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国家文明的出现,早期政府与社会

国家文明的出现,早期政府与社会

国家文明的出现,早期政府与社会序言:我是一条流淌着的河流静静地,无言地,流过一方水土。我肥沃了农田,蛮夷却因此入侵;我吮吸了血液,铁器却由此铿锵。在那至高的神,至高的统治者下,是无数淌过我身躯

序言:我是一条流淌着的河流

静静地,无言地,流过一方水土。

我肥沃了农田,蛮夷却因此入侵;

我吮吸了血液,铁器却由此铿锵。

在那至高的神,至高的统治者下,

是无数淌过我身躯,哀嚎着的奴隶们。

我看着这一切,却什么也做不了,

因为,我只是一条流淌着的河流。

众所周知,人类的历史能够追溯到前几百万年。在这一条漫漫的进化道路上,人类逐渐发展出了,一系列能将其与普通动物隔开的事物。政府的建立,社会的形成,早期国家较完善的国家制度确立,是现代历史学家对那六千多年前早期人类社会的描述。

早期的国家文明,其与那些部落文明,是有着较大的差别的。他们的社会分工更加明确了,他们开始创造更加精湛的艺术品,他们的军队能在与其他部落的对战中,居于上风。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有了,国家,便代表着,出现了统治者和统治阶级。底层的人们发现他们不再自由,而是从属于那个领导者口中的“神”。

很多人对于统治者的到来表现得是十分得不满,他们歌颂那个美好的、人人平等的大同社会,也就是被我们现代人称为新石器时代的部落文明时期。

天下为公,谓天子位也,为公谓揖让而授圣德,不私传子孙,即废朱、均而用舜、禹也。

——《礼记.正义》

一切邪恶和疾病都没有了,国家不需要法律,律师,也很少让自己的公民参与战争。相反,它会雇用敌国之间的人,使敌国之间互相残杀,两败俱伤,达到斩草除根的效果。国家里容忍任何宗教。

——《理想国》

既然,建立这样一个国家,似乎只是少数人所喜闻乐见的,那么,为什么在历史的博弈中,名人所谓的理想社会,会败给这样一个看起来茹毛饮血的残忍社会呢?

我们不妨从经济,政治,社会,及国家环境等角度来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历史发展。

首先,这个作为后来者的国家文明,生产力相比于部落文明,绝对是有大幅度提高的。早期国家社会的人们,有着更加庞大的人口,更加先进的装备。他们约在公元前3000年发明了青铜,发明了犁,甚至学会运用了人力以外的东西——水车即使最好的证明。

当然,这些生产技术并非国家文明所特有,国家文明对于提升生产效率的体现,更重要的,也是最残酷的,是对劳动人民的劳动力榨干。我可以先举一个例子,这是一位西方学者在近代,有关对非洲贝恩巴部落的记载。从记载中可以看出,这一个月被描写的13天中,足足有一半多的时间提到了啤酒和宴会 ,然后就是只有零星的几个人出去干农活,仅有三天是全村所有小伙子们一起去干农活。

这并非是部落人民的故意懒惰,是因为这个原始的部落,他们只需要自给自足就可以了。他们所奉行的完全平等主义,让村中没有穷人,也没有富人,获得的东西几乎都受到平分,那谁又愿意去卖力呢?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对他们而言,只是减少自己所需要劳作的时间罢了,并不会去干相同时间长的农活,去获得等着发霉的更多的食物。这就是为什么在相同的生产工具下,部落文明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

反观国家文明,他们的统治者是那样的贪婪。他们想要充足的食物,于是驱使他们的奴隶不停地耕种;他们想要精致的衣服,于是规模更大的工坊出现了;他们想要更美的生活,于是早期艺术得以发展。

世俗的国家和帝国兴起后,非农业商品的产量大大增加。大批生产的陶器和金属器具以及在某些较坚固的住房内发现的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物品——这一切都说明,当时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中产阶级的新市场。

