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7 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概述

7 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概述

7 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概述7 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概述,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概述 曹道巴特尔 (摘编自拙著《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一书第32-

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概述 曹道巴特尔 (摘编自拙著《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语言文化变迁》一书第32-42页) 中国文化语言学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尤其引入系统科学浑沌学理论运用到文化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思维框架的转换和范式演变的效应,营造了更广阔的前景。 对于我们的研究,系统科学和浑沌学理论著作《系统科学》(邹珊刚等,1987)1、《浑沌学纵横论》(苗东升、刘华杰,1994)2以及文化语言学理论著作《文化语言学发凡》(张公瑾,1998)3、《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洪堡特,2002)4、《语言论》(萨丕尔,1997)5、《语言与文化》(罗常培,2004)6、《语言与民族物质文化史》(张公瑾,2002)7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方法论意义。还有陈原、游汝杰、邢福义、史有为、陈建民、戴昭铭、申小龙、陈保亚等语言学家的有关社会与语言、文化与语言的论著都是中国文化语言学取得的重要成果。 一蒙古语言文化研究总体情况 蒙古语言文化研究,出现不少有关个别词汇的文化语义分析;有关牲畜毛色、牲畜名称分类;有关亲属称谓、身体部位名称等方面的文化语言学分析成果。社会语言学研究也围绕着维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字等问题进行了相当广泛的探讨。

这些都在表明蒙古语言学进入语言、社会、文化的综合性研究阶段。 由于语言在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功能,社会科学其他领域也开展了相关研究,不断发表从文学审美心理、艺术形象的塑造、人生观、世界观等角度谈论蒙古族词语的论著。 除了各出版社出版的一些社会学、民族学、文化学专著,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学术刊物上的相关论文。中国有几十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主办的蒙古学学术刊物,有好几百个从事蒙古语言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语言学爱好者,每年出版和发表大量的著作和论文。这些丰富的资料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蒙古族语言文化传统及其演变的足够的信息。我们也可以读到地方志、有关文书档案、相关的文学作品、史书等文献。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原来纸质信息都以电子信息的方式被快速传播,有关语言文化方面的最新成果不断被推出。 1邹珊刚等:系统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苗东升、刘华杰:浑沌学纵横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3张公瑾:文化语言学发凡,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4[德] 威廉·冯·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美] 爱德华·萨丕尔:语言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6罗常培:语言与文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7张公瑾主编:语言与民族物质文化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蒙古族社会制度变迁研究著作,大量运用历史文献中的文化词汇,那些文献词汇为民族学家、史学家们提供了有关民族起源、氏族社会、风俗习惯、社会建制方面可靠的依据。

这是传统学科及其研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颇为代表性的有苏联学者波·雅·符拉基米尔佐夫的《蒙古社会制度史》(1979)8;蒙古国学者达·贡格尔《喀尔喀史》(1991)9、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史》(1986)10、达·迈达尔、拉·达力苏荣《蒙古包》(1987) 11;中国学者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1990)12、林幹等编著《内蒙古历史与文化》(2000)13、王钟翰《中国民族史》、内蒙古社会科学院《蒙古族通史》(2001)14等。这些重要的著作都采用以历史文献中有关社会制度词汇论述蒙古族社会制度史的方法。 最十多年,陆续出版内容涉及蒙古族文化变迁的研究成果。主要有《蒙古游牧社会的变迁》(色音,1998)15、《中国农牧文化结合与中华民族的形成》(蔡凤林,2000)16、《游牧文明论》(孛尔只斤·吉尔格勒,2002)17、《蒙古族传统文化论》(乌云巴图、葛根高娃, 2001)18、《蒙古族文化研究》(朋·乌恩,2007)19等,这些都是有关蒙古族文化研究中的代表性成果。 二蒙古语言文化研究论著成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蒙古语言学家发表一些有关语言文化研究方面的论文。

