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
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推动全区党员干部互鉴交流,充分汲取并运用好贯穿其中的世界观、方法论,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坪山区委组织部策划推出“用案例学思想”专栏,刊登全区各街道各单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优秀实践案例。
今天一起来学习
坪山历史文化保护优秀实践案例
△文武帝宫
深圳市坪山街道东胜街66号,一座东偏北朝向的老建筑映入眼帘:黑白斑驳的墙体彰显岁月的痕迹,门额石匾上“文武帝宫”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屋顶横梁雕梁画栋,依稀可感觉到当年的雄伟。这是建于清代中晚期的文武帝宫,是深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两百余年的历史里,文武帝宫经历了从纪念亭、学校、乡政府到粮油站,再到保护单位的历程,在繁华的坪山老墟,它见证了坪山一路的发展。“坪山是深圳最能够将历史和现代融合起来的地方。”文化规划专家、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为理如是说。如文武帝宫这般隐匿在坪山各个角落里的老房子,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经历了时光荏苒,默默延续着这片城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
△大万世居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多次在不同场合就加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城市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引航指路。
保护放第一位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保护要真实和完整
保护好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要保留原貌,防止建设性破坏。
在保护中发展
处理好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保护要有温度
既要改善人居环境,又要保护历史文化底蕴,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
保护要有耐性
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更多采用“绣花”功夫。
△古树名木调查评估工作
坪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全市率先推出纲领性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高质量推动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将更新整备工作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充分结合起来。
在更新整备中坚持规划引领
以历史文化空间为重要节点,通过城市设计与空间形态管控,提升城市地域特色,打造具有“坪山特色”的风貌区。
全面开展历史文化资源调查
对57个城市更新项目、5个土地整备项目的古树名木及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调查评估,编制了62份专题报告,构建了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并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一张图”,做到底数要清、底线要明。
探索资源活化利用新模式
在推进汤坑片区城市更新过程中,创造性将庆云居、炮楼院、山湖世居3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迁址保护,与原址保护的石楼围屋井、罗氏围屋、石楼世居集中设置,进行统一规划、活化、利用,目前已完成规划审批和迁址工作。
如今的燕子湖片区,通过廖氏炮楼等老建筑的场所营造,积极打造深圳东部城市新客厅空间亮点;坑梓老城片区串联龙田世居、新乔世居、秀岭世居等历史建筑打造文化廊道,塑造历史文化传承、现代活力凸显的城区;坪山老城片区围绕片区内文武帝宫、三洋老围等历史文化资源,重塑城市形态、生态格局,激发老城活力,重现墟镇昔日繁荣。
△ 大万世居
老树春深更著花。坪山在保护中活化,在活化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城市历史建筑便有了继续前行的底气,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就有了新的活力。接下来,坪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将牢固树立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责任重大的理念,充分利用好城市更新平台,用绣花的功夫做好本职工作,为市民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迹,让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坪山城市建设,以文化为底色,推动“创新坪山、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
End
文案来源:坪山区委组织部、坪山区城市更新和土地整备局
编辑整理:坪山先锋
运营服务:晶报社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