——《全球通史》

所有的这一切,都说明了,国家文明对于生产力促进的作用。这些额外的生产品,除了流入统治者的腰包,还如上文所述的,一个庞大的商业市场在形成。

停靠船舶的码头上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四方的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大大小小的轮船畅通无阻地将各种货物运送到苏美尔。

——《好战的国王》

虽然这段史诗有些夸大的成分,但仍然无法掩饰商业繁忙的事实。

然后,我们将会讨论政治的情况。在早期的部落文明里,社会等级划分还并不明显,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他促进出了几个新的阶级,譬如祭司、书吏、与早期的议会。这个议会还带有一些人们能够参与的性质,这也是离国家文明仅有咫尺之遥的时候。

文明不断地发展,导致产生了部落之间的一些冲突。起初,每当冲突发生时,部落中的人们会商讨出一位领导者,以带领大家应付这些灾难,灾难过去后他的权力又被收回。这在中国古代叫做选贤与能,比如尧舜禹。但是,到了后面,冲突越来越多,领导人需要权力的时间越来越长,于是就诞生了一个固定的领导阶级。当然,这除了和动荡的外界环境有关,领导人本身的生产品财富积累,也促使了他领导地位的形成。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也促使了这个阶层的不断扩张。

另一方面,则是早期宗教对政治统治的作用。人们无法解释那些自然灾害,无法用一些系统的方法,去解释这个世界,于是,便将这一切,归为一种神秘的意志力量,即神明。比如在苏美尔人的神话中,尼诺塔是一位洪水之神,在早期的犹太教里,耶和华是位创世之神(后面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认这一个上帝)。祭司阶级,声称能与神明沟通,能带给人们和平,能带给人们以安慰。于是,便产生了众多的信徒,产生了宗教的民众基础。在后来的发展中,统治者与祭司们达成某种契约,统治者们给予祭司们保护,并赐予他们财产,而祭司们则利用自己的基础,宣传“君权神授”,于是,便诞生了神之子法老王,高贵的刹帝利等统治阶级给自己的包装。

所谓的宗教,是指我们的一切义务都要当做上帝的命令而言。

——康德《断片》

不过,如同上文对经济的描述那样,尽管这在某种程度上算是统治者的狂欢,但他在另一方面,使得松散的部落变得牢固,因为每个人都要听从一个信仰的神明的教导。

再就是对社会方面上的分析。关于社会,我们一定是要探讨其对人们平等或不平等的影响。

我认为在人类中有两种不平等:一种,我把它叫作自然的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基于自然,由年龄、健康、体力以及智慧或心灵的性质的不同而产生的;另一种可以称为精神上的或政治上的不平等,因为它是起因于一种协议,由于人们的同意而设定的,或者至少是它的存在为大家所认可的。第二种不平等包括某一些人由于损害别人而得以享受的各种特权,譬如:比别人更富足、更光荣、更有权势,或者甚至叫别人服从他们。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实际上,某种程度上来讲,社会中的强者与弱者都渴望着一个秩序的建立。强者希望通过这个秩序来保护自己的财产,并尽可能多地谋取到社会地位,而弱者则希望寻求一种庇护。由此为基础所希望建立的政府,便是符合“社会契约论”的政府。卢梭认为,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一项惠及人人的神圣的权力,这也表现在早期人们的愿望上。

从司法角度来看,社会的组成除了人们的相互关爱外,避免不了矛盾的产生。由于大家没有统一的制度与信念,导致双方各执一词,这是对双方都不利的事情。这时候,便需要一个第三方来调和,以促使矛盾的避免和解决,这个第三方便是政府和法律。

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最杰出的一部就是《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

