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数字化社会的系统复杂性研究》阅读笔记

《数字化社会的系统复杂性研究》阅读笔记

《数字化社会的系统复杂性研究》阅读笔记按语:近期重庆疫情出现复杂化态势,但居家工作也提供了一个静心阅读的机会,认真读几篇文章、几本书也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馈赠。

{按语:近期重庆疫情出现复杂化态势,但居家工作也提供了一个静心阅读的机会,认真读几篇文章、几本书也是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馈赠。为记录阅读心得,特作阅读笔记,以期为未来思考提供线索。}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风险的概念像一根使我们可以不断去探究整个建构方案,以及整个文明结构上的每一块使文明自陷危境的水泥斑点的探针”,而对“风险社会”研究的目标,就是“在仍旧占据优势的过去面前,改变正开始成形的未来。”如果说在贝克的世界观中有三个时代——前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时代和后工业化时代,王芳、郭雷同志发表在《管理世界》2022年第9期的《数字化社会的系统复杂性研究》(以下简称“《数字化社会》”)一文则将风险场景延伸到了数字化时代

一、数字化时代的社会系统复杂性

“系统复杂性”既是《数字化社会》的研究方法,也是全文的逻辑主线,而数字化技术是造就这种复杂性的直接推动力。随着移动通信、复杂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和社会面应用,当今社会呈现出“物理世界与人类社会的融合、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合,人机融合智能的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信息—物理—社会”耦合性越来越强”这种前所未有的复杂动态系统。

在这种复杂社会系统中,矛盾无处不在、“双刃剑”效应如影相随——“人本身的局限性与科技的不确定性交互影响,技术红利与社会风险共生,智能增强与认知盲区共存,技术赋能与功能异化并现,深度解析与泛在关联并行”,“人们既享受着万物互联带来的快捷便利,也面对着‘第三只眼睛’的监控影响;既感受着智能增强的体验,也可能面临深度伪造的误导;既被智能自动化减轻了体力和脑力劳动,又可能产生惰性依赖或功能性衰退;既可以在网络上自由表达意愿,也可能被‘民意’绑架乃至遭到网暴;既受益于数字化红利,也可能面临‘数字鸿沟’或新型不平等。”

如果说贝克笔下的“风险社会”是在一个二维平面空间展开,《数字化社会》则为我们呈现出了一个四维立体空间中的“风险社会”。

二、系统复杂性下的数字社会风险景观

《数字化社会》提出了系统复杂性的概念,并以系统论为工具给我们呈现出了一种动态社会风险景观,是我们得以解构数字化时代的社会风险。

(一)演化复杂性带来的风险

数字化社会中演化复杂性至少具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征:一是“人在回路”(Human in the Loop)中“人人—人机—机机”的合作与竞争、互补与协调的复杂态演化;二是以微观深度解析与宏观泛在关联“双向”不断增强为基础的多样性与一致性动态统一的复杂态演化。《数字化社会》将这种演化复杂性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具象化。

1.解析感知化带来的抉择风险

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AI)及其产生的海量数据,为对社会和每个人进行最大限度的解析提供了可能,人变得越来越“透明化”;另一方面,人们被全方位解析的同时,又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被场景化地重构,人的行为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被诱导。人可能陷入偏好算法圈出的“信息茧房”,人们以为看到了客观世界,但实际上看到的是被选择过的“他组织”世界,“不断被诱导的所谓‘自主’行为,正在挑战社会选择的民主基础。”对此,我们并不陌生:热点事件中的“带节奏”、购物选择中的“精准推送”、各种场景的“网络民意”……随时在诱导我们的抉择走向一种看不见的手所指引的方向。

2.网络化的泛在关联带来的安全风险

网络化的超级互联使社会系统步入主客体纠缠与万物互联的复杂开放巨系统时代。信息技术的便利性和泛在性,为各类敏感事件超越时空、极速传播提供了便利,任何敏感事件通过网络化联通和正反馈放大,“极化现象”和“蝴蝶效应”此起彼伏。这种情况无疑给社会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个别问题容易演化为“现象级讨论”,局部风险则可能外溢为系统性风险。此外,万物互联也使得“现实——虚拟”“虚拟——现实”的界限模糊,而物联网的广为使用也使得网络攻击的破坏效能直接传导到物理空间。这种不同空间风险的传导、交织和叠加导致远超过传统社会的安全风险。

理解了上述风险的存在,也或许我们也就明白了当今世界各国加快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建设的底层逻辑。

