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辩证关系(论文资料).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辩证关系(论文资料).pdf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辩证关系(论文资料).pdf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Liaoni ng Normal Uni versi (Social Sci ence Edi tion) Mar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Liaoni ng Normal Uni versi (Social Sci ence Edi tion) Mar.2009 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辩证关系 林建华 (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收稿日期:2008212210 作者简介:林建华(19652 黑龙江肇东人,教授,政治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黑龙江大学博士后,主要从事中外政治思潮研究;齐欣(19852 ,女,辽宁沈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研究。摘要:要正确处理好意识形态领域中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化思潮并存的关系,就需要牢固地确立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地位,在分析、批判、借鉴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一元指导 ;多元并存 ;社会思潮 ;辩证发展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51(2009) 0220005203 heDialect ical Realat ionship bet ween Mar xism SocialIdeological Tr end Jian2hua QIXi Administration Liaoni ng Normal Uni versi ty 116029,Chi na) Abstract dealwi hecoexi stent rel ationship between hemono2di recti ve plural soci al deo2logical weshoul analyse ,correct reference modern soci al developMarxi sm establishi ng hedi recti ve posi tion Marxism. Key wor ds :mono2di rect ;pl ural coexi stence; soci al rend;dial ectical development 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现象,它在任何社会和 任何时代都存在,特别是在社会大变动、大变革年代,各种社 会思潮尤为突出和活跃。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这样一个巨 变的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也同样是思潮万千、思潮起伏、思潮 澎湃。因此,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 系,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一、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存在 社会结构反映了个人或集团在相互协调的基础上人与 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广义上讲,社会结构表现的是经济、 政治、文化等社会生活基本范畴之间的稳定联系,是社会组 织和社会活动方式有序排列的总和。从狭义上讲,社会结构 这一术语所表示的是不同社会集团和各集团之间稳定联系 的体系,揭示的是不同社会的内部结构构成。社会结构是运 动变化的,社会转型的过程就是一个社会结构不断变迁、解 构与重构的过程。马克思所理解的社会结构总是处在一定 历史阶段上运动着的结构。人类迄今为止经历了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 会形态。每一种社会形态都包含着特定的历史条件,并且对 应着这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结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 建主为首的社会, 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 108社会结构既是人们行动的前提和条件,也是人们社 会行动的结果与创造物。自 19 世纪中叶开始,中国就开始 了以现代化为目标的社会转型,这一过程的核心是围绕着经 济发展这个中心,推动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整 体性社会变迁。

其基本特征是:政治领域向民主化、法治化 转变; 经济领域向市场化、自动化发展;文化领域向理性化、 多元化转变;社会领域向城市化、分层化转型,等等。显然, 社会结构带来了引人注目的社会进步,这是主要方面。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原先是在同质性 极强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展开的,一些滞后的结构要素和 功能尚保留着旧体制下的惯性和余温,新旧结构要素的矛盾 和冲突,引发了社会失范、社会整合能力降低等问题,如城乡 二元结构带来的“农民工”问题、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下岗失 业以及医疗保险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步 带来的腐败问题、新旧观念的冲突造成的信仰出现真空问题 等等。物质决定意识,这些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 题,必然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存在。 林建华等: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辩证关系所谓社会思潮一般是指以一定时代的思想精神状况和 有广泛影响的学说为主导和依据的,归根结蒂反映一定阶级 或阶层群众利益的思想倾向。它是一种重要的、复杂的社会 意识现象,从一个层面反映社会生活的变化,对社会发展和 人们的精神信念产生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影响。思潮与思 想不同, “思潮是一社会在某一时期中所共有的思想蔚为风 气,个人被其影响而不自觉,所以被称为思潮的思想,便成为 一个社会现象,能支配各个人的行为。

思潮不是少数人的思 想,而是社会的共有的思想。而在这思想的大潮流中,往往 有少数人为其代言人。” 社会思潮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是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和社会矛盾的“指示器”。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不仅异常活跃,而且呈现出空前的多 样性。从社会思潮的内容上说,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各种社 会思潮应时而生,正确的与错误的彼此交织,积极的和消极 的相互激荡。既有进步向上的思想,又有反动落后的思想; 既有正确科学的思想,又有偏颇谬误的思想; 既有积极健康 的思想,又有消极腐朽的思想;既有高尚文明的思想,又有低 级庸俗的思想。从社会思想的性质上说,呈现出多元的格 局:既有占主导地位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 思想意识;既有社会主义的主流思想,也有资本主义的错误 思想和腐朽观念,还有封建主义思想的残余。从社会思想的 发展过程说,一方面,经济在发展,体制在转轨,现代社会变 化的节奏和知识更新的周期加快,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也越 来越快;另一方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现代信息传播手 段的普及,对人们思想的影响更大了。 这些社会思潮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涉及领域广泛,包括 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关系等领域,每一个领域的社会思潮 又因具体观点的差异、甚至对立而划分为具体的思潮,而且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动,或者潮起潮落,或者改换花样,顽强地 以自己的价值追求和主导意思反作用于社会生活。

