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
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代表人物:中央-奕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成果:
前期(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后期(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四支海军:南洋、北洋(最大)、广东、福建。
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具体事件:百日维新,
影响: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
时间事件: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
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影响: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补充: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政党)
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华民国:1912年 南京 孙中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
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激进派)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青年杂志》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两大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中国近代化探索启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资产阶级激进派)
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建《青年杂志》
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两大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
中国近代化探索启示: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