3.智能化的博弈演化带来的治理风险

数字化社会中“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行。“强中心化”表现为数据及技术的集中为权力的集中带来了更大可能,“去中心化”则表现为各类主体的分布式行为及演变的自主性不断增强。如何在“强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动态博弈中实现系统功能的统一性,涉及数字化社会系统中政府、社会与市场治理边界的适应与调整。

我们不难发现,原本仅是市场主体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一种“数字权力”,这些企业一方面不断拓展边界,渗入社会生活,一方面又不断在“平台”设定并执行“准法律”性质的规则,从而导致“传统的政府与市场治理的边界发生了改变”。

如何解决社会治理的公益性与企业生存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如何防范个别头部企业的问题演变为整个社会的系统性风险?这都成为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二)认知复杂性带来的风险

与社会(客观世界)演变发展相对应的就是社会主体(人)的认知问题,在数字化社会中,虚实世界高度融合正在刷新着人类对世界的经验认知,其运行和作用机理更加复杂,人类认知面对的挑战和不确定性问题不断增加。

1.人的自主性面临的风险

“虚拟世界中,人的意志似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但无约束的自由也会反噬自身”,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分离带来的“隐身感”也在考验人的自我约束力并挑战着现实社会的既有秩序。以“自主选择”为表象的算法依赖构成对自主性的无形桎梏,自动化决策和算法推荐削弱着个人的自主决策能力,而且从本质上影响着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判断能力。我们可能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过去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向身边的“贤者”请教或到书中寻找答案,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主性探索的过程,寻找答案的过程往往也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自我成长过程。而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寻找问题的方式往往则是请教“百度”或“知乎”,这种看似“嚼烂投喂”的快捷式知识获取,碎片化的信息输入,慢慢侵蚀着人的自主性,人的记忆能力和理性判断能力不断弱化。

2.数据的可靠性带来的风险

数字技术的多点突破、综合集成和广泛应用的影响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的惯性思维和传统社会监管框架。除了传统社会既有的认知可靠性风险之外,数字技术所依赖的数据和算法可靠性挑战,使得数字化社会复杂系统的认知可靠性面临新的风险。

如同人工智能的运行,数字化社会“鲁棒性”也取决于算法、算力和数据,当然,这里的“算法”“算力”可作延伸性解读,但是数据作为基础性要素,却毫无疑问成为我们的逻辑起点所在。但数据的准确性、客观性和完备性往往是多种因素影响,可靠性难以把握的数据也人类认知带来风险。

3.虚实世界的公正性存在的风险

一方面,数字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由于不同的国家、地区、行业的人群之间对信息、网络技术的掌握和可及性程度不同,不同的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着信息知识的落差、算法应用程度的不同、应用创新能力的强弱,形成所谓的“数字鸿沟”。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被某些人用来谋取不正当利益,甚至带来垄断与歧视等新的社会不平等,而这些都带来了传统语境中的“公正”概念的重构。而公正边界模糊、公正解释主体的错位、公正判断标准的多元化必然造成难以估量的社会风险。

三、系统调控的复杂与复杂系统的调控

《数字化时代》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字化时代对社会系统进行调控的复杂性所在:一是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借助数字网络和平台更加广泛地参与社会治理,治理主体更加多元化;二是数字化时代社会行为方式的变革对传统的层级式调控带来冲击,治理模式和手段亟需现代化;三是公民意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体诉求复杂化,治理目标多样化。上述复杂性的存在,对数字化社会系统中多样性与一致性统一的调控带来更高要求,需要我们以系统思维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如何对复杂社会系统进行调控方面,《数字化时代》以“匹配原则(或称适配原则)”为指引,从系统的平衡性调控、价值的协同性调控和发展的协同性调控三个宏观方面给出了解决方案。但正如《数字化时代》作者在开篇所言:“本文的研究并不以某种假定的未来数字化社会的形态为前提,所提出的调控策略也应随着数字化社会的演化而适应性演化”,技术不断发展,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对数字时代社会风险的解决方案肯定是一个动态前进的过程,不过上述宏观方案却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问题解决框架。

《数字化时代》一文不仅给我们梳理了数字社会治理的底层逻辑,更为宝贵的价值是为我们展现了系统论在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方面的独特魅力。认真学习并掌握系统论,无疑会成为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有力武器。

11月12日于重庆

上一篇: 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念冲突与调控
下一篇: 我们也应该保持乐观和积极,为自己、家庭和社会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