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哲学的物质概念
【真题1】(2012
年浙江卷)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①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②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③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④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点拨】A。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③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④说法也错误。故选A。【真题演练】1.(2011年江苏卷)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解析]材料中的引言的意思是自然界按其自身规律运动变化发展,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世界的本原,B项强调自然界的产生,与荀子的话不一致。C项体现的是唯心主义观点,应排除。
[答案]D考点2哲学的运动概念
【真题2】(2012
年江苏卷)英国诗人雪莱在《无常》中吟唱道:“今天,花儿喜爱欢悦/明天,就会凋谢/我们希望长驻一切/诱惑你,然后飞逸/什么是人间的欢乐/那是戏弄黑夜的电火/)像闪光一样短促。”下列与诗中的哲理相近的是(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B.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D.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点拨】B。这首诗强调事物是变化无常的,从哲学上看,就是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C项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运动观。D项是正确的运动观,但与题意无关。故选B。【真题演练】
2.(2011年江苏卷)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
[解析]“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上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这说明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排除B、C、D三项,A项符合题意。
[答案]A考点3物质运动的规律【真题3】(2012
年安徽卷)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B.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
【点拨】D。材料中的引言的意思是一切的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可见只有D项符合题意。A项蕴涵的哲理是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B项蕴涵的哲理是矛盾的对立统一。C项的哲理是量变与质量的辩证关系。【真题演练】
3.(2012年江苏卷)下面漫画《破旧立新》启发人们办事情要()A.分工协作B.勇于创新C.尊重规律D.依靠群众
[解析]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漫画《破旧立新》是用来讽刺“保护性拆迁”的,文物拆了就没有了,立个新的没有意义,说明办事情要尊重规律。故选C。[答案]C考点4物质决定意识
【真题4】(2011
年天津卷)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而逐渐消失。这表明(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点拨】D。本题考查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反映,A项说法错误。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D项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材料讲的是意识与人脑的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真题演练】
4.(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意识的知识点。①说法错误,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所以不能说由人脑决定。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主观映象),所以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考点5意识的能动作用
【真题5】(2011
年安徽卷)在我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言简意赅的成语,凝结着深刻的生活智慧。下列对成语的哲学寓意理解正确的有()①刻舟求剑——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基础②画龙点睛——重视解决主要矛盾③见仁见智——真理是相对的有条件的④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点拨】C。本题考查成语的哲学寓意。从认识论的角度讲,人类的实践活动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从辩证法的角度讲,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第九课内容,教材P74);从运动与静止的统一的角度讲,承认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①都是错误的。②理解正确。③理解错误,“见仁见智”强调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观点,不是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和条件性。④说法正确,“胸有成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故选C。【真题演练】
5.(2012年安徽卷)“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右图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解析]诗句描述的是人们能主动地反映客观世界,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题意。意识没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指导下的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B项说法错误。正确的意识才具有科学预见性,D项说法也错误。[答案]C
6.(2010年广东卷)新中国成立
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
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C.认识具有反复性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故A项错误。B、C两项说法均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涉及的精神属于意识的范畴,D项正确且符合题意。
[答案]D考点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真题6】(2011
年海南卷)“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③尊重客观规律是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点拨】B。②中的“可靠保证”夸大了意识的作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应该是统一的,但不等于在实践中二者“总是”统一的,现实生活中揠苗助长的人总是有的,所以④说法错误。故选B。【真题演练】
7.(2011年大纲全国卷)某农牧区由于长期滥垦草原、超载放牧,不仅没有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反而导致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草原承载力急剧下降。践行科学发展观以来,农牧民改变以往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种植沙柳资源林,大力发展沙柳加工业,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保护了生态环境。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和谐相处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题目中的农牧民的做法体现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①说法错误。②中的“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说法错误。排除①②,故选D。
[答案]D考点7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题7】(2012
年广东卷)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中国人民不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进一步坚定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2012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广东调研时指出,20年前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的教导至今仍有强大的震撼力,而且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分析“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这一论断,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点拨】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原理是什么,即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第(1)小问,可结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与材料中的“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这一实践加以分析。第(2)小问,可结合“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分析该论断对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意义。
【答案】①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是这一认识的基础。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的需要推动这一认识的深化。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检验了这一认识的真理性。②现实意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重温这一论断有利于排除争论和干扰,深化体制改革,提高开放水平,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焕发生机和活力。【真题演练】
8.(2012年江苏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然而,只有离乡的人才会想回乡;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这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③认识来自实践的需要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从题干中的“故乡牵挂着我们的一生”可知②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只有离乡的人才会发现故乡愈难回,乡愁便愈深”可知①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9.(2012年北京卷)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的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结合材料,说明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设问的限制条件是“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也就是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具体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检验标准、目的和归宿等。其次,结合相关原理与材料加以分析即可。不能就理论说理论,或者抛开理论只谈材料。
[答案]世界地图的绘制历史表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世界地图的精确绘制是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成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推动了世界地图的绘制日益精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绘制的世界地图是否与地理实际相符合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绘制世界地图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践需要。考点8真理
【真题8】(2011
年广东卷)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的观点。
【点拨】解答本题,需要从三个角度破解:一是按题目要求回答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的含义。二是评析“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化”犯了一点论的错误。三是归纳出“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这一点。
【答案】真理都有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过程的,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文化产业化只适用于经营性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加快转企改制与稳步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不可割裂;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要反对歪曲理解,坚持文化体制改革的正确方向。【真题演练】
10.(2012年福建卷)在牛顿经典力学问世后的200多年时间里,许多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都要服从这一“永恒定律”。20世纪初,爱因斯坦发现牛顿的运动定律只有在宏观低速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牛顿力学的“永恒定律”神话被打破。这启示我们()A.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B.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C.对同一事物的判断因人的主观性而产生差异D.真理适用于任何已知和确定的历史条件和范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项正确。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只有一个。B、D两项说法均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答案]A考点9认识过程
【真题9】(2012
年山东卷)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涵的哲理是()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点拨】A。由材料可知,在对中微子的研究过程中,人类的认识既不断深入,也存在误差,这说明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C项错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生产活动。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A。【真题演练】
11.(2012年安徽卷)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解析]无论什么认识都不能直接创造世界,科学认识能推测未来,具有主动创造性,①说法错误。材料中这一原理的发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真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与发展,②④说法正确。认识的深化不能决定事物的发展,③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C
12.(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以前,人们往往认为一切生物的生长都依赖阳光。现在科学家发现,在水深超过4000米的可见光不能到达的海底,在高温、高压、剧毒、缺氧的环境里,仍然存在大量海底热液生物,它们靠海底热液带出的能量进行化合作用合成有机质而生存。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④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对真理的追求不是循环的过程,①说法错误。认识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超越历史条件,④说法也错误。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