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史学》第1辑(1993年6月)
目 录
我的期望 /邓广铭(1)
从比较中探索封建社会的运动规律 /马克垚(2)
法兰西历史限度论 /郭华榕(23)
关于早期美国黑人的地位及其演变 /何顺果(41)
未雨绸谬:江户时代经世学派对近代日本世界战略的先期探索 / 宋成有(54)
第三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起源及其走向现代化的趋势 /罗荣渠(70)
民国时期的中非关系(1911一1949)/艾周昌(92)
周一良先生是新中国亚洲史学科的开创者之— /林承节(109)
论口述史学在历史学中的功用与地位 /杨立文(126)
论陆贾 / 陈苏镇(137)
陶渊明田园诗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祝总斌(155)
关于科举制度创立的几个问题 /张希清(173)
略论明代官俸 /张仁忠(183)
乾隆朝金川战争中的天时、地势与人心 /戴 逸 华 立(200)
清初对西藏农奴制度的初步改革 /金顶兵(219)
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的奠基人——纪念郭沫若同志诞辰一百周年 /孙 淼(233)
为史学长青尽力——纪念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九十周年 /田余庆(250)
北京大学史学系沿革纪略(一) / 牛大勇(254)
《北大史学》第2辑(1994年11月)
目 录
稷粟辨疑 /吴荣曾(1)
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几点看法 / 李孝聪(11)
云梦简中所见的秦国仓廪制度 / 康大鹏(28)
汉代的铁锸及其使用状况 / 王文涛(45)
唐灭高昌及置西州、庭州考论 / 王永兴(63)
府兵制国家论 /〔日〕谷川道雄(76)
关于中国书籍传入日本的研究 /[日]大庭脩(92)
戊戌以后康梁与清廷官员的联络活动 /迟云飞(104)
论近代学人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曲解 /刘桂生(116)
奴隶占有制与国家 /廖学盛(133)
关于一个社会形态最后阶段的特征 / 潘润涵(147)
中世纪欧洲贵族的结构变化 / 朱孝远(165)
论法国贵族阶层的消亡 /许 平(184)
略论美国西部开发模式 / 何顺果(198)
论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外交活动 / 舒运国(214)
书 评
霍尔《日本:从史前到近代》中译本序言 /周一良(227)
D.K.菲尔德豪斯对殖民主义史的研究 / 董正华(232)
读书札记
元代的警迹与警迹人 /刘 晓(239)
己亥冬梁启超赴檀原因成说质疑 /陈长年(246)
学术活动报道
浓郁的学术空气 扎实的基本训练
“——介绍北大历史学系首届学生学术节 / 郑家馨(251)
《北大史学》第3辑(1996年12月)
目 录
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的学术讨论
开场白:国内外学者有关学术论点简介/郑家馨(l)
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几点认识 /林承节(4)
如何更准确地评价殖民主义 /何芳川(24)
“双重使命”与依附论 /林被甸(27)
马克思关于“双重使命”的论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梁志明(28)
我的四点意见/罗荣渠(32)
落后国家的被压迫民族具有自身现代化的能力 /潘润涵(34)
具体分析殖民主义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作用 /郑家馨(38)
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理论的思考 /包茂宏(52)
