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的主线、主题和经验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的主线、主题和经验

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的主线、主题和经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勇于开拓创新,经过不懈努力,建立起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功地由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跃升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攀升。这是历史性的巨大跨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在探索中不断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是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历程的主线。70年间,中国的经济发展,无论是影响它的国家社会制度和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还是本身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科学技术、产业结构,所经历的变迁都是复杂而巨大的。工业化乃至整个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发展目标,而体现各国差异的,是各国选择了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不同路径,这就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也就成了一国经济发展历程的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从国情和在国际上所处位势及面临的环境出发探索形成并不断完善的。这条道路特有的内涵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为战略目标,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方向,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条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果敢的勇气、坚韧的毅力,接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克服因实践不足所致的艰辛困惑,经历曲折而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的。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由之路。它回答了作为多方面发展不平衡的纷繁复杂的大国在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的情况下,如何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通过加快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这样一个人类文明的重大历史性命题。在这条道路前行的进程中,中国还制定和运用计划或规划,以及价格、财税、金融、资本、劳动力、技术、土地等政策和法规对经济增长波动、经济结构进行调控,以实现发展目标。

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的跨越发展是新中国70年经济发展的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起的很长时期内,作为发展中国家,以农业为主,必然要选择奋起直追,以实现赶超工业化、现代化先行国。中国在这一进程中实现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复杂的波浪式发展的特征。尽管如此,从自身纵向比较和国际横向比较,都不可否认中国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这一客观事实。从中国经济总量看,国内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679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0.03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年均增长8.1%。改革开放以来,在1949年至1978年快速奠定物质技术基础的条件下,中国经济实现了同期世界少有的高速增长,1979年至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2.9%高出两倍多,成功实现了经济总量由1978年的居世界第十一位,至2010年起的居第二位的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份额也随之由1978年的1.8%提高到2018年的接近16%。中国还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迈出了决定性的步伐。中国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质的飞跃。首先,中国作为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起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成功地实现了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其次,中国经济成功地突破在国际上的劣势窘境向优势跨越发展的反转,由低速增长到高速增长再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攀升。中国经济的优势跨越发展,使全国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到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跨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发展也经历了曲折,对此要从全面系统的视域加以分析,而不能孤立地、碎片化地片面评断。应当看到,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曲折,是一种波浪式发展。实践证明,这是作为后发国家突破劣势窘境的历史性命题所进行的一种试错中可能付出的成本,不能因为这种曲折和一些结构性问题的发生,而否定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事实。改革开放之前近30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速度,但前一个历史时期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后一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改革和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两个历史时期之间在实践和理论上没有断裂,而是呈现出内在统一的接续创新发展。

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跨越发展辉煌成就的取得,缘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探索形成和不断完善所提供的根本保障和强大动力。坚定不移地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具有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能够站在时代前沿谋划长远全局和制定发展战略,并付诸实施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是优势跨越发展的政治保障;构建起平等社会,避免社会的对抗,调动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人的积极性,是优势跨越发展的社会基础;实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调动各方面协同推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优势跨越发展的制度和体制保障;政府从国家和人民长远利益出发实施中长期发展战略、计划或规划,是资源配置更加有利于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人民利益根本实现的保障。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发挥出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使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经济发展由此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而使中国能够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在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创造出优势跨越发展的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是成功的,而且越走越宽广。这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的历史逻辑。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一轮工业革命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全球贸易体系重构等国内外一系列深刻变化,回答了新时代中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为着力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系,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引领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018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涌现,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实现重大突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019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14位,成为唯一进入前20名的中等收入国家。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迅速增至2018年的58.5%。

中国将根据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谱写更加辉煌的经济发展历史。

上一篇: 黑洞的发现简史
下一篇: 科学探索作文素材合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