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门包含古今中外的学问,历史学科无所不包的广泛性决定了它与多学科整合的可能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而不是孤立、分散地记诵历史知识。
一、跨学科整合在新时代历史学科课程中的重要性
2019年为中考改革而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提高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比例,积极探索跨学科命题。”不仅如此,取代考纲作为未来中考命题依据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也写道:“特别要注意……历史学科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课程的关联”中也提及了:“历史课程的设计,既要注意与思想政治、语文、艺术(或音乐、美术)、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的关联,又要有助于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力图使其与相关课程发挥整体作用,共同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发展。”可见初中历史学科跨学科整合教学,是新时代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二、跨学科整合在广东中考中的应用
2020年广东历史中考考查的跨学科题目共有28分!且试题都是需要考生具备两学科的基础知识、能力才可以得出正确答案,如第3题需要地理分析地图的能力,第8题需要语文诗词鉴赏的能力,第33题的英语词汇是英语课标中要求掌握的词汇。跨学科整合体现了广东中考的命题新动向。
三、新时期初中历史学科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
下面整理了阜新市第四中学富岩老师《初中历史教学跨学科整合的思考》一文中的部分内容分享给各位读者。
1.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的整合
“历史和语文是两个具有很强 人文性和 综合性的学科,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如果把语文学科中的相关知识与历史学科进行整合,既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知识迁移,使抽象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又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
2020年广东中考试题中文言文材料数量的剧增,也指导着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关注历史学科和语文学科的有机融合,实现两个学科共同促进,共同升华。
2.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整合
“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时,可以利用历史学科与地理学科的 时空思维逻辑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历史与地理两条线索交互融通形成网络,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理解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这就要求历史学科在教学中必须整合地理学科知识技能,逐渐形成历史时空观念,建立历史发展与地理变化之间的整体联系,“帮助学生养成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学习和看待世界的思维习惯”。
3.历史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整合
“初中历史学科与道德与法治学科都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的任务……教师在进行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教学目标,恰当地引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相关知识,促进历史教学的深化与升华,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想教育”,这正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政史不分家”由此可见。除此之外,对时政的追踪也是“政史”两科共同特点之一。
4.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
“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都包含着人类丰富的文化成果和艺术成就,特别是中国古代历史更有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因此,教师在历史学科教学过程中可以直接引入美术、音乐等内容,用于补充历史教学,帮助学生消除历史与现实的陌生感和时空距离,促进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
历史学科与艺术学科的整合,不仅能“提升审美素养,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5.跨学科整合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性:从课程标准、重难点出发,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综合性:整合中要“有主有辅”,不能喧宾夺主。
适度性: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精选、适量。
时代性:要注重联系社会实际,贴近学生生活 。
创新性:要注重试题的原创性和情境性。
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并非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跨学科整合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进入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
四、跨学科整合练习
1.(历史与语文)唐朝诗人杜甫的《无家别》写道:“寂寞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馀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诗中的“世乱”指的是()
A.八王之乱B.安史之乱C.黄巢起义D.五代十国
2.(历史与道法)2016年澳门教青局决定,与人民出版社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并要求中小学生必须学习包括介绍“一国两制”及澳门回归的《中国外交知识读本》。澳门教青局的这一决定()
A.增强了澳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
B.体现了澳门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C.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
D.说明了澳门学生历史知识薄弱
3.(历史与地理)如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以下哪一条是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最主要的原因()
A.北方气候寒冷、干燥 B.南方气候寒冷、干燥
C.南方气候潮湿、炎热 D.北方气候潮湿、炎热
4.(历史与物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如图是其发展示意图,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史实客观减少了F2()
A.国民党发动内战
B.欧洲列强忙于一战
C.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官僚资本主义的形成
5.拉斐尔是生活在15-16世纪欧洲的一位画家,特别擅长画圣母。他笔下的圣母(如图)不再有宗教传说中的神秘和冷漠,却处处充满了人间母亲的温暖和柔情。他生活的时代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启蒙运动
C.法国大革命时期 D.美国独立战争时期
6.(历史与英语)大国变迁与时代息息相关,并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本主义的扩张完全建立在它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基础上。英国商品——“世界工厂”里源源不断的产品,成为轰击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大门的重炮。“日不落帝国”在一定意义上是英国的工业家、企业主开创的,而不是殖民军队和海军将领们通过征服缔造的。
——王斯德主编《工业文明的兴盛》
材料二 漫画《UNLIMITED INDEMNITY》(见右图),是1921年由新西兰画家大卫•洛所作。画中拉车的马代表德国,马车上的货物(货物上的英文意思是“无尽的赔偿”)太重,使马蹄悬空不能着地,马车陷入泥坑。马车前,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手拿铁铲,法国总理手持马鞭,试图拉着缰绳前行。乔治说:“也许让马蹄着地它会跑得更快一些。”
——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三 中国政府精心打造着将城市、港口和海洋连接在一起的资源网络。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月不宣布新的大规模投资,用以升级或新建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能够大幅度提升贸易的数量和速度。中国正同他的伙伴们一起共事,后者的地位也从“铁哥们儿”上升到了“全天候”的战略合作关系……“丝绸之路”正在复兴。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并分析其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分析英法对德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无尽的赔偿”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复兴丝绸之路”付诸的实践,并分析其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大国应当在世界历史发展中承担怎样的使命?
