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即将来临,很多重复性、基础性工作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人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很多父母也都极其焦虑,担心孩子将来找不到工作。
在第十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论坛中,主持人张晓楠问:
未来会不会什么都被人工智能替代,什么都被颠覆了?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回答:
“新的技术依然只是一种辅助,人和人线下的沟通和交流,到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点去体验不同的东西,这个东西我觉得永远需要亲力亲为、永远需要自己干,永远不可能通过线上的这些东西就能够被替代掉。”
事实上,人工智能虽然会替代一些工作,但是也会出现一些新的工种、新的工作。
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断地学习新技术,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卡耐基说过:“不为明天做准备的人,永远不会有未来。”
未来社会,请让孩子拥有这6种能力。
持续学习的能力
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一个人持续学习的能力是关键。任何人唯有不断地学习,保持与时俱进,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当今社会,停止学习的人是危险的。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可是在毕业后短短几年,就能拉开很大的差距,这是为什么呢?
就是学习与不学习的差距。
有的人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边工作边学习;有的人却停止了学习,在原地踏步。
再观察身边的牛人,他们时时都保持着对生活和事业的热情,不断地学习。
知名主持人杨澜,几年前她就开始了解人工智能。
她啃了一本又一本关于人工智能的书,又带着团队,跑了5个国家,20个城市,30个顶级实验室,采访了80多位一线的科学家和商业领袖。
在外人看来,一个文科生,去学习人工智能是很难的。
可是杨澜却作出了这样的回答:
“人生可能很难再经历一次工业革命,但是我们现在生逢其时,是真的正在经历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了解它。”
我深以为然。
著名的投资人巴菲特,他一生都在学习。他还有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查理.芒格,他是巴菲特的智囊,芒格把自己的成就归结为不断地学习。
现在正处于社会深度变革的时代,作为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持续学习的能力,让他不断成长。
只有这样,当机会来临时,他们才能牢牢抓住,将人生的方向盘攥在自己的手里。
创造力
自古以来,社会不断地发展,这都要归结为人类的创造力发挥了作用。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
创造力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能力,它将是我们的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重要能力。
一项调查显示,在21个被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但是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可见,大部分中国孩子都是缺乏创造力的。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
想像力是创造的翅膀,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
在生活中,父母一定要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保护孩子好奇、好问的天性,鼓励孩子积极联想,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会长在一次会谈中说到:
“当我们的孩子不断地接触具有挑战性意义的学习机会的时候,会刺激他的创新”。
不断地为他设置这种挑战的机会,培养他的动手能力,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创造力。”
洞察力
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你的孩子要朝着哪个目标努力,要从事什么工作,该如何适应未来的社会,这都需要孩子具有敏锐的洞察力。
一个人如果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就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遇到重大事情时,他能做出更明智的决策,发现潜在的机会和风险。
《教父》里有句话影响了很多人:
花半秒钟就能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有截然不同的命运。“
将来的社会,洞察力将决定着人生的命运。有了敏锐的洞察力,才能让命运把握在自己的手中。
作为父母,一定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洞察力。
培养洞察力,没有现成的模型可供参考,我们平时必须让孩子多看书、多出去见世面,并且勤于思考。
告诉孩子,多问自己为什么,孩子的见识多了,思考够了,归纳和总结够了,就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了,也就意味着孩子具有洞察力了。
审美能力
在未来社会,一个不懂得审美的人,即使是家庭富裕,却让孩子感受不到精神上的富足,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
他们的内心会缺乏对美的追求和热爱,他们对生活缺乏品质的追求,他们的内心世界是空虚的、无趣的。
在未来社会,孩子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在《孩子的品格》中写到:
审美能力是未来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竞争能力。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工智能可以对人类历史上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升级,不断迭代,但是,审美这种抽象概念的能力却无法提升。
未来缺乏审美能力的孩子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不仅在于审美能力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关注。更重要的是,一个人只有由衷地喜爱自己、欣赏自己,才有足够的热情和力量接纳和迎接这个世界的美好,拥有一颗善良、坚定而温暖的心。
因为审美首先要意识到自我之美,并且在今天这个已经摆脱物资匮乏的年代,人类也开始从物理社会进入心理社会。对幸福的感知、对社会的理解等对人越来越重要,必须换成新的语境,学会用美的感知和热爱抵挡空虚、乏味和无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当然,一个人的审美能力,要从小培养,要常年累月在环境的熏陶下培养。
周末了,不要让孩子宅在家里,要带孩子去艺术馆欣赏艺术家的佳作、去爬山、去看海,多让孩子感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
自然之美,建筑之美,艺术之美,音乐之美,图画之美...。
这些美,会融入孩子的灵魂,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一个人只有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他才能热爱生活,才能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被信息的洪流淹没。不想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就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思考能力。
当今社会,不要去模仿别人,要自己独立思考和实践。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论独立思考》中写到:
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真理只是附着在我们身上的假肢和假牙,而经过思考获得的真理,才是自己天生的四肢和真牙,只有这些东西才真正属于我们。
思想家和书呆子的区别在于:思想家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书呆子吃别人嚼过的。
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定不会盲从他人,他们不仅会承认自己思想的局限性,时时也会提高自己的认知,且时时反省自己,他们的脚步永远不会停止向前。
黄晓明曾在一档节目中说过:“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这证明他有他的思考。
适应变化的能力
瞬息万变的社会,会有诸多不确定性。面对诸多不确定性,任何人都要懂得适应。
朱丹在《超级高效术》中,把能够及时调整计划、策略,升级能力、增强灵活性,以应对各种市场变化的能力,叫做“适商”。
适商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具有主动权。
在社会中,适商高的人,任社会如何变化,都能从容应对。
2021年,在双减政策下,教培行业岌岌可危。新东方俞敏洪带着全体员工快速转型,成立“东方甄选”,搞直播,整个公司得以生存下来。
社会是变化的,我们只有适应变化,才能得以生存,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