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

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

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浙江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清晨起床,当你拉开窗帘时,会看到天空更蓝了;早晚高峰

>>>浙江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清晨起床,当你拉开窗帘时,会看到天空更蓝了;早晚高峰,当你开车或乘坐公交车时,会感受到交通更顺畅了;穿梭在大街小巷,会发现杭州城市更美丽了……

在全力备战G20峰会的新杭州,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民生工程加速推进、城市基建不断提升,市容市貌、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这些不仅让人们感受到美丽风景,更内化为市民的幸福生活。

浙江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广泛、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居民收入增加,百姓幸福感多起来

只有让老百姓的“腰包”越来越鼓,他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才会不断提高,也才会拥有更多的幸福感。为此,浙江通过着力提升就业质量、推动低收入群众加快增收等方式,努力让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在人民共享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推动低收入群众加快增收成为重中之重。去年底,浙江已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现象,成为全国率先完成脱贫共建任务的省份。不仅如此,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也连续31年居全国各省区首位。

今年4月,省委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补短板的若干意见》,在六大待补的短板中,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短板赫然在列。这既是浙江拉高标杆、自我加压的生动体现,更是壮志必酬、为民谋利的殷殷深情。

上半年浙江以低收入困难农户为重点,坚持开发式帮扶与扶助式帮扶并举,强化低保兜底功能。并且不断完善帮扶制度,强化“一村一计一部门”和“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举措,实行点对点、滴灌式精准帮扶。同时,进一步增强低收入群体自我发展能力,确保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高于居民收入平均增长。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88元,同比增长8.7%。其中,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4519元和13043元,分别增长8.3%和8.6%,农村居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镇。

今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浙江积极实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建立就业困难人员实名登记数据库,认真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与此同时,不断加强就业培训,完善就业失业监测体系,巩固和谐劳动关系,帮助更多的人圆就业创业梦。

今年上半年,浙江新增城镇就业55.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4万人,困难人员就业6.5万人。同时,全省上半年新设企业15万户,增长35.7%,一批又一批人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公共服务提升,群众获得感实起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环来对待,真正让群众病有所医,持续增强百姓的获得感。

年近七旬的武义县农民王仙兰对此感触颇深,她患下肢静脉曲张多年,觉得去杭州做手术不方便,一直拖着没医治。今年上半年,邵逸夫医院专家来到武义县第一人民医院,她上午做好微创手术,下午就能回家,且仅花了1000多元。这让王仙兰感激不已:“在武义治疗,医保可以报销80%,而到杭州去看病只能报50%,还要花路费和住宿费,政府的服务真周到。”

为了让基层百姓也能享受到城里的优质医疗服务,2013年,浙江开始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截至今年上半年,省级三级甲等医院已实现对26个加快发展县合作办医的全覆盖;15家省级三级甲等医院、39家市级三级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实现对全省90个县(市、区)的全覆盖。

省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浙江还将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全力打造健康浙江。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更加完善、更高水平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人群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这些年来,浙江连续将新增财力的2/3以上用于各项民生事业,让全省人民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群众获得感持续攀升。

“2/3”这个切分民生“蛋糕”的底线,换来的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民生成绩单。在“十二五”期间,全省义务教育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6%,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928个,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3684万和5195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 9.8%和11.4%。医疗救助在省级层面实行按费用救助,不分病种,低保对象全面实施零起救,基本实现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对象全覆盖。

数字是枯燥的,而数字背后却是百姓生动的笑脸,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均等化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其中包括: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高质量普及15年基础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实力进位,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社会保险体系,建立灵敏有效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平安建设提升,公众安全感强起来

今年上半年,建设平安浙江新闻发布会上发布的一个数字特别暖心:2015年,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达到96.34%,是全国最安全的省份之一。群众安全感满意率持续的提高,标志着平安浙江建设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始终是善政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也是普通百姓最基本、最普遍的渴望。浙江作为“枫桥经验”发源地,不断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起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的良好格局。

这些年来,浙江坚持把深化平安浙江建设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摆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来谋划和推进。同时,坚持一手拿“经济报表”、一手拿“平安报表”,使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树立“大平安”理念的基础上,浙江还从小处着手,坚持重心下移、固本强基,充分运用“枫桥经验”依靠群众就地解决问题的优势,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实源头治理这篇大文章。如今,调解优先已成为各地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强烈共识——县、乡、村三级调解工作平台全面建成,全省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

同时,浙江作为全国“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经验的发源地,还把网格与互联网的“两网”融合作为“互联网+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各地从实际出发,划分了10.9万个网格,在全省构建起一张一网到底的基层社会治理网。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群众对于平安的需求有增无减。今天的百姓,渴盼更高质量的水、空气、食品、药品,更安全的生产环境,更和谐的社会秩序。因此,平安浙江建设也由此延伸到社会公共安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围绕百姓关注的“舌尖上的安全”,浙江积极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强化源头治理和全过程监管,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去年,省级层面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7046批次,产品合格率达97%。

眼下,浙江正以实际行动谱写美丽浙江、美好生活的新篇章,让群众更好地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

上一篇: 推动志愿服务有效融入基层社会治理
下一篇: 【言论】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蓝图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