从性质 分析,在这些思潮中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消极反动的。积 极与消极两种相互对立的社会思潮相激相荡,活跃于人们的 思想领域和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中,对社会改革、社会发展和 人们思想产生不同的影响,其主要观点和表现形态也随着社 会条件的改变,随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起伏,随着西方社 会思潮影响的大小,而表现出不同的对立程度和张扬程度。 可以肯定的是,社会思潮的多样化存在是一个不争的客观存 在,这是人们研究问题的立足点和依据。 但相对于思想保守僵化、万马齐喑、众口一词的局面而 言,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差异性、丰富性是一种进步,正如自 然界的多样性优越于单一性一样,社会思想文化领域的多样 与差异也有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进步与和谐。多元化的社 会思潮给一个社会带来的是文化的繁荣,精神生活的极大丰 富。多元化的社会思潮会影响一个社会权力的分化、利益的 多元,给一个社会带来价值的多元乃至价值判断标准的多 元,这样的社会才是合理的社会。正如约翰 格雷所说: 理的生活方式和合法的政权不是对一种特殊的理想、利益、价值观念的反映,也不是对所谓普遍的理想、利益、价值观念 的维护,而是在最基本的有关人权、善恶的共同准则的基础 上,维护多元理想、不同利益、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的和平 共处。

” 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的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表明,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生产 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广泛的利益分配问 题和不同利益集团的形成,从而导致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 成。这种利益多元化的格局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 化。应该看到,社会思想的多种多样,不同观点的争鸣切磋,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平等意识 和民主法制意识,激发创造活力。但与此同时,有些社会成 员心理失衡,价值观混乱,原有的价值理念和道德标准受到 了严峻挑战。一些原本十分清楚的价值观受到了质疑,有些 人在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上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无所适从。 这种情况导致理想信念淡化、价值观念混乱、不良风气滋长 蔓延、道德水准下降,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之间相互激荡,对社会经济生活存在 着巨大的影响。要使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尽可能发挥最大限 度的正面影响,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就需要一个一元 的指导思想,并正确处理好一元指导思想与多元化社会思潮 之间的关系。如果对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一味封杀抑制,以一 元指导思想为唯一的思想意识形态,其他社会思潮成为异端 邪说,社会就会失去发展的生机活力。

如果对多样化的社会 思潮放任自流,核心价值体系就会失去核心主导作用,社会 公众就会失去共同的理想、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共同的精神支 柱;思想道德混乱就难以避免,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就无从 谈起。因此,社会思潮的多样、多元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对此要做客观地分析,不能简单地否定。一方面要尊重差 异、包容多样,另一方面又不能放任自流,必须旗帜鲜明地坚 持指导思想的一元,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元化的社会思潮。 无论是以一元取代多元,还是以多元否定、削弱一元都是不 正确的。 马克思说过: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 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15****也说过: “马克 思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 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 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所掌握了。” 在俄国十月革命后和中国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影响越来越 大,并且始终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成为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 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人民接受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指导,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和在多种思想理论 的反复比较中确立的。事实胜于雄辩,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 中国人民所接受,并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其根本原因是因 为中国革命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马克思 主义,并且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 林建华等: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辩证关系会进行全面改革给予正确的导向。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向关心和重视社会思潮。马克 思、恩格斯把他们创立的学说称之为“新思想”、“新理论”。 马克思于1843 年在《“德法年鉴”的书信》中指出: “新思潮的 优点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 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列宁在1913 年所写的《马克思 学说的历史命运》一书中,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分为三个时 从1848年革命到1871 年巴黎公社; 黎公社失败到1905 年俄国革命; 1905年俄国革命至 今。他认为, “在第一个时期的开头,马克思学说决不是占统 治地位的。它不过是无数社会主义派别或思潮中的一个而 已。”到第二个时期,通过发展和不断斗争, “马克思学说获得 了完全的胜利,并且广泛传播开来。” 列宁认为,通过布尔什维克党和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不懈地宣传, “马克思主 义在俄国成为群众性的社会思潮” 。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个进步思潮,并且特别重视这个思潮在俄国的广泛传

上一篇: 社会心理与行为(知识树
下一篇: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包括新媒体从业人员等四类群体——这450万人 你是其中一员吗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