殖民主义保存传统经济结构的事例 /董正华(54)
对研究“双重使命”的几点看法 /李安山(56)
现代小农制的历史地位——对十九世纪马克思主义者有关讨论的回顾 /董正华(59)
法国大革命历史编纂学的过去与现状/(法)弗•伊尔德舍美尔(82)
我在史学理论方面提出过的一些问题——离开母校母系(北大史学系)60年的一点学术汇报/何兹全(102)
历史哲学杂谈/林华国(124)
论孔子孝观念的革命性 /查昌国(132)
南阳士与中州士 /胡宝国(145)
桓温幕府僚佐构成考说 /林校生(154)
渤海世家与女真皇室的联姻——兼论金代渤海人的政治地位/刘浦江(169)
元代的参议中书省事 /张 帆(188)
论领事裁判权在近代中国的确立/郭卫东(200)
十九世纪下半叶中、日、泰三国改革与现代化的比较研究 /王晓秋(214)
袁世凯总统的政治顾问莫理循(1862—1920)/ 张寄谦(229)
书 评
《欧洲法西斯史》序言 德)/[德]恩斯特•诺尔特(248)
读书札记
关于奴隶制社会的两则札记 /周怡天(251)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 / 张衍田(259)
学术活动报道
参与,竞赛,友谊,进步!——北大历史学系第二届学生五四学术节纪实 /梁志明(274)
《北大史学》第4辑(1997年8月)
目 录
论文
古代东亚世界的构造——日本的研究动向及若干问题的提出/ [日]関尾史郎(1)
释“东南有天子气”——秦汉区域社会文化研究 /冷鹏飞(16)
桓温幕府职能事功剖说 /林校生(33)
大秦商人秦论来华若干问题探讨/许永津(45)
唐前后期度支变化的转折点——开天度支司 /李锦绣(54)
朱长文家世、事历考/邓小南(72)
明代洪武朝上告初探/吴艳红(88)
康熙统一台湾 /张仁忠(108)
玛特与古代埃及人的世界观 /颜海英(125)
法国大革命:法律实践的断裂还是继续?——布尔戈尼地区的例证/[法]让•巴尔(151)
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从棉纺织业开始/覃翠柏(162)
关于帝国主义瓜分非洲问题的研究——重点关于瓜分原因的分析/潘华琼(174)
维特体制与俄国的现代化 /肖军政(200)
二十世纪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历史与社会探源 /王红生(214)
一战时期英国政党政治的演变/高 岱(228)
论日本在二战中的北、南进战略抉择/徐 勇(243)
越南经济革新与中国经济改革的比较刍议/梁志明(260)
书评
客观反映我国西域研究现状——评《西域考察与研究》/王小甫(276)
档案资料介绍
19世纪中叶法国与教皇国的重要关系——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所藏有关档案的剖析 /郭华榕(296)
陈寅恪、傅斯年留德学籍材料之劫余残件 /刘桂生(308)
译文
被遗失的一个环节——第二国际思想流派关于发展、欠发展和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 /(比)M.迈克尔森 高岱 译(317)
学生外语演讲比赛演讲稿摘登
与史学相伴(日语)/吴海航(334)
沉默(英语)/吴艳红(334)
《北大史学》第5辑(1998年12月)
目 录
论文
《世界文明史》学术讨论会综合报导/郑家馨 张 雄 (1)
为什么要编写《世界文明史》/马克垚 (7)
关于编撰《世界文明史》的几点想法/高 毅 (18)
西方“文明”概念的局限性 /何顺果 (26)
马基雅维里的外交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彭顺生 (29)
德川时代后期的民众运动/沈仁安 (53)
关于英印对华鸦片贸易的若干问题 /林承节 (69)
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论考释 /何顺果 (84)
俄国地方自治改革方案形成过程述评 /邵丽英 罗能勤 (97)
20世纪40—70年代葡萄牙向安哥拉移民浅析 /杨 军 (112)