由于刚刚起步,研究成果没有形成理论和方法讨论,没有构成派别体系。 金刚教授是较早关注语言词汇之文化语义的学者。他从对蒙古人皇帝与皇后称呼词 (qaγan,合罕)20、21、 (qatun,合敦)22的词源阐释开始,历经十多年发表十余篇论文,以传说人物黄帝、炎帝称号与蒙古人称号文化的关系为主线,讨论了蒙古族起源及其与古代其他民族之间的渊源关系,为蒙古文化语言学研究掀开了十分有趣的一幕。他根据国际体育辉煌的名称Olympic(奥林匹克)对应蒙古语的 (olan b?ke,众力士)一词,大胆地提出奥林匹克名称来源于蒙古语古老的搏克名称词 (b?ke,角力,摔跤)的假设。他还说,古代蒙古人先民接受了西方游牧民族狮子文化传统,并且结合北方民族熊23、24、虎、狼、鹿图腾以及驯养牤牛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 8[苏联]波·雅·符拉基米尔佐夫:蒙古社会制度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78内部刊印) 9[蒙古]达·贡格尔:喀尔喀史,蒙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91 10[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史,蒙文,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6 11[蒙古]达·迈达尔、拉·达力苏荣:蒙古包,蒙文,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7 12翁独健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13林幹等:内蒙古历史与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 14蒙古族通史编写组:蒙古族通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15色音:蒙古游牧社会的变迁,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16蔡凤林:中国农牧文化结合与中华民族的形成,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17孛尔只斤·吉尔格勒:游牧文明论,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18乌云巴图、葛根高娃:蒙古族传统文化论,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1 19朋·乌恩:蒙古族文化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7 20金刚:论天单于,《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1994(2) 21金刚:再论天单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97(1) 22金刚:论哈敦称号,《蒙古语言文学》(蒙文)1994(4、6) 23金刚:论哈敦称号,《蒙古语言文学》(蒙文)1994(4、6) 24金刚:蒙古语中熊崇拜的遗迹,《满语研究》2002(1) 搏克文化25,狮子文化在蒙古族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智力游戏-蒙古象棋的游戏规则及其棋子名称 (berse,兵或卒)26。

他认为,狮子文化或者狮图腾文化遍布世界的年代吻合中国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神话人物黄、炎二人的姓氏、称号,都来自于古巴比伦狮子名称sarru和梵语的狮子名称sengge( ),并且还要与古罗马凯撒大帝名称 aesar、俄国沙皇名称uapb、阿拉伯皇帝名称?ag、突厥语狮子名称?ir以及藏族史诗英雄格萨尔名称gesar等均有着共同来源,包括匈奴和鲜卑族称27、单于称号、蒙古人的皇帝与皇后的称号都来自于狮子名称28、29。他还指出,熊图腾崇拜演化为蒙古族亲属称谓名称30、31。 关于蒙古象棋的棋子名称,布仁巴图教授也发表文章(1997)32,通过对 (noyan,那颜,官人,老爷)、 (qatun,哈屯,夫人)等人类社会人物称谓词和蒙古象棋棋子名称之间一致性的分析,深入探讨了古代蒙古族社会的组织方式。金、布二人论文,具有互补性。 乌其拉图教授的《匈奴人语言所属初探》(1998)33、《部分匈奴语词之复原考释-再探匈奴人语言所属》(1999)34、《“江格尔”与北方民族古代史若干问题的联系》(1999)35、《关于蒙古语族古代文化研究》(1999)36、《“南齐书”中部分拓拔鲜卑语词的复原考释》(2002)37等论文也从语言文化学角度进行恢复古匈奴、鲜卑的一些词语,探寻了蒙古语同它们的联系。

乌其拉图教授复原考释了汉文史籍中记载的45个单词、词组,8个短语以及部分粘附成分和蒙古语的格,初步得出了匈奴人所操语言为蒙古语。他指出,匈牙利人与匈人在历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匈奴语研究》一书基本反映他的研究成就。据报道,匈牙利布达佩斯纳普库特·加多(Napqut Kiado Hft)出版公司于2008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由匈牙利学者巴巴拉(Obrusánszhy Borbála)、卡塔琳(Qatalin)编译的这本书。 斯钦朝克图研究员近期发表系列论文,探讨蒙古语生殖器名称与原始宗教图腾崇拜(1999)38和自然崇拜(2000)39以及祖先崇拜(2001)40习俗之间的渊源关系,勾勒出古代蒙古人生殖器名称同熊图腾、巫师名称、土地、火以及祖先名称的一致性,指出蒙古语有些特征和满通古斯语族特点之间有着密切的地域文化联系。 北方游牧民族除了共同的图腾崇拜文化,还创造了完整、丰富的畜牧业文化词汇体系。阿拉腾敖其尔(1990)、杜克(1993)、斯钦朝克图(1994)、布仁巴图(1996)等发表重要 25金刚:狮子座-蒙古搏克,李·巴特尔等编:搏克,蒙文,北京,民族出版社,1995 26金刚:狮文化的象征蒙古象棋,《蒙古语文》(蒙文)1995(4) 27金刚:虎狮民族鲜卑源流(上、下),《满语研究》2003(1、2) 28金刚:论天单于,《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1994(2) 29金刚:再论天单于,《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97(1) 30金刚:论祭敖包的性质,《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1999(2) 31金刚:阿哈、额客的词源探,《蒙古语言文学》(蒙文)1999(2) 32布仁巴图:《蒙古秘史》中的一段蒙古象棋术语考-…人物?在特定语境中的涵义,《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97(1) 33乌其拉图:匈奴人语言所属初探,《内蒙古大学学报》1998(4) 34乌其拉图:部分匈奴语词之文化复原考释-再探匈奴人语言所属,《内蒙古大学学报》1999(4) 35乌其拉图:《江格尔》与北方民族古代史若干问题的联系,《蒙古语言文学》(蒙文)1999(4) 36乌其拉图:关于蒙古语族古代文化研究,《金迪》(蒙文)1999(2) 37乌其拉图:《南齐书》中部分拓拔鲜卑语词的复原考释,《内蒙古社会科学》2002(6) 38斯钦朝克图:生殖器名称与原始宗教图腾文化—以蒙古语为例,《民族语文》1999(6) 39斯钦朝克图:生殖器名称与自然崇拜—以蒙古语为例兼论北方诸民族愈演愈烈文化关系,北京,《民族研究》2000(2) 40斯钦朝克图:祖先崇拜与生殖器名称,《民族语文》2001(4) 的论文,分别探讨突厥语族民族和蒙古语族民族畜牧业文化词汇的共同性、系统性、尤其是马文化词汇的丰富多彩41;蒙古族五畜命名在体貌、性别、毛发、蹄状、年龄、去势等几个主要分类依据基础上的语义特征和文化特点42;蒙古人用最熟悉的家畜特征来命名野生动植物、器具和土地等文化表现43以及蒙古人畜牧业经济文化经验44。

