中国在航天领域上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科学”,需要我们运用“科”技,奋发“学”习。常言道,尖端科技是各国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探索未知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是我们当下刻不容缓之事。“学习”应该向前学,也应该向后学,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同时借鉴他国优异之处,取长补短,让中国人在航天路上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力。脚踏实地,仰望星空,让科学之花火在夜幕中绽放。

鸟儿借双翅飞向湛蓝的天际,中国航天人则借科学之翼奔赴星辰大海;战士借刀剑为国奋勇杀敌,中国航天人则借科学之刃斩去荆棘之阻;鱼儿借流水游向汪洋大海,中国航天人则借科学之舟驶向星空彼岸……浩浩长风,茫茫太空,渺渺宇宙,若执科学之刃,则心无所惧。

执科学之刃,游星辰大海吧!星空没有边际,科学也不会止步。

(50分)

点评

老练的语言和较为缜密的思考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美中不足的是“中国人对星空的向往,正是对科学的不懈追求”和“遨游星辰大海,需手执科学之刃”这两部分所写的内容是从同一个层面进行阐述的,缺少思维的梯度,而且对第二部分的论述也只打了一个擦边球,没有较为深入具体地展开。

当然,高一阶段能写出这样的作品,体现了该学生扎实的写作功底和善于思考的思维品性。

上一篇: 科学探索奖公布!首位90后获奖者诞生
下一篇: 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人类的意义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