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本身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童年。小时候,我们个别几个条件不好的单亲家庭孩子受歧视和被区别对待更是家常便饭。被同学栽赃和被老师冤枉也习以为常。再大一些时进入初高中后,受资本的影响,同学间的互相攀比和霸凌弱势群体的问题更是屡见不鲜。再到大学有些人为金钱的屈服和炫耀。后来我选择了参军报国。所以我无法想象在没有一名价值观正确的老师的引导下,一个集体培养出的人进入社会后会成为什么样子。想象一下特殊儿童遭遇这些又会是多大的伤害、多么的无助?
因为这些我的所见、我的所感,从小我就成为了一个坚强独立自主的人,这些过往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不畏强权、摆脱现实利益,保持初心的种子。直到今天我还是坚持自己所认定的价值观。人要生活,需要一定的面包,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错。但更多的面包并不能成为一个人的价值追求。这也是我当初选择“非营利”机构的原因之一。我也曾几度怀疑过自己的生活,太过于平庸、太过于没有意义。人有很多方式去追求快乐,有人喜欢灯红酒绿的放纵、甚至犯法,用各种方法来对抗自己平庸的生活。人的一生追求快乐并没有错,可是追求快乐的方式有很多。我认为我们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明白平凡既是伟大。
言归正传,我始终坚定的认为,特殊儿童受教育权应受到社会尊重。因为受教育权是人最基本的权利之一。特殊教育与人的基本权利的尊重与保护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一个社会文明发展的水平。我国法律也有相关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残疾儿童、少年应实施义务教育。所以从法律层面来说,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总体看来,我国特殊儿童家庭,也越来越希望孩子进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我国也在推进随班就读相关工作。但是推进随班就读存在诸多现实困难与阻力。
《特殊教育法》的立法,应着力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把特殊儿童集中在特殊学校进行教育,无论从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教学活动组织看,都更便利。一地只需要建一两所特殊教育学校即可。但是,长期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对特殊儿童融入社会并不利。而随班就读方式,不但可消除对特殊儿童贴标签的做法,还有利于培养所有学生形成平等的意识。可是从具体实践看,随班就读的推进并不顺利。不少普通学校没有接收特殊儿童的条件,有的学校虽然接收特殊儿童,但缺少相应师资。在追求考试成绩的学校环境中,有些老师对成绩不好的特殊儿童并不待见和友好,家长联名要求特殊儿童转学退学的事也屡屡发生。特殊儿童家长甚至卑微到孩子在学校受到欺负也不敢说,更不敢跟学校去理论,因为害怕抓住一点问题就要强迫自己的孩子退学。
这恰恰折射出狭隘的教育公平观。我国正在推进建设儿童友好社会、城市。对特殊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是建设儿童友好社会的重要方面。进一步说,评价一个社会、一个城市是否对儿童友好,特殊儿童是否享有与普通孩子平等的求学机会,就是重要指标。从这一意义说,推进特殊儿童随班就读,不只是保障特殊儿童的平等受教育权,更是以新的教育观,构建新的教育生态。这是我国扩大教育公平要努力追求的目标。
从社会角度来说,人们也需要认识、理解和包容这些特殊孩子。特殊儿童受有师德的老师和健康同学们的影响,有往上走的趋势,特殊孩子们也能成为大家的榜样。特殊教育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彰显教育情怀、传递城市温度、展示人性光辉的重要体现。普特教育融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特殊儿童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有的口不能说,有的耳不能听,有的看不到缤纷的世界,他们有的智力发育迟缓、有的语言表达困难,有的肢体残疾、行走不便,这些特殊孩子们总是会受到社会上或者同龄人的各种歧视,导致他们的心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权利既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一直以来,党和国家始终把特殊教育纳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轨道,重视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努力营造特殊孩子获得公平教育的机会。
对于特殊儿童来说,他们更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和关爱,他们和正常的同龄学生一样,都应该有一个美好的童年,不应该在异样的眼光中生活。冰心曾经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教师的源泉,有了爱才有教育的生机。”只有爱才可以帮助这些特殊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所以不论是同学、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用异样的目光去看待这些特殊儿童,共同帮助特殊儿童,让其可以在充满关怀和爱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将来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