蒙古族社会制度文化在语言上的表现引起语言学家们的注意,古老的“圈营”、“穴居”等生产生活词汇成为专家学者关注的热点。斯钦朝克图《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2001)45和乌其拉图《史诗“江格尔”中所反映的“库列延”和“察哈尔”制度》(1989年)46是关于早期蒙古人军事、社会组织 (küriyen,古列延,圈营、围圈)的主要论文,前者围绕蒙古族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军事组织、住宅牧场、风俗习惯以及认知思维等重要文化形式,较全面阐释“库伦”文化( )的演进史,探讨“库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内涵,指出“库伦”一直是蒙古文化的组成部分。温都苏的《蒙古族居所文化变迁在复合词中的反映》(2003)47一文从蒙古族古老居所词汇在各个历史阶段复合词汇中的运用来研究蒙古族居所文化变迁,文章对蒙古族住宅从额鲁克( ,穴居)到板升( ,土房)发展的分析较为透彻。 抢婚制、聘婚制等婚姻文化在亲属称谓上的表现、人名姓氏的文化内涵也得到关注。主要有哈斯巴特尔《关于蒙古语某些亲属称谓词源》(1993)48、《蒙古语女婿、媳妇、嫂子等称谓词探源》(1994)49、《蒙古语母亲、妻子、女儿等称谓词探源》(1995)50、《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1996)51等系列论文和图们吉日嘎拉《关于〈蒙古秘史〉中与oki有关婚姻文化的几个词语探源》(1996)52、《蒙古语qurken一词探源》(1998)53等论文探讨了蒙古语女婿、媳妇、嫂子、母亲、妻子、女儿等亲属称谓的文化内涵。

满达夫《再论蒙古族人名及其文化》(1997)54一文,乌其拉图《叱奴氏的源流》(2000) 55、《“蒙古秘史”与汉文史籍中的几个姓氏比较》(2001)56等论文研究了古代蒙古族人名姓氏文化。曹道巴特尔《语言接触所产生的蒙古族直系亲属称谓变异》(2004)57探讨了蒙汉语言文化语言接触所产生农业蒙古人和农牧结合蒙古人亲属称谓的变迁。 贾晞儒在《蒙古语言与蒙古族历史、文化》(2002)58一文中关注蒙古语语法结构、语 41阿拉腾敖其尔:突厥蒙古语词汇与畜牧业文化的联系,《民族语文》1990(5) 42斯钦朝克图:蒙古语五种牲畜名称语义分析,《民族语文》1994(1) 43杜克:蒙古族游牧文化语言,《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3) 44布仁巴图:《蒙古秘史》中与牧羊有关的骈文,《蒙古语文》(蒙文)1996(10) 45斯钦朝克图:蒙古语…库伦?的文化释读,《民族研究》2001(4) 46乌其拉图:史诗《江格尔》所反映的…库列延?和…察哈尔?制度,《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89(3) 47温都苏:蒙古族居所文化变迁在复合词中的反映,《事业之路同仁之情,蒙文,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3 48哈斯巴特尔:关于蒙古语某些亲属称谓词源,《蒙古学研究》(蒙文)1993(1) 49哈斯巴特尔:蒙古语女婿、媳妇、嫂子等称谓词探源,《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94(1) 50哈斯巴特尔:蒙古语母亲、妻子、女儿等称谓词探源,《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1995(3) 51哈斯巴特尔: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等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黑龙江民族丛刊》1996(1) 52图门吉日嘎拉:关于《蒙古秘史》中与oki有关婚姻文化的几个词语探源,《蒙古语文》(蒙文)1996(12) 53图门吉日嘎拉:蒙古语xurken一词探源,《蒙古语文》(蒙文)1998(12) 54满达夫:再论蒙古族人名及其文化,《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1997(2) 55乌其拉图:叱奴氏的源流,《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0(4) 56乌其拉图:《蒙古秘史》与汉文史籍中的几个姓氏比较,《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1(2) 57曹道巴特尔:语言接触所产生的蒙古族直系亲属称谓变异,《满语研究》2004(2) 58贾晞儒:蒙古语言与蒙古族历史、文化,《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2(1) 义构成、语义演变所蕴涵的特定历史、文化烙印,从而提倡历史文化研究要重视语言中的文化信息。