论冷战时期苏联东欧关系中的政治文化因素/ 李 兴 (127)
冷战时期的德苏关系 /[德]恩斯特.诺尔特 (141)
西晋八王幕府合说 /林校生 (153)
北朝诏赠赙物研究/谢宝富 (170)
太和年间北魏御夷镇初探 /成一农 (183)
西魏北周官制的尚左尚右问题/阎步克 (193)
朔方军的建置发展与胡兵蕃将 /李鸿宾 (205)
北宋科举解额考 /赵冬梅 (223)
明初皇室姻亲关系与蓝玉案 /刘长江 (236)
读书札记
地名避讳辨证举例/李德清 (247)
档案资料介绍
苏联领导对阿富汗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周雪梅 李 兴译 (258)
对南布迪里巴德提出的四个问题及其回答 /杨卫民译 董正华 校 (266)
书 评
唐代西域史研究中若干重大问题——答王小甫,兼作反批评 / 薛宗正 (269)
《北大史学》第6辑(1999年12月)
目 录
论文
孝廉“同岁”与汉末选官/阎步克(1)
西晋八王僚佐幕职里贯辑考 /林校生(14)
试论齐梁重文史之材/宁映霞(37)
试述隋朝中央的官吏分途及其背景 /叶 炜(49)
试论唐太宗对敕勒族的政治军事政策 /王永兴(62)
巴麦尊的对华条约草案与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侵略要求 /张建华(87)
英国在华攫取五口通商权研究/郭卫东(100)
一份两千年的文化遗产——尼日利亚古代文化略述/ 刘鸿武(115)
中古西欧骑士文学和教会法里的爱情婚姻观 / 彭小瑜(129)
拯救精神的意象世界——托马斯•莫尔晚期思想中的革命寓意/ 李云芳(153)
滞缓美国民族主义形成的张力分析/张 涛(165)
德川时代日本人的朝鲜观 /赵成国(190)
战后欧美人日本观的演变 /王新生(206)
读书札记
“史书”本义考 /于振波(226)
《汉书•王莽传》所用历法辨析/张继海(229)
赵全其人/ 徐 凯(233)
研究综述
日本学术界井田制研究状况 /佐竹靖彦(240)
口述史的性质、意义、方法和效用/ B.斯代夫(253)
学术讨论
疑义相与析——答薛宗正先生 /王小甫(261)
向“正统史观”发出的有力挑战——评陈定炎、高宗鲁新著《一宗现代史实大翻案》/牛大勇(272)
学术动态
纪念翦老 学习翦老——记北京大学“纪念翦伯赞先生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 /张传玺(276)
高山仰止——记著名史学家邓广铭先生纪念会 /张希清(279)
五四运动与二十世纪的中国——北京大学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 /王元周(282)
《北大史学》第7辑(2000年10月)
目 录
论文
古代埃及的语言文字 /颜海英(l)
关于荷马史诗所反映的时代问题 /晏绍祥(24)
契约、劳动与财产——约翰•洛克的财产观述论 /高 岱(47)
家庭立法改革与妇女的革命实践— —试论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原则对女权主义的奠基意义/李 纪(58)
越战时期的越南涉外婚姻和战后美国媒体报道— —文化误读个案分析/陈继静(82)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农业危机问题探源 /余章松(103)
《民报》与韩国独立运动 /林承节(117)
《史记》神农氏、炎帝为一、为二说考辨 /祝总斌(127)
也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若干史实的可靠性 /吕宗力(144)
北魏前期的内待、内行诸职 /张金龙(156)
唐代关中旧士族高门通婚取向考析 /李志生(165)
唐代“中书门下”机构建制考 /刘后滨(180)
再谈中古汉人从跪坐到垂脚高坐的演变/陈 振(196)
叶子奇及其《草木子》 /潘景辉(209)
义和团运动在日本的反响 /王晓秋(223)
西藏叛乱前后的美国对藏政策(1952—l96l)/骆 威(235)
1961年一1963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牛大勇(262)