答案:1.B 2.A 3.C 4.B 5.A
6.(1)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影响: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加速了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殖民扩张;改变了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况。
(2)态度:英国主张减轻德国赔款;法国坚持压制德国。
影响:大量的赔款给德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负担,激起了德国人的复仇心理,为二战埋下隐患。
(3)实践:打造跨区域资源网络;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同邻国的合作。
意义:推动世界贸易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利于推进各国协调合作,共同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4)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协调处理国际矛盾和问题;促进人类共同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2020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的跨学科试题
1.(2020广东•3)题3图是战国时期主要农业地区分布图,其中农业发达区主要分布在( )
题3图
A.农牧分界线以北 B.汉水流域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以南
2.(2020广东•8)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准,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liú)。”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
3.(2020广东•14)有学者研究,现代意义上的“资本家”一词直至20世纪初仍极少使用,但该词在1919 年前后的《新青年》190多篇文章中出现使用高峰,与对应的“劳动者”一词使用频率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反映了( )
A.民主共和观念流行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D.社会主要矛盾改变
4.(2020广东•16)题16图是徐悲鸿1940年前后创作的鸿篇巨作《愚公移山》(局部),作者采用西洋写实主义技法表现劳动者形象,气势磅礴。在当时的背景下,这幅作品旨在彰显( )
题16图
A.远古传说的神秘气息 B.乡村社会的纯朴民风
C.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 D.农耕时代的家庭生活
5.(2020广东•25)开普勒发现行星椭圆运动规律后,天文学家仍面临一个问倾:行星为什么总是围绕太阳做规则运动而不脱离其固定轨道?这一疑问得到解决主要得益于( )
A.蒸汽机的发明 B.进化论的问世
C.太阳中心说诞生 D.万有引力的发现
6.(2020广东•32节选)(14分)教科书是课程的承载,不同时期的教科书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亚细亚洲,占全球全陆三分之一,其面积之广大,为五大洲……然多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其号称独立自主者,只我中国及日本、暹罗、波斯诸国而已。
——摘自《最新地理教科书》(1905年)
(2)根据材料二,与传统的“天朝”观念相比,《最新地理教科书》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用材料中的信息加以说明。(4分)
7.(2020广东•33)(14分)语言的传播和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可以反映历史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英语的发展过程看,每一个重大历史阶段都会产生大量反映鲜明时代特征的新词。
不同时期英语新词
组别时期新词
1组15~17世纪potato;banana;maize
2组19世纪telephone;telegraph;electron
3组20世纪后期e-mail;website;blog
4组20世纪初tank;machine gun;gas mask
(注:maize——玉米;electron——电子;blog——博客;gas mask——防毒面具)
题33表
材料二 17世纪初,英语作为英国的民族语言,第一次远离欧洲本土,开始了征服全世界的旅程。伴随着英帝国的殖民扩张,英语的地理平台扩展到世界每一个角落,成为名副其实的“日不落英语”,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最终确立了起来。
——摘编自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
材料三 大多数中国人在翻译中国特有文化名词时,往往自动放弃了命名的权利和机会,这种做法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比如,向外宾介绍“白酒”时,他们总是将其译为不伦不类的wine(葡萄酒)、alcohol(酒精)、Chinese vodka(中国伏特加)或Chinese whisky(中国威士忌)等等。然而韩国人坚持沿用soju(音译汉语的“烧酒”),最终soju一词在2008年被权威的《韦氏词典》认可并收录。同时,日本也还在坚持使用shochu(源于汉语的“烧酒”)。
——摘编自张勇先《英语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2、3组英语新词中任选一组,指出该组新词的
出现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并结合史实加以简单说明。(6分)
示例:
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
说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参战各国将最新研制的武器装备投入战场,坦克、机关枪、防毒面具等新词进入英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英国英语“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确立的
主要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所述英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你对语言文化交流的认识。(2分)
答案:1.C 2.B 3.B 4.C 5.D
6.(2)变化一:有了“全球”观念(认识世界的视野扩大)。说明:有“(亚细亚洲)为五大洲冠”“全球全陆”等信息。
变化二:有了“主权”意识(民族国家)。说明:有“分属欧洲诸国”“主权丧尽”
“独立自主”等信息。
(任答一种变化4分)
7.(1)第1组,事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哥伦布发现美洲)。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随着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土豆、香蕉、玉米等物种新词进入英语。
第2组,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
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被发现并广泛应用,与此相关的电话、电报等新词进入英语。
第3组,事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互联网的应用)。
说明: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普及,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相关的电子邮件、网站、博客等新词进入英语。
(任答一组6分,其中事件2分,说明4分)
(2)政治方面,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经济方面,经过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国际关系方面,通过殖民扩张,建立“日不落”帝国,英语的“地理平台语言霸权地位”随之确立。(6分)
(3)既要善于吸收借鉴,又要坚持文化自信。(2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