曹道巴特尔《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兼谈一些民族谚语中的自然观》59一文通过蒙古族等各民族谚语对人们行为的说教和约束功能,指出在环境保护方面民族语言文化中的习惯法对现代环境保护法具重要的辅助作用。 高等院校开设文化语言学课程,布仁巴图教授在内蒙古大学讲述文化语言学,格·海日汗、波·索德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开设蒙古语言文化、科尔沁蒙古语言文化课程。相应地研究著作也问世,主要有格·海日汗、波·索德出版《蒙古语与蒙古族传统文化》(2001年)60,特图克等出版《科尔沁文化与蒙古语》(2001)等。61还有白音门德《蒙古语方言和文化》(1999) 62一书是至今第一部从语言和文化角度探讨蒙古语方言土语的专著。宝玉柱《清代蒙古族社会转型与语言教育》(2003)63一书以近代蒙古族社会转型为背景,探求蒙古族语言教育变迁史。 关于蒙古语族语言文化研究方面,主要有丁石庆教授有关达斡尔语言文化的系列论文以及《达斡尔语言与社会文化》(1998)和《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达斡尔族个案研究》(2003)64,还有李克郁、贾晞儒等人关于甘青蒙古语族语言文化的著作等。 满通古斯语言文化成果有助于我们的研究。

朝克研究员早期论文涉及鄂温克族狩猎文化,65尤其是关于日本阿依努人与鄂温克人甚至与蒙古人之间语言文化关系的研究,为20世纪末期北方民族语言文化研究提出了重要的提示。66 总之、蒙古族语言文化研究在近10年当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就。《蒙古语与蒙古族传统文化》(2001年)67、《科尔沁文化与蒙古语》(2001)68等书的问世,也改变了蒙古族语言文化著作空缺现象。作为刚刚起步的新型领域,蒙古族语言文化研究要做很多的工作。其中,语言接触和语言变迁问题研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蒙汉历史接触和在汉民族语言文化影响下蒙古族语言文化所发生的变迁是值得研究的。 59曹道巴特尔:民族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兼谈一些民族言语中的自然观,《满语研究》2001(1) 60格·海日汗、波·索德:蒙古语与蒙古族传统文化,蒙文,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61特图克等:科尔沁文化与蒙古语,蒙文,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62白音门德:蒙古语方言和文化,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9 63宝玉柱:清代蒙古族社会转型与语言教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64丁石庆:双语族群语言文化的调适与重构-达斡尔族个案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学号B029169,2003年 65朝克:蒙古语的牧业文化特征,《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93(3)92-94页;论达斡尔语中的满通古斯语借词,《民族语文》1988(4)25-30页;论满语和蒙古语的语音关系,蒙文,《蒙古语文》1989(3)11-17页;论蒙古语和满语的共同构词成分(日文),东京外大亚非所《语言文化接触》1993年期75-89页。

朝克研究员最为重要的特点在于对无知课题不轻易下定论,而创造性地采取比较谨慎的关系、公有等表达式。 66朝克:论日本阿努语和阿尔泰诸语代词关系,《民族语文》1993(2)50-58页;论日本阿依努语和蒙古语共有词的元音对应规律,《满语研究》1993(2)91-100页;论日本阿依努语和蒙古语共有词的辅音对应规律(汉文)《满语研究》1998(2)89-101页;论日本阿依努语和通古斯诸语共有词元音对音规律《满语研究》1999(1)20-31页;论日本阿努语和阿尔泰诸语代词关系,《民族语文》1993(2),50-58页;论日本阿努语和阿尔泰诸语格形态研究,《民族语文》1994(4),64-68 页;《论日本阿依努语和通古斯诸语共有名词,《满语研究》1994(1)37-42页;关于日本阿努语和阿尔泰诸语的关系(日文)日本《东方学》1990年第期。 67格·海日汗、波·索德:蒙古语与蒙古族传统文化,蒙文,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2001 68特图克等:科尔沁文化与蒙古语,蒙文,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1

上一篇: 校本培训个人研修计划
下一篇: 王富仁《文学史与文学批评》阅读答案-2023年高考真题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