学术交流
恐惧与战争:论一战中的恐惧因素/海尔曼•希利(286)
The Assistance to the Parish Poor in late Medivel Flemish Cities: The Holy Spirit Tables in Ghent /Atsushi Kawahara (304)
书评
《汉文史料中的罗马帝国》 /荣新江(328)
学术动态
走马楼吴简整理工作的新进展 /罗 新(333)
迈向数字化时代 /李孝聪(341)
中美“重聚高昌宝藏”项目完成 /钟 鑫(353)
盛唐工程启动 /荣新江(356)
明清工程启动 /徐 凯(358)
总结经验,展望未来——“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学术讨论会概述 /李 纪(360)
魏根深先生来我系演讲/易素梅(367)
许倬云教授造访我系并演讲 /赵冬梅(369)
《北大史学》第8辑(2001年12月)
目 录
论文
唐代散试官问题再探 / 陈志坚(1)
唐人婚龄探析 /李志生(15)
辽朝“横帐”考——兼论契丹部族制度/刘浦江(29)
论蒙元王朝的“家天下”政治特征 / 张 帆(50)
邵荣事迹钩沉/李新峰(76)
傅斯年政治思想片论/欧阳哲生(90)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二)/张衍田(115)
《汉书》断代为史与班固颂汉 /张继海(126)
跋北齐《可朱浑孝裕墓志》/ 罗 新(135)
11至13世纪西欧的垦荒运动与农业复兴/谢丰斋(152)
格兰西《教会法汇要》对非基督徒法律地位的解释/彭小瑜(166)
18世纪的普鲁士官僚:地位、责任和选拔方式/ 徐 健(200)
反联邦派的联邦思想研究 /杨仕文(216)
英国工业革命中工人的生活标准问题 / 赵 虹(238)
19世纪下半叶法国农业变革研究 /许 平(268)
浅析非洲地方民族主义的缘起 /李安山(292)
英国与1874 年日本侵犯台湾事件/张建华(320)
世界体系与台湾发展/牛 可(346)
书评
试评《南唐国史》/李全德(373)
读邹振环著《晚清西方地理学在中国》一书所想/李孝聪(381)
学术动态
战后日本世界史研究方法论/石井宽治(389)
韩国延世大学历史系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王元周(4O5)
“唐宋妇女史研究与历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许 曼(412)
“唐宋的佛教与社会——寺院财富与世俗供养”国际学术研讨会简介/ 钟 鑫(415)
北京大学中外关系史国际讨论会综述/朱孔京(419)
《北大史学》第9辑(2003年1月)
目 录
论文
关于当代西方社会史学内在性关系的思考/ 赵进中(l)
关于非洲农业的起源问题/ 陆庭恩(41)
论封建时代的农业生产力 /马克垚(69)
欧洲中古巫术的演变 /张学明(91)
关于现代民主发生学的若干思考/ 高 毅(105)
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南部农业体制的变革 /孟海泉(130)
威尔斯与西方科学文化的形成(1870-1950) /林 茂(148)
简析虞诩及其时代 /岳庆平 苏卫国(186)
魏晋郊祀和祭祖礼考 / 杨 英(200)
唐玄宗朝北衙禁军准内廷体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蒙 曼(216)
哑吗勒事件研究/郭卫东(237)
1912年孙袁会谈新论 /王晓秋(262)
论华北事变的来龙去脉 /臧运祜(278)
翦伯赞思想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李玉梅(299)
述评
陆路还是海路?——佛教传入汉代中国的途径与流行区域研究述评/荣新江(320)
读史札记
中国古籍中菲律宾地名考证 /吴文焕(o)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三)/张衍田(353)
