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析(5)家庭、社会和我
【曹杜荣选评】
【原作】
家庭、社会和我
梅县高级中学1995届高三(3)班 黄玉茹
家庭、社会和我,好比江河、海洋和水,互相制约,互相依存。没有千里堤固,何来四海波平;没有千千万万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哪有文明富庶的社会、繁荣富强的国家!家庭,作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其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认识。
江河不治,水患无情;家庭失调,后患无穷。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工程,而家庭观念的更新,至今还是个问题。为了千千万万个“我”在新型的家庭关系中迅速成长,为了把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效地推向前进,我要大声疾呼:我们的传统家庭观念,到了不能不更新的时候了。
在改革开放年代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倡公平竞争,而我国代代相传的家庭观念,恰恰缺少公平竞争意识。
以婚姻法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家庭,产生于原始社会。随着私有制的出现,形成了男性支配女性、奴役女性的个体家庭。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有多少妇人和为人子孙者畏家如畏虎啊!“夫为妻纲”,“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和屈从男权的“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便是封建时代女性头上的紧箍咒。这些“闺范”的背后,飘游着多少屈死的冤魂!还有那“父为子纲”和片面强调的“孝道”,则使晚辈有理无处诉。《郑氏规范》规定:“子孙受长上呵责,不论是非,但当俯首默受,毋得分理。”“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如此“规范”,断送了多少后生的美好前程!显然,封建社会的家庭成员之间,无公平可言。新中国提倡男女平等、团结互助,主张建立新的家庭关系,才使得许许多多家庭成员有了享受家庭温馨的可能。
爱是家庭的起点。一个美满的家庭,应该像人生之旅沙漠中的绿洲和甘泉,能给它的成员予安谧、宁静、和谐和慰藉。当我踏上征途时,全家为我祝福;当我遇到挫折时,全家为我鼓劲;当我获得成功时,全家为我欢欣。但是,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却千差万别,还有不少家庭仍在奉行“男尊女卑”、“棒打出孝子”等封建主义的遗教。报刊披露的一桩桩因家庭专制而引发的血淋淋的案例,着实令人触目惊心。要更新家庭观念,要在家庭成员中树立公平意识,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另一个是竞争意识问题。我们的祖先曾以聚族而居为“荣耀”,以“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为天经地义,视“一人坐罪,九族同诛”为理所当然。正如《红楼梦》中指出的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古有“护官符”,今有“关系网”,每个人既在结网,又被网所结,动一人而动全家,动一家而动全族,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有人曾形象地作了个比喻:西方人升迁如飞机起飞,不拖一物;而中国人升迁就像火车开动,后面拖着一大串车厢。这样一来,办事就费劲了,改革、创新谈何容易!这种观念所造就的,只能是躺在祖辈、父辈的名份上过日子的、不想竞争也无力竞争的垮掉的一代!
请看看一个中国儿童的成长史吧: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只管读书,不必过问家务。每逢升学,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齐出动,拉关系,批条子,走后门,为孩子能录取进重点学校而使尽浑身解数。等到考上大学,报到之日,支蚊账、理床铺、打开水、办手续……一律由“保驾者”包办。毕业分配之际,再来一次“关系网”大动员,找个好工作,捧起“金饭碗”。我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所造就的,不少就是这样的“人才”。
这样的“人才”能有多少竞争意识呢!而许多家庭仍习惯于用以上模式来复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前几年,报纸上有这么一则消息:美国总统里根的女儿,因为经济拮据,境况窘迫,而加入领救济金的行列。这使习惯于用“家庭观念”束缚自己的中国人初时大惑不解,继而说什么“美国金钱第一,人情似纸,家庭观念淡薄,连总统也不例外。”其实,在人家那儿,人一成年就得独立地在社会上竞争、生活,而不依靠父母和亲友,不靠纸条和后台,才出现了亿万富翁的女儿不向家庭伸手的“怪事”。即使里根乐意援助,他的女儿也肯定不会领情的。
怎样才能更新家庭观念呢?愚以为:一要各级领导重视;二要造成公平竞争的舆论,改革那些靠“关系网”谋私利的弊端;三要以“毒”攻“毒”,以法治乱,犯什么法治什么罪,该抓的抓,该判的判;还要从我做起,新一代青年都起来冲破陈腐的家庭观念的牢笼,树立“儿女当自强”的精神,何愁赶不上人类文明的新潮流!
海洋之所以烟波浩渺,是因为百川汇聚;江河之所以不舍昼夜,是因为水流常新。愿我们不断增强和提高对家庭与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更新家庭观念,推动历史的车轮。
【评析】
黄玉茹同学的《家庭、社会和我》是一篇切中时弊、议论风生的上乘之作。
面对这个命题,作者没有流于一般化的议论,而是抓住传统家庭观念导致的“男尊女卑”、“关系网”等热门话题,有感而发,旗帜鲜明地提出“更新家庭观念”的主张,破得有力,立得有理,言之有物,颇具说服力。
写议论文讲究起势,本文的起笔不同凡响。作者把题目中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形象地比喻为“江河、海洋和水”,接着写道:“没有千里堤固,何来四海波平;没有千千万万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哪有文明富庶的社会、繁荣富强的国家!”真有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气魄!
行文过程中,作者讲究议论文章法,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点突出,论证扎实,加之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和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活泼,多彩多姿。如此议论风生的好文章,读来有渐入佳境之感。
文章结尾回应开篇之喻,进一步指出:“海洋之所以烟波浩渺,是因为百川汇聚;江河之所以不舍昼夜,是因为水流常新。愿我们不断增强和提高对家庭与社会的认识和责任感,更新家庭观念,推动历史的车轮。”这是当代中学生的心声,但愿它能引起中华大地的阵阵回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