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抑云”引发网友热议,随后网易云音乐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推出三大举措,邀请心理专家、万名心理专业志愿者加入“云村治愈所”,万名乐评达人组成云村乐评团发起乐评征集大赛。借着这一轮举措,“网愈云”又成为不少用户讨论的关键词。从“网抑云”到“网愈云”,背后反映出的社会心理值得关注。
对此,今天“人民日报评论员”在官方微博专门发表评论指出:【莫让虚假共情扭曲了音乐共鸣】近日,“网抑云”引发热议,源自部分网友对网易云音乐评论区一些“悲情”评论的标签化自嘲。纵览相关讨论,除却那些调侃玩梗,期待共建温暖向上的平台社区才是网友共同心声。音乐平台连接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成为网友抒发情绪的公共空间,也是反映公众情绪的一面镜子。一个“云村”评论区,其实跟当下的社会一样多元,既有失落也有快乐。评论区出现悲春伤秋的文字,体现的是年轻人面对孤独、焦虑的自我排解乃至宣泄,这很正常。但也提醒我们,网友真实的情绪表达值得重视和善待,虚假编造的内容必须摒弃和治理,这是互联网平台应该答好的命题。时刻关注,善加引导,采取措施促进网友心理健康,惟其如此,“网抑云”也会变成“网愈云”。
结合这个观点,我们认为其中有几个问题值得展开探讨。
第一个值得指明的问题是,“网抑云”并不等于“丧”。
其实每一代年轻人的生活和情绪都丰富多彩,失落与快乐并存。从“网抑云”到“网愈云”,网易云音乐歌曲评论区流露出来的大众情绪和相关评论,跟当下的社会一样多元。从分享生活到分享情绪,分享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UGC内容的重要来源。部分用户将自己面临的挫折、压力分享在各大互联网平台上,只是希望得到鼓励和安慰。
我们应当对所谓的“丧文化”加以辨别。有互联网企业的数据调研显示,除却极少部分有真正的“抑郁倾向”外,大部分用户只是将“丧”作为自我嘲解、自我减压的手段。在实际生活中,他们依然对生活阳光面对,热衷旅游和学习进修。作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音乐平台,网易云音乐成为抒发情感的“公共空间”,也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网络空间,更是反映大众真实心理的一面镜子。
第二,“网抑云”和“网愈云”的出现,折射的是当下存在广泛共鸣的社会心理。
情绪容易传染引发共鸣,而音乐是最能引发情绪共鸣的语言。“欢愉之辞难工,穷苦之音易好”(韩愈),"诗穷而后工“(欧阳修)。文艺创作中,悲观伤感的情绪天然更容易唤起共鸣,因此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学艺术作品,大多都是如此。有媒体曾抓取了网易云音乐110万条评论进行内容分析,发现热门评论共分为5类:与亲人永别的评论、音乐人在自己歌曲下的评论、各种玩梗抖机灵神反转的有趣评论、讲人生感悟正能量好消息的评论以及关于爱情得失的评论,其中点赞最高的5条评论中有2条是跟亲人永别相关的“伤痛”评论,但是全量来看积极向上的内容占了多数,整体温暖治愈。
当然诸如“生而为人,我很抱歉”、“人生不会更好,只会越来越差”、“人家15岁时在打碟,而我15岁时还在被妈妈打”之类能获得关注,是因为这些内容大都出自年轻人之手,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90后乃至00后群体面对快节奏学习生活时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年轻人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不宜用“网抑云”式的嘲讽方式去全盘否定和盖以“丧文化”的标签。我们更应该警惕的是缺乏主流价值的引领,当代年轻人陷入颓废、麻木、虚无的空耗岁月中。
最后,面对这样的社会心理,需要的是平台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在这方面,应该说,网易云音乐做了一个还不错的表率。
在“内容分享”时代,我们既要尊重用户个性表达和合理的压力排解,也要对那些用“丧标签”赚流量、博眼球的炒作行为坚决说不。这也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平台都面临的问题,如何在UGC分享的海量内容中,加强正向引导?
此番,网易云音乐在互联网企业中率先推出“云村评论治愈计划”,具体有三项举措:
一是招募万名心理专业“村民”、上线 “抱抱”彩蛋,鼓励和尊重真实情绪表达;
二是升级《云村公约》,加大虚假编造、谩骂攻击内容清理力度;
三是招募万人乐评团,发起评论征集大赛,鼓励有爱、有趣、有料的乐评。
互联网平台应当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既要打造多元丰富的互联网文化业态,也要维护好阳光、积极、正面的互联网内容生态,在这里值得给网易云音乐点个赞,快速积极的举措值得借鉴,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好评。
总体来看,我国年轻人并不“丧”,有调查显示,中国青年对未来最乐观。大数据同样揭示,在网易云音乐用户发布的乐评中,真正带有“抑郁倾向”内容的占比极低。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这部分“极低”人群中真正需要帮助者的声音。特别是今年以来,疫情影响、国际形势变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学子们面对高考的紧张焦虑,还是毕业生对于就业的迷茫压力,其背后都是这一代年轻人所面对的挑战。
孤独、抑郁、焦虑感并不都是无病呻吟,但如果不重视不抚慰,也可能变成个人的心理问题,甚至是一系列社会的问题。这些互联网“情绪”背后,有民意,也有民需。网友们在思考什么,焦虑什么,他们如何纾解,社会如何抚慰?研究好,回应好这些诉求,是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水平的重要体现。
(文/观察者网特约作者 向彬峥)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