——《全球通史》

很明显,相比于之前的无序状态,有了政府和法律后,所有人的权益都受到了规范,人们便不用再经常为没有制度依靠而发愁了。只不过,这样做的唯一缺憾,便是将平等作为代价,等级划分被写入了制度。《汉谟拉比法典》中,有保护财产的规定,甚至有一些“福利国家”政策规定,不过,最显眼的还是其对下层阶级的歧视。

然后,尽管大部分文明地区都有世卿世禄制的类似现象,但是在一些官吏方面,比如说书吏,需要会识字,需要会简单的计算,比如说祭司,需要会一些祭祀仪式,需要会呜呜地念咒语。所以,统治阶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所选人的能力。

学习写字要用心,学会了什么重活都可以甩得远远的,还能当名气大的官。书吏是不用干体力活的,却能指挥别人。……用心学习吧,儿子。实在没有什么可与学习相比的。在校学习一天,得到的好处一辈子也享用不尽。

——一位埃及人父亲对儿子说的话

这样,人们为了摆脱劳累的苦力活,都开始拼进一切来去往阶级上层去。尽管阶级流动得并不频繁,但那万分之一的概率,要比这当一辈子死命的奴隶好得多。于是,国家文明中的人们,或多或少都要比部落文明中的人多些干劲。没有一个部落社会中,是有这么大的压力来鞭挞他的人们的。

最后,要看看国家环境对这些文明的影响。从现代的角度来看,世界上几乎哪里都有人,两个人类的聚居点不会相隔太远。但是,在那遥远的古代,每个部落之间的封闭或半封闭是常态,这也是为什么在国家形成前,人类发展得如此缓慢的原因之一。世界上国家文明出现得最早的地方,恰恰是最起冲突的两河流域,及非洲东北部的埃及,其次则是在大陆另一侧的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美洲大陆环境不逊于亚欧大陆,但直到近代西方人踏上这片土地时,当地原住民才仅仅是古典文明时代,这和美洲大陆上相对发达的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互相之间存在着地理封闭有关。新西兰上的毛利人更甚,在胡克船长发现他们的时候,他们连国家组织都没有。

如此看来,文明的外部环境,也是其发展的一大要素。那么,这一要素是如何发挥其作用的?

实际上,国内的大规模生产与外交事务有重大关系。早期文明选择了肥沃的平原,但这里木材和矿产资源并不丰富。比如萨尔贡的帝国则从他们的领国那里取到自己所并不富有的资源,作为代价,帝国则需要用手工品作为交换,于是,一个商业的简单联结,便形成了。这个简单的联结,不仅满足了国家文明自身的需要,和促进自己工坊的发展,还促使了文明之间以商业为桥梁的交流,文明相对落后的一方因此开始被带动发展。

然后,就是战争方面。由于每个文明内部长期的和平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他们则需要扩张,以谋求更多的耕地来养活人口。当扩张达到一个上限,即扩张到另一个文明的势力范围中,冲突便是在所难免的事。冲突规模越来越大,演变为了正式的战争。此时,在文明内部,则是更加呼喊着一个能带领人们走向胜利的领导人,至少有一个统一的口号。对于社会生产方面的发展,则是慢慢促使了青铜器,和铁器的使用,他们被大量冶炼出来,不仅可以促进生产,还可以确保自己在战争中不落下风。还有,战争在客观上也可以促进民族的产生,促进一个国家的稳定,使一个更加繁荣的国家,能在这一废墟上建立出来。

通俗地总结国家外部环境的作用,便是适者生存,不同文明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无论合作还是竞争,客观上都促进了其发展。安逸的环境是带不来发展的,因为你对发展没有需求。

在从诸多角度分析过部落文明向早期国家文明的转变后,可以大致看出这一转变的主要内容,即文明在向着更加有序、更加富强的方向去发展。

城市的建立是为了生活,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文明的发展与转变不是一天两天所能形成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提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许是国家文明对文明发展有着更为优良的指导作用,才会被顺理成章成为部落文明的替代品吧。

上一篇: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 坚持系统观念的科学逻辑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