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示出来。旅游者于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 事实上,社会美比自然美更早进入旅游活动领域。我国先秦典籍《易经》中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W之句,《左传》中亦有“观光上国”之语。这里的“观光”意指观看、考察一地的礼乐文物、风俗民情等,显然是一种社会审美活动。 就是在当代,社会审美动机也是最主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我国有关单位曾对一批美国游客做过旅华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全部
人类的社会交往、社会活动过程,也是美的创造过程。这些美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的道德伦理、习俗礼仪、婚姻家庭、经济政治、宗教信仰以及社会劳动和社会产品之中,并以人类自身的存在状态和活动状态显示出来。旅游者于所到之处,必然会以审美的态度观察、体验这些美,由此形成一种社会审美文化形态。
事实上,社会美比自然美更早进入旅游活动领域。我国先秦典籍《易经》中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W之句,《左传》中亦有“观光上国”之语。这里的“观光”意指观看、考察一地的礼乐文物、风俗民情等,显然是一种社会审美活动。
就是在当代,社会审美动机也是最主要的旅游动机之一。我国有关单位曾对一批美国游客做过旅华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中国人民生活方式、习俗和伦理道德感兴趣的占一半多,远远超过以游山玩水为主要目的的人数比例。
社会审美活动的对象主要是由人的存在和活动所构成的人类社会,具体地说是人精神性存在的心灵、品格、情操、智慧、情感和理想等。当然,人的心灵性、精神性存在只有外化为感性的物质存在,即所谓“成于中而形诸外”,才能成为可以直观的对象,成为旅游审美的客体。
因此,社会审美的对象既是有韵味的形式,也是有意味的形式,或者说主要是有意味的形式。社会审美与社会制度、社会功利意识直接相关。旅游活动中的社会审美文化,可以说是客源地和接待地的两种社会制度、社会功利意识碰撞的火花。
旅游者从这类文化中得到的,应该说既有一般心理官能上的赏心悦目、掠奇览胜,又有伦理道德层次上的震动和启迪。收起
发表评论