北朝墓志丛札(一)/罗 新(359)
书评
评“倭人非日本人论” /沈仁安(370)
重写戊戌变法史的初步尝试一一《戊戌变法史述论稿》读后/杨 琥(375)
《北大史学》第10辑(2004年1月)
目 录
论文
中国古代的数值主义/[日本]佐竹靖彦(1)
从经、传、记释义说到“十三经”组合/张衍田(15)
秦汉隋唐间妇女社会性成人身份的变化/李志生(28)
论西汉郎中令之演变 /朱 溢(52)
因“乱”而导致的心理创伤:汉族士人对蒙古人入侵回应之研究/ [美国]田 浩(69)
再论《元史•刑法志》的史源——从《经世大典•宪典》一篇佚文谈起 /刘 晓(92)
晚清中国人的主权观念——国际法视角 /张用心(102)
释《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李隆国(135)
论赫梯国王的封侯政治 /李 政(152)
15、16世纪英国农村工资劳动者的历史考察 /黄春高(174)
托克维尔论法国革命传统 /崇 明(198)
1964—1985年巴西军人政权新探 /董经胜(245)
冲突与调适:独立以来印度的民主政治过程 /王红生(265)
天主教知识分子与战后美国新保守运动 /彭 琦(292)
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所藏世俗体象形文字石碑考释 /颜海英(324)
著名历史学家研究
寻访翦伯赞先生在香港的踪迹 /张传玺(337)
书评
对20世纪前半叶世界历史进程的整体探讨——评《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第十二卷 /高 岱(355)
学术交流
法国革命史专家塔克特教授北京大学讲学综述 /黄艳红(368)
《北大史学》第11辑(2005年6月)
目 录
论 文
努力提高世界史研究的水平——代改版发刊词 /马克垚
释“异乡的旅人” /李隆国
6—7世纪拜占庭帝国对中国的丝绸贸易活动及其历史见证/张绪山
美国革命在英国的反响/H. T. 迪金森
法国启蒙运动公民教育思想析论/刘大明
冉森派与十八世纪法国的政治/庞冠群
“行政自由”和“宪政自由”——19世纪上半叶普鲁士自由派官僚的政治思想及其实践 /徐健
核武器与赫鲁晓夫的对美政策/徐天新
关于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类型 /何顺果
历史连续性与非连续性二题 /董正华
《史记》校点误例辨正(之四)/ 张衍田
汉魏时期的都亭与城市交通 /张继海
跋北魏太武帝东巡碑/罗新
日本的魏晋南北朝官僚制研究/洼添庆文
隋国号小考/叶炜
北宋前期“官与品轻重不相准”含义试释 /赵冬梅
“头段”考 /康鹏
明代前期的京营 /李新峰
明代县级地方公共工程建设/何朝晖
从田赋地丁看晚清奏销制度 /土居智典
晚清吕海寰出使荷兰及保护华侨二三事 /王超、王小秋
孙中山与我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创立 /房列曙
登上关系正常化的第一个台阶——试论美国驻中国联络处的建立/杨贤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认识扭曲 /刘一皋
读书札记三篇
深入浅出,引导路径——读断代史《宋史》书后 /邓小南
“查士丁尼瘟疫”考辩 /陈志强
桑巴特命题的联想:读《为什么美国没有社会主义》 /刘军
系友追忆
怀念我们的老师王先恒教授/薄洁萍、赵秀荣、蔺志强、郭灵凤
学术交流信息
法国教授阿尔托赫教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演讲
《北大史学》第12辑
目录
论文
周人翦商史实考略/李忠林(1)
战国秦汉时期楚文化重心的移动——兼论垓下的“楚歌”/王子今(13)
买地券用名的历史考察/张传玺(25)
简牍所见秦汉县禄秩等级演变考/邹水杰(37)
虞弘墓志所见的柔然官制/罗新(50)
论朱熹的法制思想/肖建新(74)
明嘉靖年间“三途并用”的政治背景/向静(96)
明清时期江淮地区水利治灾工程述论/张崇旺(105)
《日知录集释》标点举误——以《姓》、《氏族》二篇为例/何晋(126)
《革命评论》与同盟会/王晓秋(136)
