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历史专题五:近代化的探索.doc

历史专题五:近代化的探索.doc

历史专题五:近代化的探索.doc专题框架知识近现代化探索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中..

专题框架知识近现代化探索近代化(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中国的近代化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中国近(现)代化探索的问题(一)近代化的起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开眼看世界——魏源《海国图志》1、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及对近代化的作用思想主张洋务运动——“师夷长技”(“自强”、“求富”)戊戌变法——维新变法(或变法图强;或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或救亡图存)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积极作用洋务运动——刺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道路。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2、中国近代化起步的特点和启示特点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的变革(或从学习西方技术到改变封建制度再到解放思想)。启示国家独立、政权巩固、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根据具体国情做出科学决策。

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二)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时期发展状况主要原因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一些民族工业萌芽,但是,难以生存和发展。这些民族工业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辛亥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海外华侨投资国内近代工业。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轻工业发展迅速)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内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外因、主要原因)一战以后民族工业再度受挫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新中国成立初期获得新生建国初期,国家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合理调整,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1956年进行改造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公私合营)。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三)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国家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三大改造的完成(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模范人物文化大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思想基础主要内容历史意义)改革开放改革:(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放: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格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设计师)****理论(中共十五大)(四)中国近现代民主与法制建设近代:1、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戊戌变法,力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体。2、资产阶级革命派领袖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共和制)3、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4、蒋介石建立独裁专制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世界历史走入近代的相关问题1、两次思想启蒙(解放)运动即对世界历史的影响(1)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精神。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2)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2、工业化的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亚美非之间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2)资本原始积累(三角贸易和殖民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3)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巩固(英国、法国、美国、俄国、日本)为工业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4)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珍妮机)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完成时间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在进行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核心(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电力的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理论基础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法拉第的电磁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进入的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对生产方式的影响实现了生产方式的机械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电气化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自动化,并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电气化到自动化、智能化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也主要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3、主要在轻工业部门。1、科学开始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特点)2、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规模广泛,发展迅速;3、一些国家的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4、侧重于重工业部门。1、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与前两次相比,最大的不同点)2、科学技术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3、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1、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2、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3、世界格局发生变化,东方从属于西方;4、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殖民侵略进入以商品输出为主时期。1、生产力迅猛发展;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发生改变。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2、进一步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3、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5)美国经济发展:二战前:罗斯福新政《国家工业复兴法》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二战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全球化)(6)西欧、日本经济发展:欧盟、日本科技立国(7)苏俄、苏联经济一战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二战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8)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多极化格局(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3、民主与法制近代:1、《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启了人类社会由人治到法治的历史。2、《独立宣言》:1776.7.4美国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人权宣言3、美国1787年宪法:三权分立联邦制(民主共和制) 4、《人权宣言》: 1789年 法国 私有财产神圣不受侵犯 5、《法典》: 1804年 拿破仑 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规范 6、《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862年 美国 林肯 发表

上一篇: 本土化与主体性: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的方向
下一篇: 《宇宙未解之谜》读后感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