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新时代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及产业化构建机制研究

新时代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及产业化构建机制研究

新时代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及产业化构建机制研究一、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背景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部署。

一、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转型背景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作出部署。红色文化作为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精神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红色文化应该是活的,是具有特色鲜明的教育意义的。对红色文化的传承首先要有红色载体为依托,加快新时代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和发展极为重要。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指出“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见,国家对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地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化构建迫在眉睫。

宣城,地处皖南,四处环山,红色遗址分布广泛,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影响深远。经调研,目前的红色文化景观主要有: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泾县王稼祥故居、许家朋烈士纪念碑、绩溪红军烈士墓、麦园纪念馆、中共苏区政府旧址、临江红船、宣城起义纪念馆、东固革命旧址等。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主要以遗迹、展馆、纪念牌等形式展示,红色资源保护方式传统,容易受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文化内容上有一定相似性,但各自独立,没有建立联系;对外的传播路径单一,宣传手段与成效也参差不齐;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还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数字化保护路径与方法;在红色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上也没有结合数字科技进行创新,难以吸引年轻一代主动探寻,达到增强红色文化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的目的。因此,通过多方调研,整理出一条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路径与方法,并提出数字产业体系的构建思路,以期进一步推动宣城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二、如何实现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

对宣城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型,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利用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目前虽然已有一些单位、民间组织以及志愿者等致力于红色文化的数字化保护,但技术手段有限、各自独立,没有建立联系,难以形成规模。这就需由宣城政府以及旅游、文化部门牵头组织。

首先,制定一个统一的红色文化资源整理目录和具体方案要求,倡导并组织社会各界团体和志愿者通过调查、调研、与相关红色资源机构合作,收集与宣城红色文化相关的历史文献、口述资料、照片、视频、文物等。根据政府要求的文件和整理方案,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描述,建立统一的、清晰的分类体系和数据库,方便后续进行数字化处理。

其次,政府出资,聘请专业的技术团队,根据提交过来的整理结果,去资源所在地将这些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其中,对于文物、档案和纸质文献等实体资源,可以使用高分辨率的图像采集设备;对于图片和影像资料,可以使用专业的数字化设备进行转换和处理。采集结束后,将这些数字化资源进行规范命名和标注,并存储在可靠的数据存储介质中,如云存储或专门的服务器。

最后,为了方便资源的检索与利用,需要结合前期的整理结果,对数字化资源进行信息标引和元数据管理,为每个资源添加时间、地点、人物、关键词以及描述信息等元数据,提高资源的可搜索性和可理解性。这里可以和高校或专业结构合作,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处理红色文化资源的海量数据,并提供高效的存储和计算能力。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文物档案、历史文献、图片、音视频等多种文化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传播。

此外,在数字化构建的过程中,仍要重视数据的安全保护和版权问题。在数字资源的存储和传输过程中,应采用数据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同时,进行定期的数据备份,以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要建立严格的访问权限管理机制,限制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操作;采用数字水印技术,可以追踪资源的来源和传播路径,增加版权的保护力度;对合作伙伴进行严格的审核和协议签订,确保其在使用宣城红色文化数字资源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版权约定,防止资源被滥用或非法传播。

三、如何实现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产业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技术革命引发数字经济浪潮,数字经济以其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深刻影响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和人力资源的发展与协同。因此,宣城红色文化在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要加强产业体系的构建,从而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宣城红色文化资源应用于教育培训、媒体传播、旅游服务与推广、文化产品开发等领域,并辐射带动周围产业,创造一个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具体方法如下:

数字化教育培训:学校等教育培训机构可以将这些数字化红色资源再创作,开设在线课程、举办线上研讨会、制作教育视频、开发教育性的移动应用程序等,通过线上形式,向人们传递宣城的红色历史和文化知识;也可以应用于线下上课的PPT上、开展课程思政项目研究、课外红色科普校园展、红色演讲等活动,通过线下教育方式使更多人了解和学习宣城的红色文化知识并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 数字化媒体传播:构建数字媒体平台,比如建设宣城红色旅游文化网站、推出手机应用程序、建立新兴的数字博物馆、云展览等,通过线上渠道使更多人能够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直播(比如微信、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QQ)等手段增加互动性和参与度,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数字化产品与旅游体验开发:基于宣城红色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开发数字化产品,通过数字技术给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体验和情感共鸣。比如将宣城的红色文化档案、红色历史事迹、人物生平与功绩等制作成电子书籍或视频短剧;利用5G、VR等技术将宣城的红色文化场景还原为三维模型,通过人机交互终端提供虚拟场景与人物,让游客以第一视角参与到红色虚拟历史的体验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震撼和历史感。 数字化服务开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宣城的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旅游景点等位置标注在电子地图上,并提供相关文字、图片、视频等信息,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分布和相关历史背景;同时,通过地图导航、交通规划等功能,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红色旅游路线规划和交通导航服务。建立在线预订平台,为游客提供红色旅游景点门票的在线预订服务;建立线上导览平台,提供景点介绍、地图定位、历史资料等,并配备在线导游,通过文字聊天、语音通话等方式,为游客提供实时解说和咨询服务,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和进行行程安排,提升游客的体验和满意度。

四、结语

宣城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但在数字化保护和产业化上构建上急需找到创新方法与思路。本项目通过调研,提出了宣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的具体步骤、数字产业化构建的具体方法,这将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同时,将宣城红色文化数字资源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数字红色文旅产品与服务,实现红色旅游产业升级,并以该旅游产业为核心,发挥对其它产业的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周围餐饮、住宿、观光旅游,线下沉浸式体验活动等综合旅游资源,带动宣城文化资源、休闲观光以及自然山水资源等的有序开发,进一步推动其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融合发展,为当地经济的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和机会。

(王雅萍 丁志鹏)

上一篇: 探寻历史与文化之旅
下一篇: 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心得体会四篇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