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论文
一、绪论
历史的客观性问题是历史学科重要标志,也是其学科独立的基础。历史学要在科学之林立足,就必须符合科学的起码要求,对客观实际持有应有的关注。“真实对于历史,就像人的眼睛那样重要,人没有眼睛变成终身残废,而历史缺乏真实,则成了无稽之谈。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是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首先,“历史”一是“实实在在发生过的往事”,二是“对往事所做的记录和对这种往事真相的追寻”即“实在的历史”和“描述的历史”。因为“实在的历史”就是历史本身即过去存在但是现在又离我们而去的人物事件以及制度等。历史本身已经不能存在于现在的时空下,因此它是确实的不存在;但却也是确确实实过去发生的。随着历史相对主义的兴起,对历史的动力和规律已经不做过多的探讨。“同时由于“实在的历史”是一个复杂的杂乱无章实在,同时包含人类所有的活动;所以对历史本身的探索是一个多学科协同还原的过程,是人类学、民族学、古生物学、化学等学科的多学科的协作的过程。在一定程度还原的历史本身也是杂乱无章的,这样的探索和还原也只是为历史提供原料,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历史研究。
本文探索的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主要指是“描述性历史”的客观性问题。描述性的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发生或经历事情的记载和对往事真相的追寻,“它包括历史过程的记录,历史经验的总结,历史规律的探索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预见。”可见历史研究是在一定的参照系、一定价值取向和一定目的探究,那么对历史事实的判断标准也就有所不同,如李大钊所说:“历史总是记述以何理由惹人注意的事,至于如何的事才惹人注意,则古今不同。”那么历史就成了活着的人为了某种目的而重建死者的生活,这样的重建必须基于客观,不然这样的研究就没有应有的意义。
二、影响历史研究的客观的因素
(一)史料的运用
历史的事件总是会留下痕迹,虽然相对于历史本体是比较少的,但是其保留下来的痕迹的总量还是很大的,有人认为研究近代史的`,无论如何刻苦用功的人,都不能阅读已出版的书籍的四分之一,因此怎样的事实成为历史事实这就是有赖于史家的选择,如何利用历史事件遗留下来的痕迹?怎样的选择才能使史料的选择更有客观性?是历史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
对历史材料的考察及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制度的研究等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是每一个史家必须涉及的内容。就历史研究本身而言,历史本身与历史记录之间的关系来看,绝大部分的历史材料已经如烟云般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留痕迹;而留存下来的只是其中的小部分,有的处于偶然有的原因保存下来,也有的是人有计划的留存。“客观性”在自然科学中的定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能胜任的科学家从同样的证据出发,会得到同样的结果,而且这个结果和结论可以被科学界同行普遍接受”。历史的客观性的概念可以参考自然科学的概念,但是由于历史不能复制,不能重演,都是过去的内容,其客观性无法通过实验和有效的手段进行复制还原,也很难达到普遍的认可,因而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客观的历史真相、最后的历史终结的真理是不可能发现的,历史的真相就是在河流的彼岸,我们苦苦的在茫茫的故纸堆中追寻,在历史遗迹中追寻,在前人的史书中追寻,但是他只是一丝曙光给我们指引但是不能到达。
史料就是过去留下痕迹,“如果人们所说,所想,所做,或任何遭遇,没有留下痕迹,等于这些事情都没有发生过。”所以说历史留下的痕迹对于历史研究很重要,那么史家对史料的收集是影响历史客观性的重要要因素,没有丰富的史料,历史研究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那么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就无从谈起。史料的收集是历史研究的第一件事情,历史学家必须收集大量的史料,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从历史的瓦砾废墟中发现历史的痕迹,历史研究不是研究过去,而是研究过去所留下来的痕迹,从这些痕迹中重建历史。
在收集到大量的史料后,历史学家要审查收集到的史料,不要盲目的相信所有的史料,对史料的真伪进行辨别,在历史的资料中有无意识的做伪书,同时也不乏有意的做伪书。在克·布洛赫指出:“在所有歪曲证据的毒素中,最致命的莫过于有意作伪。”历史学家必须由辨别考证的能力才能尽力并不被虚假的历史证据所迷惑;因此对大量史料的考据是必不可少的。“考据涉及到心理状况,它是一门微妙的艺术,绝对没有诀窍可言,而它又是一门理想的艺术,有条不紊地运用某些基本的思维程序。”历史学家对考据方法的应用,是影响历史客观性的重要因素。在历史考据的过程中也要用科学的客观方法,因此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归纳方法、比较方法、分析方法、综合方法,都可以一定程度的运用到史学考据中来;虽然不能一一全盘的的运用,尤其是观察法与实验法,但这种引进自然科学求真的手段,对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有重要的影响。
