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萨根,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天文科普作家,行星学会的创立者。
他曾获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艾美奖以及美国科幻小说界的最高奖项雨果奖。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他的一本书《暗淡蓝点》的一个内容:人类为什么要离开地球?
“暗淡蓝点”指的是地球。这个说法来自一张很经典的照片:旅行者一号从很遥远的太空中拍地球,地球就像一粒蓝色的灰尘漂浮在宇宙中。
萨根说,大众需要我们为太空计划找到新的价值。他在书里列举了很多理由,比如探索太空能帮我们获得地球上稀有的矿产、能帮我们获取新的知识等等。
如果单独看每个理由,好像都不值得让我们探索太空。因为每种价值的收益和成本相比太低了,通过其他的方法,我们一样能获得。但如果把这些理由综合在一起来看,太空计划或许是值得的。
而且萨根的眼光,还不止限于这些“实用的”理由。他认为,我们应该从人类的成长历史中寻找答案。
一、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都过着一种“游牧”的生活。这种生活让我们有了对事物的好奇和对探索的热情。
依靠这种天性,人类才得以生存。即使我们现在过上了定居的生活,也会感到不安和不满。还没被发现的土地和世界仍然吸引着我们。当地球上的探索遇到了瓶颈,走向太空,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有人曾经问英国探险家乔治·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呢?他回答说,因为山就在那里。同样,人类要探索太空,因为太空就在那里。
人类最原始的天性,对漫游和探索的爱好,可能就是我们最需要的那个理由。哲学家罗素曾经这样形容太空探索:“这种竞争没有极限。每一个胜利只是另一个胜利的前奏。理性的希望没有边界。”
二、在这些主观因素之外,萨根认为还有一个客观因素,迫使我们必须离开地球:那就是为了生存。人类目前生存在比较稳定的太阳系中,但危险仍然无处不在。
1994年,人类第一次观测到了彗星撞击行星的奇观。一颗名为“苏梅克-列维九号”的彗星,被木星的引力撕碎成21块后,撞向木星。直径几千米大小的碎片在木星上,形成了比地球直径还要大的疤痕。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回想当初的恐龙大灭绝,科学家们现在普遍认为,导致当年地球上恐龙灭绝的直接原因,就是小行星的撞击。
这次彗星撞击木星事件让人类意识到,同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在地球上。那之后,人类很快就开始监控有可能威胁地球的小天体,还设想了一些防御手段,比如核弹轰击。
萨根的这本书就是在那次撞击后出版的,那次撞击事件很明显影响了《暗淡蓝点》这本书的写作。不过,萨根也提出,我们对小天体的了解还远远不足,核弹轰击的手段也欠缺充分的考虑。
但面对这些可预见以及不可预见的危险时,为了种族的生存,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离开地球,将人类散布在更宽广的星空中。毕竟我们都知道,鸡蛋还是不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好。
萨根的这个观点,也有被后来的物理学家发展。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加来道雄,在自己的著作《平行宇宙》里也提到,我们一定要离开。
不过他比萨根更进一步,萨根认为我们要离开地球,而加来道雄认为,我们应该离开现在存在的这个宇宙。这当然需要人类更先进的技术了。
萨根对我们离开地球的过程也有所预言。去往火星的载人探索会是我们离开的第一步。随着飞行技术的进步,太空旅行的成本将会降低到每个人都能承受的程度。
但因为改造行星环境的难度太高,不太可能实施,我们建设太空基地更可能的方法,会是建造地下封闭基地等难度低一些的方法。
三、在离开地球这个过程里,人类也可能发现外星智慧。
如果你看过刘慈欣的《三体》,一定记得里面提到的“黑暗森林”法则,它来自物理学家霍金的一种观点。这个法则是说,宇宙就是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都像是带枪的猎人,小心翼翼地尽量不被别人发现。因为一旦被人发现,就有被赶尽杀绝的危险。
但萨根的看法不太一样。他认为,我们不用担心外星人的威胁,因为一个不和平的种族很难在宇宙中生存下去。
人类会成为宇宙的“游牧种族”,在地球的蓝色天空以外,我们会拥有更多色彩斑斓的天空。当技术进一步进步,或太阳走到生命尽头时,人类的探索将会朝着恒星际,甚至是星系际发展,黑色的天空会成为人类游牧生活的终极背景。
《暗淡蓝点》这本书的英文版出版于1997年,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萨根的太空探索设想有一部分已经成了现实。
比如,人类在太空实现了国际合作,建设了国际空间站;更多的无人探测器飞向了水星、木星等更多的行星,我们甚至还去探索了太阳。
以上内容改编自《暗淡蓝点》。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