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家们目前发现了很多奇怪的“漂流行星”,它们在太空深处漫游着,不依附于任何恒星。
我们曾经认为行星是必须围绕恒星旋转的,而天文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宇宙中的“孤儿行星”。一项新的研究正在使用NASA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来识别其他在太空深处独自漂流的星际行星。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研究员Eamonn Kerins在报告中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实现了它从未想过能达到的目标,它对地球质量大小的流浪行星在宇宙中的存在数量提供了更近一步的证据。
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所发表的研究报告中说,研究组使用了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2016执行K2任务的两个月内所收集到的数据。
在这两个月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每30分钟就能够在接近银河系中心的区域探测到数百万颗恒星。在分析数据时,研究组希望能够看到罕见引力微透镜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前方有一个巨大物体所产生的引力像放大镜一样使远处的恒星或类星体对光线发生折射,从而能够让科学家们看到远处较难观测到的天体。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发现了27种不同长度的,持续时间较短的微透镜信号,这些信号短则可持续1小时,长则10天。
这些信号中的其中一部分,曾经在地面上的其他数据中捕获到。然而,我们可以在数据中看到,持续时间最短的4个引力为透镜事件与地球质量大小的行星是并存的。
如果开普勒望远镜通过引力微透镜事件发现了一颗主恒星,或者是一颗有行星环绕的恒星,科学家们可能会期待捕获到时间更长的信号。所以,当科学家们发现行星存在的证据,但却没有发现与主恒星相关的持续时间较长的信号,研究组就会推测这颗行星是一颗流浪行星。
研究报告中说,如果这些行星确实为宇宙中的流浪行星,它们可能在过去形成于一颗恒星的周围,之后因为受到了其他大质量行星或其他天体的引力影响而被弹出了原本的恒星系统。
然而,发现相关的信号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设计本不是用来进行微透镜探测的,同样也不是用来探测密集的恒星区域的。(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在太空中工作了近十年,于2018年11月正式停止使用。它使用“凌星法”来探测行星,当行星从主星的表面经过时,主恒星的亮度会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样就能够发现行星的存在。)
“这些信号是非常难以找到的。"曼彻斯特大学研究者Ian McDonald在同一篇报告中写道,“我们的这项研究,是在运用一台老旧的,模糊的望远镜探测天空中恒星最密集的区域,那里有数千颗明亮的恒星,以及从我们的视线中掠过的小行星。”
McDonald说,从刺耳的杂音中,他们试图去探测由行星射出的有特征的暗淡光芒,他们在这种信号消失之前只有一次机会去发现,这样的操作,就如同用一部手持电话在高速公路中央寻找萤火虫眨眼的信号一般。“
研究报告中说,为了完成这项研究,研究组必须为其发展新技术来分析数据。虽然他们的发现令人印象十分深刻也非常激动,但他们并没有证实这些流浪行星的存在。未来依旧有其他的探测任务会进行,比如NASA的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所进行的观测,以及欧洲航天局的欧几里德任务,都可以对微透镜事件的信号进行探测,从而确认这些奇怪的行星的存在。
相关知识
星际行星(英语:Interstellar planet),又称为流浪行星(Rogue planet)、游牧行星(nomad planet)、自由浮动行星(free-floating planet)、孤儿行星(Orphan planet)、孤独行星(Lonely planet),粗略地说是不绕任何恒星公转的行星,或只围绕星系公转的行星[1]。虽然其不围绕任何星体公转,却只具有行星质量[2]。它们可能是受到其他行星等天体的引力影响而被抛出原本绕着公转的行星系统的行星,或是在行星系统形成期间被弹射出来的原行星,以致流浪于星系或宇宙之中[3]。
2011年科学家利用重力微透镜法首度证实星际行星的存在,并推测银河系内木星大小的星际行星数量有恒星的两倍之多[4]。虽然它们在星际中流浪,但不代表它们不能支持生命——尽管如此,其上存在的生命可能也只是如细菌般的微生物。另外有一些巨大的星际行星是以恒星形成的方式诞生,而非被抛离行星系的行星。这种星际行星被国际天文联合会定义为次棕矮星[5],如只有8个木星质量的蝘蜓座110913-773444[6]。
BY:Chelsea Gohd
FY:阿炜
选文:天文志愿文章组-
翻译:天文志愿文章组-阿炜
审核:天文志愿文章组-
终审:天文志愿文章组-零度星系
排版:天文志愿文章组-零度星系
美观:天文志愿文章组-
参考资料
1.WJ百科全书
2.天文学名词
3.原文来自:
本文由天文志愿文章组-阿炜翻译自文章作者Chelsea Gohd的作品,。
注意:所有信息数据庞大,难免出现错误,还请各位读者海涵以及欢迎斧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