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

人类探索宇宙历程哈尔滨市第六中学图途地理立足文化背景提升学科素养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

立足文化背景

提升学科素养

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真。哈六中汇集学科智慧,挖掘核心素养内涵,讲好学科故事,形成故事读本。冀学子们收获知识的同时,观学科风采,悟学科素养;立鸿鹄之志,展骐骥之跃。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六中人践行教育之本,开启师生成长新模式。

本期我们一起来分享地理学科背后的故事吧!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探索宇宙

康德曾说:“有两种东西,我对他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顶上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心中的道德律。”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

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

宇宙浩瀚无边,作为宇宙中的一份子,我们人类对宇宙的好奇从未减弱,这是哲学家确立宇宙观、世界观所不可回避的最根本问题,也是人类为之着迷的最大的科学问题。

正是由于对星空的惊叹与敬畏,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秘密。

01

天圆地方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在远古时代,先民们根据直观感觉,看到穹隆状的天覆盖在方平的大地上,难免产生“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错觉。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

在战国秦汉之际,我们的古人已经不是从形状上来理解“天圆地方”。《吕氏春秋·圆道》阐释道:“何以说天道之圆也?精气一上一下,圆周复杂,无所稽留,故曰天道圆。何以说地道之方也?万物殊类殊形,皆有分职,不能相为,故曰地道方。”这是将“圆”理解为天体的循环运动,“方”则是指地上万物特性各异,不能改变和替代。

02

地心说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公元前4世纪,在地球的另一端,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地球中心说”,亚里士多德认为地球不动,地球外有太阳、月亮、金星等各个星球围绕着地球转动

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毕达哥拉斯根据月球的圆缺规律指出:月亮圆缺原因是地球遮蔽月球,进而提出地球是圆球形的。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

四百多年后,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继承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式,提出了:行星在绕地球转动的同时,地球也在较小的圆形轨道上转动等内容,并将亚里士多德的宇宙模式更加合理化。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由于“地心说”与天主教中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人类,人类所在为上帝所创造世界中心的观点较为吻合,因此“地心说”一直为天主教会所采纳,同时被视为正统理论,自此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地心说”被人们奉为真理,长达十几个世纪。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03

日心说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16世纪,“日心说”提出,推行阻碍重重。尼古拉.哥白尼于1543年所著《天球运行论》正式提出了他的观点。此书精确论述了地球绕其轴心运转,月球绕地球运转,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的事实。即使在天主教会的强大压力下,哥白尼仍然坚守观点。《天体运行论》成为现代天文学的开端。

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

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

04

宇宙大爆炸理论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20世纪以来,天文观测的尺度大大扩展,达到上百亿年和上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宙膨胀的动态宇宙演化观念进入了人类的意识。在20年代,前苏联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弗里德曼提出了均匀各向同性膨胀的动态宇宙模型。在40年代形成了伽莫夫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促成了现代宇宙学的诞生。20世纪70年代,霍金进一步用广义相对论推演宇宙演变,提出了宇宙起源和终结的论断,已经被科学界广泛接受。

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

05

中国天眼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探索和开发宇宙的能力不断增强。2016年9月,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它拥有30个标准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是目前世界最大单口径、最为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称为“中国天眼”(FAST)。

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事例

FAST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FAST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与排在阿波罗登月之前被评为人类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Arecibo 300米望远镜相比,其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望远镜,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中国探索宇宙事例_中国探索宇宙的大事记_中国探索宇宙的历程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在不断向前推进,探索宇宙的目的,不但是为了满足求知的欲望,更是为了使人类不断地进步、促进地球和谐发展。宇宙浩渺无边,探索永无止境!

供稿:地理教研组

制作:丁媛媛

审核:刘洪梅

上一篇: realme真我GT大师系列发布 2399元起售 站稳旗舰质价比之王
下一篇: 神圣家族读后感.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