(二)历史学家本身
历史学家本身也是影响历史客观性的重要因素,历史学家个人的好恶;即与历史学家个人的个性、气质、学识、地位有关的这些价值导向和偏好,这些会影响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同时历史学家作为某个群体的一部分也有其群体的偏好,历史学家总是以自己的时代范畴来思考问题的,并用自己时代的语言来著书立说,历史学家的叙述总是带有自己思想的特点;同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事物繁多杂乱,对于历史事件史实的选择主要依靠历史学家自身的学识见解,一个事件能不能成为历史事件,关键在于历史学家的选择。一个事件要成为历史事件就必须有史家的参与,历史在这里就是历史学家和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历史研究者对历史事实的选择、编排、理解等都是影响历史客观性的重要因素。个人的历史认识受到研究者本身的思想认识水平的限制,个人永远不能超越自己的感受力上去理解历史。这就这就中国史学家所说的“史识”问题,即就是史学家对历史史料的选择能力问题。这样历史学家自身的能力是影响历史客观性的因素。
(三)史学思潮
一个时代的史学思潮对历史学家及对历史书写的客观性有巨大的影响,历史学科有着悠久历史,虽然历史研究会受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外缘的解释,但是历史研究也有自身的发展轨迹。我们不能忽视学术自身的演变有自己内在的范式,也就是说每一种特定的历史思想都有其本身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的解决,这些问题有的暂时不能解决,有的没有解决,有的当时很重要,后来又不重要,有的旧的问题又会衍生出新的问题。这样史学研究的内容、方法、目标都有所变化,因此史学思潮对历史研究深远的影响,也对史学研究的客观性有重大影响。
如西方历史学在希腊罗马时代就有大的发展,古典的客观主义,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研究,那个时代的修昔底德推动落实在古典的客观主义思潮,修昔底德落实了西方史学中严格的史料批判、人本主义史观和超然的中立叙述,在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实践了这些原则,并对希腊罗马的史学家有深远的影响。后来进入中世纪的黑暗的千年。在这个时期,史学成为神学的奴仆,没有历史判断的观念,没有历史客观性的追求,史学完全沦为神学的附庸,人类的历史完全操控于上帝之手。经过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史学开始苏醒,到十九世纪,德国史学家兰克以他的“如实直书”的客观性原则引领时代的风潮,客观的历史成为史学家最为重要的追求,当客观主义史学影响一代历史研究之后,由于客观主义史学,重视史料的收集,重点利用图书馆和档案馆,因此使历史研究的范围比较狭窄,更多的是政治史、国际关系史。同时忽视历史解释,文章的可读性不强。面对这些问题,历史相对主义对历史的客观性原则进行批判;而二十世纪的后现代主义史学的兴起,对历史研究的客观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后现代主义认为,在历史上,没有真理、没有客观、没有真实。历史是推论、是意识形态的变形、是历史学家的语言游戏,与文学没有两样,认为历史没有所谓的连贯性,一致性,历史是碎片化的,是多元的。历史学家通过移情和想象,设身处地的进入历史情境之中是不可能的,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历史研究的客观性成为一个被否定,被推翻的境地。这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深远的影响了当代的历史研究。
后现代史学站在解构和批判的角度来瓦解颠覆传统史学,在历史学实践中客观性仍然是一个立足的基石,客观性问题依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味的顺应当代的史学思潮,也应该回顾历史长河过程中史学思想的变化过程,辩证的多元的看待各种史学思潮。博采众家之长,顺应时代思潮的同时反思时代的思潮;并在现代与后现代史学的冲击之下,从新思考和多角度的思考历史的客观性问题。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历史的客观性是历史学科存在的基础,也是历史研究的基本追求。历史学家在历史研究和历史描述中如何做到客观的问题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议题。历史研究通常希望发现历史的真相,明了事情的原委,以期得到某种借鉴,有利于社会与未来,因此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应该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历史学家应有的追求。
【分析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论文】相关文章:
试析历史研究的客观性问题论文07-15
历史与历史客观性分析论文07-14
汉语言文学的应用性问题分析论文12-10
中医古籍英译历史研究的现代意义论文08-10
探讨化学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论文07-06
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局限性问题及解决方法的论文07-09
浅析历史与历史客观性的论文12-07
论黑格尔关于客观思想的理论论文07-23
儿童文学课程的生成性问题研究论文07-2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