一个历史悖论——以闭关政策对澳门的另面影响为分析案例/郭卫东(144)
康有为论印度和他的《印度游记》/林承节(164)
自然崇拜、王权和神权/金寿福(188)
论古代阿卡德国家的性质/刘健(211)
“非撰史,乃作传”解——兼论《希腊罗马名人传》的真实观/李隆国(225)
试论马萨诸塞殖民地早期的政教关系/张孟媛(253)
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亲子关系/傅新球(279)
列沙白里哀法再研究/乐启良(298)
豪斯霍费尔与纳粹“新秩序”设想:大陆、地缘政治、欧洲经济/李维(309)
东学思想和甲午农民运动的历史意义:韩国民族主义的民众化/ [韩]金惠承(331)
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研究到近代早期农业发展与乡村社会变迁/舒建军(351)
意识形态与历史学——浅析土耳其现代史研究的几种范式/昝涛(376)
开放历史学——对史学与科学关系的新探讨/陈继静(410)
读史札记
杨业后裔小考/赵冬梅(436)
关外满洲纸张的来源与管制/姜庆晖(439)
记载元太祖事迹的蒙、汉、波斯文史料及其相互关系/余大钧(446)
北大史学论坛
翻译的甘苦与世界史学科建设/刘北成(450)
翻译与学术创新/刘新成(455)
古文字与古代文明研究/黄洋(458)
翻译与中国的古典世界历史研究/晏绍祥(460)
学术著作的翻译与世界史研究的前景/张绪山(467)
历史研究的客观方法与艺术想象/杜维运(471)
档案和图书资讯
香港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冷战史研究的资料宝库/何妍(477)
系友追忆
薪火忆旧话良师——罗荣渠眼中的向达先生/罗荣泉(491)
余大钧教授著译系年/(500)
何芳川教授著述系年初编/(510)
《北大史学》第13辑
目录
论文
论郑王礼说异同
赵李据蜀与天师道在曹魏西晋时期的发展
北魏僧芝墓志考释
熊津都督府始末——兼论唐、罗战争的直接原因
元代汉人出任达鲁花赤的问题
现实与想象之间:元明文学中的包公与民间的法律认知——以“陈州粜米”为核心的研究
张居正政治的生成过程——明代隆庆时期内阁政治与北边防卫政策的展开
小斯当东议案与英国对华政策(1833—1840)
俄国对黑龙江边疆的殖民化
京师大学堂的初建——论康有为派与孙家鼐派之争
晚清在华的德国军事教官概况
“历史家”和其所写的传记——关于梁启超撰两种《谭嗣同传》及其它
改革者的理想与意识形态的困扰——多萝西•戴与约翰•科特的社会思想
比较美国世俗团体和天主教团体在战后对港援助中的政治态度——以美国天主教传教会为一个重心的研究
刚果(金)上加丹加联合矿业公司的变迁和历史启示
资讯
赫伯特•B.亚当斯与美国专业史学
德国联邦档案馆:沿革、藏品与历史研究
书评
何来“太子读本”——读《明解增和千家诗注》
松下宪一《北魏胡族体制论》评介
一部工具书的工具书:柯慎思《中国在二十世纪:中、日、西文工具资料目录提要》评介
系友追忆
忆齐思和先生
张芝联教授著述系年初编
《北大史学》第14辑
目录
论文
论明代前期出版的变迁与学术?
日本庆长时期汉籍活字本出版的意义
——以《四书》为中心
关于“文裕堂”及其周边
新蔡楚简与楚都迁徙问题的新认识
睡虎地秦简《编年记》性质探测
晚渡北人与东晋中期的历史变化
关于六朝隋唐的“贵族政治”?
关于契丹小字《耶律糺里墓志铭》的若干问题?
《亡辽录》与《辽史•地理志》所载节镇州比较研究
附录
辑本《亡辽录》点校稿
Trans-Pacific Relations in Transnational Historv
Mass Consumerism in Global Perspective
冷战史中的“国家安全国家”问题
The Ideological Debate on Democracy in Britain.1768-1848
“大化改新”管见
“晚祷的清烟飘上纯净的天空”——托马斯•默顿论人性、和平与爱情
借贷制度与美国南部约曼自耕农经济的转型
读史本记
新教徒眼中的罗马天主教——简评弗里德里希•尼柯莱的游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