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学术,偶尔风月
9月13日,第三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50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8位女性科学家。他们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奖金,用途可自由支配。
与过往两届100人获奖名单相比,本届面孔更为多元,既有国家级重要奖项获得者,也有多人从未获过任何知名奖项;性别分布变化明显,女性获奖人8位创三年之最;年轻化趋势明显,35岁及以下获奖人7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1988年出生;分布更为广泛,50位获奖人来自13个城市,苏州、太原、长沙等非一线城市首次有人上榜。
“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三年来共评选出150位获奖人。作为科学家主导的公益项目,奖项秉持面向未来、奖励潜力、鼓励探索三大宗旨,鼓励青年科技人才探索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的“无人区”,探索社会支持基础研究人才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
“科学技术的自立自强,关键是靠年轻人,‘科学探索奖’做了非常好的工作,我们要持续扶持年轻的科技人才创新,为国家做出更多新的贡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科学探索奖”顾问委员会主席徐匡迪点评说。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科学探索奖”发起人施一公表示,“‘科学探索奖’所关注的,就是青年科学家的工作是否在本领域代表世界最前沿,支持他们做其他人想做但做不出、不敢做,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科学探索奖’为青年科学家冲顶科学高峰提供物质补给、也提供精神鼓励和价值认同。”
女科学家人数新高、88年“小鲜肉”获奖,3岁探索奖愈发多元
针对本届获奖名单,“科学探索奖”秘书处介绍,今年最大的特色,就是获奖人较去年更为“多元化”,这也印证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和人才创新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
尽管“科学探索奖”的评审“英雄不问出处”,今年50名获奖人中既有各项国家级重要奖项的获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没有获得过其他知名奖项,但他们依然展现出中国优秀青年科学家群体的实力:50名获奖人中有94%拥有教授或同级职称,33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机构学习或工作的经历。
“科学探索奖”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年纪轻者和女性胜出。今年35岁及以下获奖人共有7位,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2岁。按照这一态势,预计奖项很快有望迎来第一位“90后”科学家。女性获奖人数量则达到8位,为三年来最多,一系列支持女性科研工作者发展的政策正在取得效果。
今年“科学探索奖”的获奖者来自13个城市的33家不同机构,地域和机构分布都更广泛,其中16家机构首次有人获奖,也有获奖人来自苏州、太原、长沙等城市,这正是全国范围内创新格局不断优化,各地大学与研究机构实力进一步提升的写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